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庸之道的拉锯者
庄子不管是他的文字还是他的思想,从战国中期至今,不知曾迷倒了多少文人雅士。我喜欢读庄子,但是说实在,不易读懂。因此,只有借助解庄的书,就注释来说,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是当今极有学术水准的书,当然,这个也是见仁见智的事,历史上著名的解庄者如向秀、郭象不一样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的吗?
庄子的思想,基本上可以说是和儒家对着干,如果说儒家是建构的,那么庄子就是解构,两者一立一破,构成了中国思想史的两极,可以说孔孟和老庄共同塑造了华族的性格和民族心理。
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并且后世有专著《中庸》。儒家提倡积极的入世、秉持崇高的道德标准,可以用一个字形容之,那就是“热”,像一团火,温暖了整个中华民族。可是我们知道,当温度太高了时,人就会失去理智,失去正常的思维能力。儒家虽然一直提倡中庸,却在救世的时候用力太猛,将道德价值提高到无与伦比的高度,甚至到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地步,其后思想的僵化和教条令人难以容忍。而老庄的道家思想,却是另一个极端,“冷”,这个冷并非是对生命的不热爱,而是对世事的洞察,知其不可为就不为的冷静。老庄读多了,会令人充满严重的虚无感,容易导致取消一切生命的意义。儒家和道家就像是翘翘板的二端,一冷一热的推拉中,正是中庸的至理。很多古文人往往在出世入世间转换自如,正是深受了儒道的影响啊。
其实西方的历史也一样,当理性主义大行其道的时候,也埋下了直觉主义复苏的种子。当宗教情感太过炽盛的时候,就要文艺复兴,引导理性精神,回归世俗生活。但当人们相信理性可以解决一切的时候,叔本华、尼采就诞生了,要重估价值,积极倡导非理性的价值。当宗教开始没落的时候,基尔克果、陀斯妥耶夫斯基指出“相信”的价值,替上帝代言信仰的力量。
这世道就是这么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看看法国的二个知识分子阿隆和萨特这二个“小同学”的一生,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当萨特如日中天时,根本没人想起阿隆的自由主义主张,当社群主义渐渐消退,给世界带来了诸多痛苦和灾难后,阿隆的光芒简直让萨特的思想似乎充满了谬误。
现今的自由市场似乎也有些失灵,经济危机蔓延让人们恐慌不已。然而回观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历史,历史恍如重演。我相信这决不是自由市场失灵,而是自由走过了头,需要有所约束。
大海无限,它的尽头却是陆地。陆地广袤,它的边缘岂不正是水么?这世界就是诸多方向的力量同时存在才能保持平衡。
《三国演义》开篇云“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岂不正是中国文化伟大的直觉么?这是有哲学根据的呢!
书店里解庄的书很多,但我很挑剔,不敢轻易买,怕受到误导,但读原著也够累的。不过手头的这本《庄子哲学》,作者王博,北京大学教授。书本的装帧很淡雅,记不得从哪里买来了。只记得当时在书店翻阅了一下,感觉很不错。
这本书只解了庄子的内七篇,而没有涉及外篇和杂篇这二个部分。作者的出发点是只讨论庄子的哲学,而不是讨论《庄子》,因为他认为《庄子》只有内七篇是可以肯定为庄子本人所撰,而另外二部分为庄子后学和弟子的续作。
并且本书并不按照从《逍遥游》到《应帝王》这个原书顺序解读,而是从《从间世》开始,接着是《养生主》、《德充符》、《齐物论》、《大宗师》、《逍遥游》、《应帝王》这样重新排列。作者认为这样能够勾勒出庄子哲学的一条清晰的思线。
作者无异对庄子是非常推崇的,对庄子的哲学解读还是挺有见地。不过庄子本身具有洞察万物的直觉力和纵横奔放的想像力,写庄子的文字很难写得漂亮,本书有些沦为平实,这是我的观感。
《庄子》充沛的文气和丰盛的灵感、恣肆汪洋的文字,有时候宁愿只读他的原文,而不愿意读将他分解得支离破碎的分析文字。
读完这本《庄子哲学》后,给我的感受就是庄子是中庸之道的拉锯者的其中一方。这是给我最大的启迪。
2008-11-25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7:45:36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4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