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颜色的故事《逐色之旅》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7:49:21
  • 44

孩提时她被教堂彩色玻璃的颜色迷住,长大后在博物馆的凡高《玫瑰》画前扼腕长叹,因为那如今看是白玫瑰,最初却是妖艳、却容易褪色的红色!

为了爱走天涯,谓之痴情。但为了所爱的谜题走天涯,就该近乎痴狂了。女学者维多利亚·芬利具有社会人类学背景,专攻亚洲文化,曾在香港当记者和艺术编辑,她的旅行足迹遍布全世界,尤其是土著人、史前壁画尚存的冷僻之地,每一次旅途的目的只有一个:颜色;相应的,每一章节也都以一种色彩为主题,内容常是多次旅行的趣闻轶事,甚至到中国敦煌探寻白色、到法门寺考察秘色。

这本书可以称为国外近年来盛行的非虚构类的典型代表。和我之前鼎力推荐的《奇异的僵尸》一样,和我即将翻译的《水果猎人》一样,都是作者本人用第一人称带动一个研究主题的深入,并伴随广泛的旅行,书籍本身是历史、知识和游记的结合体。更主要的是,主人公从一而终保持对话题的强烈热情,这是让我最喜欢的一点,也令作者本人突显出来,俨然有小说塑造人物手法的痕迹。

事实上,我大概是在羡慕吧。首先羡慕作者有这样偏执而长久的爱和好奇,再羡慕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去世界各地。

为了蓝色,她铤而走险去塔利班统治下的坎布尔!为了黄色,她去印度乡下靠简笔画和肢体动作探访明亮的印度黄是如何制作的——真的是让母牛吃饱芒果树叶再撒尿而得来的吗?也和澳洲土著人套近乎,只为了能进入秘密的部落腹地,看一眼“巨大的颜料盒”一般的旷野小溪河床。她告诉我们,黑炭作画始于一个疯狂相思的少女,铅笔的发明曾带来垄断之战,明知最亮的白色是剧毒却阻止不了画家和爱美女性的追逐;她还跑了大半个欧洲寻访传说中的仙人掌园,因为胭脂虫栖身其上,那便是红色的来源!

又譬如橙色,和奇迹般的小提琴联系在一起;秘色之绿,来自唐代皇帝在繁盛艳丽中对清新的期待。颜色是有魔法的,譬如最逼近自然、最鲜丽的绿色,看似有机,却因来自金属而成为中世纪的毒物;孔雀石还曾被用来吓退魔鬼。

追寻颜色的流逝,反而像提亮想像力的着色过程,圣母的面纱或许不是灰白而是天蓝,最著名的希腊神庙之白其实原本是红蓝灿烂;跟随作者寻访颜色,也就等于在被遗忘的历史中重新发现亮点。

这样的书,不是用来提供结论的。只是线索和证据的集合。因此好看,也因此不会受到一些严谨读者的推崇。

作为一本研究颜色的专著,内容注定庞杂,从远古人类图腾到中世纪名画家的画室秘密、再到现代颜料制造科技,一条色彩斑斓的线索在她笔下铺开,不仅有年代的跳跃,还有智慧和灵感的相撞。当你看到她写,白色其实是反射掉所有光芒的空洞之色,黑色却是包含一切存在的色彩的富有之色,怎么可能不被她身体力行、付诸实现的痴狂所打动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