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手稿》主要研究英、法、德等国的国民经济学,[1] 间或谈到宗教,[2] 还有一部分可以说是专讲哲学。讲哲学的部分题为“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刊于本书第94-119页。哲学部分和经济学部分的关系在这两句话里说得最清楚:“黑格尔站在现代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他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看作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第101页)。劳动是马克思的哲学和经济学的共同主题。不过在这一部分马克思并没有直接进入主题,而是先讲了现代批判运动。在讲了施特劳斯和布鲁诺·鲍威尔之后,又讲了费尔巴哈,然后才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思考。
在马克思看来,施特劳斯和布鲁诺·鲍威尔属于现代批判运动。现代批判同黑格尔的哲学特别是同辩证法的关系问题是个本质问题。马克思举例证明,这两位批判家的一些说法跟黑格尔的观点甚至在语言上都毫无区别。但他们对这一点却缺乏认识。马克思认为,这是对自身持完全非批判的态度,现代批判运动是不彻底的批判运动。虽然上述批判宣称自己是“纯粹的、坚决的、绝对的、洞察一切的的批判”(第95页),但实际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推翻旧的辩证法和哲学。马克思对他们最后做出了“滑稽可笑”的判语。
与这些滑稽可笑的青年黑格尔主义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费尔巴哈。“费尔巴哈是唯一对黑格尔辩证法采取严肃的、批判的态度的人”(第96页)。费尔巴哈真正克服了旧的辩证法和哲学。在不遗余力第赞美了费尔巴哈之后,马克思列举了费尔巴哈的三项伟大贡献。这三点非常重要,值得全文抄录如下,并做进一步的分析(第96页):
1. 证明了哲学不过是变成思想的并且通过思维加以阐明的宗教,不过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的另一种形式和存在方式;因此哲学同样亚当受到谴责;
2. 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实在的科学,因为费尔巴哈页使“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成了理论的基本原则;
3. 他把基于自身并且积极地以自身为根据的肯定的东西同自称是绝对肯定的东西的那个否定的否定对立起来。
我们可以看到,(1)是说哲学不过是变形的宗教。这里的哲学当然是指“旧哲学”,而不包括费尔巴哈和马克思的新哲学。更准确地说,哲学在这里指黑格尔完善了的近代西方哲学。(这一部分题为“对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但实际上主要是对黑格尔的批判。对黑格尔的批判之所以可以被成为对整个哲学的批判,应该是因为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哲学是旧哲学的完成。)近代哲学区别于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为代表的古代哲学的关键之点可能就在于它不得不从宗教也就是基督教吸取大量的养分。甚至按照马克思在这里的说法,近代哲学不过是变形的基督教。基督教产生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古代哲学之后,因此不能说古代哲学是宗教的变形。事实上马克思之后的尼采倒是有个颠倒过来的著名说法:基督教是民众的柏拉图主义。马克思赞同费尔巴哈说,作为变形宗教的哲学应该受到谴责。(2),与青年黑格尔拍的唯心主义相对,费尔巴哈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3),基于自身而存在的东西是自然界,“自然”。而否定之否定的东西,马克思将要证明,不是别的什么而就是无。这里的对立是真实存在(自然)和根本不存在的无的对立。
费尔巴哈论证了要从肯定的,也就是从感觉确定的东西出发。也就是说,要从有限的,具体的东西出发。而黑格尔正相反,是从绝对的和不变的东西出发。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具体的东西出发,然后通过学习在年龄相当大的时候才能开始抽象思维。对人来说,从具体的东西出发非常自然。所以黑格尔从抽象的东西出发被马克思认为是不恰当的。黑格尔这么做是受了宗教和神学的影响。黑格尔的第一步是从抽象走向具体,马克思说他“设定了现实的、感性的、实在的、有限的、特殊的东西”。这就是黑格尔的“哲学,对宗教和神学的的扬弃”(第96页)——第一次否定。然后黑格尔的第二步是“重新扬弃了肯定的东西,重新恢复了抽象、无限的东西。恢复了宗教和神学。——否定之否定。这就是费尔巴哈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解释。
