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12年的阅读
多年前,我所在的杂志还是双周刊,工作不那么忙碌,主编朱伟先生经常和我们闲聊,他讲过如何欣赏古典音乐,拿着***的CD,一边听一边给我们分析,如果要和你谈怎么修改一个稿子,也会从最近看了什么书聊起。有一天在他的办公室里,他和我聊起小说家,我当时看昆德拉,觉得他的小说很了不起,朱先生却说,昆德拉不过是二流小说家,他心目中的一流小说家是卡佛。朱先生早年在《人民文学》当小说编辑,他的眼光当然高,可我那时候根本不知道卡佛是谁,那天下午,他居然给我讲了一小时的卡佛,特别详细的讲述了那篇“离城那么近有那么多湖泊”。
很快,我就找到了一本卡佛小说看,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们谈论爱情时都说什么”,说实话,我当时觉得这些小说都太简单,抽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字数就是几千字,从一个文学青年的角度上,看小说总隐约有另一个判断,那就是我自己能不能写出来,如果觉得自己能写出来,就会觉得这小说一般;如果觉得自己写不出来,就会对小说家极为崇拜,比如看百年孤独。当时看卡佛,总觉得不够带劲。那时候我是个青年,涉世不深,满脑子都是积极进取,改变世界的梦想,另外,总以为爱情和婚姻是挺美好的东西,根本没意识到世间的无奈,所以根本没理会卡佛小说中的苍凉。
再看卡佛,大概过了10年。这次是在互联网上读到的,博客大巴上有一个“寻找卡佛”,博客主人是兰州的一个公务员,他偶然看到卡佛的小说,很喜欢,就设了这样一个博客,把自己能找到的关于卡佛的一切都发布上去,这个博客上也发翻译小说,翻译者叫小二。通过这个博客我找到小二,当时我们杂志在做一个“互联网翻译家”的报道,我就去上海采访小二。我本以为小二是个文学青年,没想到他是一家公司高管,80年代就去美国留学,他说他们身上还保留着80年代气质,小二衣食无忧,自己写小说,但自认写不好,所以就致力于翻译。我重新阅读卡佛,基本上是通过他的翻译。
这一次读《大教堂》,忽然发现卡佛的牛逼,他的小说是非常简单,看着好像都缺乏想象力,但我自己的感觉是,它需要读者能调动自己的感受能力。卡佛说,谁要是写小说,就等于把自己处于世界的阴影之中,其实,谁要是持续的看小说,又何尝不在阴影之中?那些与现实交流不畅的人才会沉迷于虚拟的世界。谁能在阅读卡佛的过程中,不断用自己的阴影去覆盖那些人物与对话,谁就能获得更大的满足。另外一点,在10来年的媒体生涯之后,我忽然重拾文学青年的梦想,自己又开始写小说,这一下我忽然感到,卡佛小说那种独特的技巧。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7:45:04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4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