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田园交响乐《笔记》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7:43:29
  • 100

1、《田园交响乐》

真相、事实摧毁了一个少女的幻想、信仰、爱情、生命。现实世界与心中勾勒出来的世界之间差距的张力让人无法承受,两者间的魅力高下立判。由“现实的人”指引,让对文明茫然无知的少女学会思辨、想象、构建、憧憬,恢复视觉,可以真正欣赏、审视世界,而这却引到死亡。“若知其幸”,“若不知其不幸”:不知自己不幸的人才是幸福的,“你们若瞎了眼,便没了有罪”,“我以前没有律法是活着的,但是诫命来到,罪又活了,我就死了”——与其认为纪德在追问信仰、矛盾、真伪,不如觉得纪德在发现、呈现事实——“……她迫使我对那些习以为常、处之泰然的事物去进行思索。这样我第一次发现,越是接近地面的动物就越是沉重,越是忧伤”,“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以挚诚的态度,美丽隽永的语言陈述,最后和读者抵向“心灵比沙漠还要荒凉和空虚”。

2、《莫差特去布拉格的路上》

在自我要求下读完。没获得什么,甚至没充实些对莫扎特的了解,穿插的作品名字在读完不久多数便忘了。

3、《爱尔赛》

啰嗦、冗长。原来高中语文读本上施蛰存的《梅雨之夕》是模仿这个而来的,一下子觉得立意全无,不过印象中倒还算简洁。

4、《清作的妻子》

妻子为了挽留丈夫不让其去战场,刺瞎丈夫的眼睛。这带着点极致意味乃至达到“变态”的情感前后的描写都不太好,粗糙。1965年増村保造拍的《清作之妻》略好,一篇三流小说变成一部二流电影,半斤八两的感觉。

5、《障碍》

竟想起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可能基于整篇都笼罩的忧伤的调子,走向悲剧的必然。印象里村上的《挪威的森林》很黄很忧伤,在高中的年龄段,县城背景的环境,竞相传阅《挪威的森林》是理所当然的事。

6、《莺之死》

请告诉我,这个全篇单向的书信形式多么单调,不短的篇幅会让人觉得多么枯燥。那些细腻、反复是啰嗦、冗长、没必要考验人耐心的多余描述。

7、《道连的画像》

“海明威、康拉德、吉卜林、王尔德:写书给少年人看的作家”,纳博科夫的这句话显然是贬义——少年意味着无知、躁动、肤浅,总之是不好的。而王尔德的《道连的画像》多么适合少年阅读,浏览一人的一生,增长学识、经验,吃堑长智,带你思辨。亨利的那些具有哲理的俏皮话甚至可照搬过来模仿,让一位青年看起来幽默、机智。第十一章的大篇卖弄可能会让一位少年觉得枯燥,而更可能会让少年觉得作者的渊博。这时,少年如我们不去理睬纳博科夫,我们自豪、高兴地引博尔赫斯为知己:“千年文学产生了远比王尔德复杂或更有想象力的作者,但没有一个人比他更有魅力。无论是随意交谈还是和朋友相处,无论是在幸福的年月还是身处逆境,王尔德同样富有魅力。他留下的一行行文字至今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