概述了费尔巴哈的思考之后,马克思开始了对黑格尔体系的研究。马克思把《现象学》称作“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这一研究由这里开始。马克思列出了《现象学》的内容概要,然后由此出发来思考黑格尔的《哲学全书》。《哲学全书》以纯粹思辨的思想开始,以绝对知识结束。《哲学全书》是哲学精神的展开的本质,是哲学精神的自我对象化。[3] 这种抽象精神(或哲学精神)的外在性就是自然界。自然界(的存在)是具体的,而这种精神的现实存在是抽象。
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犯了双重错误。第一个错误在于,在黑格尔那里,“不是人的本质以非人的方式同自身对立的对象化,而是人的本质以不同于抽象思维的方式并且同抽象思维对立的对象化,被当作异化的被设定的和应该扬弃的本质”(第99页)。因此,尽管有一个完全否定的和批判的外表,但实际上秘密存在着那种非批判的实证主义和同样非批判的唯心主义。第二个错误在于,宗教、财富、国家权力等等只不过是通向真正人的现实的道路,只不过是手段。但是在黑格尔那里,他们却成了精神的本质。
马克思说,虽然“《现象学》是一种隐蔽的、自身还不清楚的、神秘化的批判”(第100页),但却自有其伟大之处。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辩证法,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可见,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劳动的结果”(第101页)。
马克思接下来讨论了“绝对知识 ”,也就是《现象学》的最后一章。关键之点在于,要克服意识的对象。黑格尔描述了克服意识的对象的运动,马克思对这一过程通过8点概括做出了全面表述,并且做了大量补充。其中第二点是“自我意识的外化设定物性”。马克思补充说,“自我意识通过自己的外化所能设定的只是物性,即只是抽象物、抽象的物,而不是现实的物”(第104页)。“它所以只创造或设定对象,因为它是被对象设定的,因为它本来就是自然界”(第105页)。马克思在这里谈到了“彻底的自然主义或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这两个词可以互相替换,因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设定作为对象的自然,自然界作为对象也反过来设定人。这种彻底的自然主义或人道主义,“既不同于唯心主义,也不同于唯物主义,同时又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真理”(第105页)。马克思发现了真理,这个真理是心-物二元论的结合统一。自然和人的二元论被克服了。只有在传统的二元论被克服之后,哲学才“能够理解世界历史的行动”。世界历史被理解,意味着人的历史中所有神秘的东西都被消除了,也就是说,一劳永逸地去除了宗教和神学得以生长的土壤。
马克思补充说,“人直接是自然存在物”(第105页)。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被化入了自然,而并不在自然中占有一个特殊地位。但是,马克思又说,“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是人的自然存在物,就是说,是自为地存在着的存在物,因而是类存在物”(第107页)。自然界,并不直接同人相适合地存在着。人超越于自然,或者至少应该说,人不同于自然。人能够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使自然适合于人的需要。人是自然中较高级的部分,是自为的部分。如果说从自在到自为是一个进步,那么人就是自然中唯一先进的部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但却也是自然中的高级部分。
传统哲学把灵魂看得高于身体,认为灵魂是人更高级的部分。在黑格尔那里,如马克思反复强调的,人=自我意识=抽象思维。我们可以说,黑格尔把人等同于灵魂。但是马克思注意到,黑格尔自己也发现这条路成问题,因而必须有一个根本的转向。“但是,把自我理解为抽象的抽象,知道自己是无;它必须放弃自身,放弃抽象,从而达到那恰恰是它的对立面的本质,达到自然界。因此,全部逻辑学都证明,抽象思维本身是无,绝对观念本身是无,只有自然界才是某物”(第115页)。“抽象思维者”必须“放弃自身”,这条走到极端的路必须整个放弃。“有一种神秘的感觉驱使哲学家从抽象思维转向直观,那就是厌烦,就是对内容的渴望”(第115页)。进行抽象思维的哲学家似乎必须从抽象思维(=自我意识)转向直观=自然。不过,“作为自然的自然界,这是说,就它还在感性上不同于它自身所隐藏的神秘的意义而言,与这些抽象概念分隔开来并与这些抽象概念不同的自然界,就是无,是证明自己为无的无,是无意义的,或者只具有应该被扬弃的外在性的意义”(第118页)。马克思留给笔者最后的疑惑是,无意义的自然界,也就是没有人为其赋予意义的自然界,真的就等于无吗?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 马克思有不少论述涉及到宗教,这些论述散见于全书中。如,“因此,恩格斯有理由把亚当·斯密称作国民经济学的路德”。同上书,页73。
[3] 马克思在这里说,“逻辑学是精制的货币”(第98页)。这是他同时思考哲学而经济学而得出的有趣结论。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7:48:31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4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