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再见,海明威《露出水面八分之一的海明威冰山》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7:50:20
  • 81

我曾经是海明威的绝对拥趸,曾经读遍了国内出版的所有海明威作品的译本,也曾经读过所能找到的原版海明威作品。

我曾经遥拜海明威为祖师爷,并且愿意成为他的信徒。我曾经尝试用他那种简洁的尽可能不用形容词的文体写作,也曾经信奉他那个著名的“冰山原则”,甚至想过成为一个像他那样的人。

好吧,我承认,我现在仍然信奉“冰山原则”,但却根本不想成为海明威那样的人。这样的结果,拜不同的海明威传记所赐。我承认,是那些说法不一、褒贬不一、信实与否难以分辨的多种海明威传记,导致了我现在对海明威的态度。这个结果,让我一直避免阅读我所喜欢的作家的传记,因为我怕一旦作家显露出他不堪的真相,就连带毁了我对其作品的兴味。

其实,这只是一种个人的阅读习性,并不能推而广之。我聊以自我安慰的一句话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时间都是通过作品认识作家,而非先认识了作家才去读他的作品,——虽然你通过作品了解到的作家,可能与真实的那一个完全不同。你在心里勾画出他的样子,但是当有一天你发现真实的那一个并非你心目中的样子,我想,很多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失望或者幻灭,就像我之于海明威。

就像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海明威。这几乎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古巴作家莱昂纳多·帕杜拉在他的小说《再见,海明威》里,就给出了他心目中的那一个。

在这部很有意思的小说中,帕杜拉从侦探小说的角度,对海明威的真相进行了一次具备文学史和传记双重意义的清算。然而,清算过后,你会发现,一些事实被就此廓清,一个非常立体的海明威就此出现在你的面前,而这种清算,实际上是帕杜拉对海明威的一种重新塑造。

小说起因于海明威庄园发现了一具四十多年前被杀死的男尸,在两条不同的线上完成叙述,——一条是1958年10月海明威庄园那个漫长的夜晚,一条是当下侦探康德侦破当年疑案的过程。在这里,过去与现在交替出现,真实与虚构交缠。而康德这个曾经在童年时代遥远地望见过海明威、并且以海明威的风格写作的前警察,在接手侦破这个案子的过程中,完成了他对海明威的再认识。而这,也恰恰是作者帕杜拉的用意所在。

海明威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选择自杀?他晚期的生活和创作状态的真实面目又是怎样?在这部小说中,通过案情侦破的一步步深入,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其实,有些东西,在之前的一些传记和回忆录里都曾经出现过,但是,当帕杜拉赋予这些事实一个新的角度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些东西似乎已经不一样了。

老实说,对于熟悉海明威作品、并且读过多种版本海明威传记的我来说,其中的绝大多数事实并不新鲜。但是,当最终读完《再见,海明威》的时候,我发现其实自己对海明威的态度多少有一些任性,而且没有能够真的深入海明威的内心,任一些表象模糊了双眼。

一个作家,当他的创作力枯竭的时候,其实他已经死了。虽然像海明威这种坚信“人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的人,会采用各种方式苦苦搏斗,但他最终还是拗不过生活本身,于是,他所能选择的唯一拯救自己的方式就是自杀,让死亡来成全他的一生,不至于沦落到江郎才尽。在这个意义上,海明威实际上与我们每个人一样,不过也是个普通人,虽然他刻意为自己笼罩了很多眩目的光环,但他也会自私、也会狭隘、也会小肚鸡肠、也必须吃喝拉撒。而当所有的光环光芒不再,一个真实、***甚至有些卑下的矛盾的人站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的态度不应该是看轻他,而是更加敬仰他,毕竟他创作出了那么多伟大的作品,曾经那样地滋养过我们的精神,愉悦过我们的心灵。

而当海明威终于把枪口伸进自己的嘴里、扣动扳机的时候,不知你想过没有,那是一种何等的悲凉?其实,他也是一座冰山,我们看到的只有露出海面的八分之一。

我想,我该重新读读很久不碰的海明威了,还有那些不同版本的传记,或许,四十多岁的我可以真的读懂他了。谢谢帕杜拉和他这本薄薄的小说,让我可以重新面对我年轻时的文学偶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