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的油》:黑泽明的回忆
从我身上减去电影,我的人生大概就成了零。
——黑泽明
起初并不喜欢黑泽明,从兴趣来说,我是唯好莱坞马首是瞻的,正如黑泽明说过,美国电影是与时俱进的。对黑泽明发生兴趣,这本书印在封底的名家推荐已标识,上面有斯皮尔伯格和张艺谋的溢美之词,这很早就听说了。斯皮尔伯格把黑泽明誉之为电影界的沙士比亚,想想吧,好莱坞宠儿评价一个日本人。
第一次看《七武士》和《乱》,我记得就没看完,网上看到不少网友写贴热捧后,我又来了兴趣,看了几部,其中《蜘蛛巢城》和《罗生门》,《影子武士》,黑白片赶上现代思潮,古典沙剧移到日本,合在一起有点怪戾,也很有意思,可觉得没有原创性,因为已看过文学书。写到这儿,不得不说自已俗气浅薄,促使我后来迷上黑泽明的是武侠,我是从武侠这个角度,从男子汉气概来欣赏黑泽明电影的。香港早期武侠片,正是模仿黑泽明电影。
《蛤蟆的油》是黑泽明的回忆录,写于他68岁时。名人的回忆录,一般都是好看的。黑泽明写过无数剧本,他完全知道什么样的文字能吸引读者。童年的记忆,从打翻澡盆的印象开始,恍恍惚惚,如同梦境。在他的家庭里,他对他的父亲、小哥哥、小妹妹三个人,着墨最多,性格鲜明,轮廓完整,烙在彼此的记忆里。黑泽明的叙述态度一开始便很谦下,对自已的成长经历,自已的所思所想,只求细心地还原,曲意矫饰之处是找不到的,除了他是黑泽明,也许是日本文化赋于了他这种作风,细腻动情,趣味盎然,没有一点大师的架子。
出乎许多仰慕者的意料之外,黑泽明小时候并不聪明,在小学三年级前,老师认为他很弱智,常常拿他取笑,他也很爱哭,得了个酥糖的绰号。后来遇见了位名叫立川的好老师,这是个很西化的老师,懂得培养学生的个性兴趣,黑泽明和好友植草,由此得于启蒙,在文学和绘画方面发展他们的才能。二十多年后,立川老师在电影《美好的星期天》的片头字幕中,看到黑泽明和植草的名字,热泪滚滚,给黑泽明寄了张明信片。黑泽明写道,战时物资紧缺,当时只能请恩师来公司宿舍吃顿鸡素烧,他和植草恭谨地站在老师前面,老师仔细看着他们,不住地嗯嗯着点头赞许。他俩哭了。文字很简单,但我看得也哭了。
黑泽明经历丰富,早年学画,想当画家,战时幸免于兵役,有一阵加入过左翼组织,进入电影界发展,多亏山本老师提携,很多人以为他的文学美术等造诣,是为了当导演准备的,其实他坦言,早年从未有过当导演的理想。对早年的追述中,可以看到他刻骨铭心的经历感受,乡下的生活,关东大地震,小哥哥自杀,画家梦破灭等,进入到电影界,他刻苦努力,艰辛拼搏,他的成材有很多因素,更多还是他自已的勤奋上进。有意思的是,他的电影《梦》中,描述了一个世外桃园,孩子们采野花放在石头上,我猜这情节显然取材于他书中写到的,少年时在乡下看到的民俗。生活的经历,用在工作上,还有好几例。“任何时候都是本能地同工作联系起来,近乎前世因缘”他戏称,“导演做到这份上,可以说完全是前世因果了。”
作为一代电影大师,总有非常人所能及的禀赋吧。黑泽明的这本回忆录中,没有这种答案,他很仔细地剖析了自已的过去,说自已只是不轻易服输,不想轻易输给别人罢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和工作,七情六欲,怨憎爱恨,俗人一个,电影只是他一份喜欢的工作,他当导演很长时间内,工资都是很低的,喝酒还要靠写剧本赚外快,《罗生门》获了大奖,晚上回家,妻子恭喜他,他一听心头火起,原来他还在为另一部电影的惨败而恼怒。应该可以骄傲一下的人,看不到一点骄傲。黑泽明的电影风格,可说刚劲炽烈,气势豪迈,而他的文字,简练朴实,敏感脆弱,看完后,到底哪个更接近黑泽明本人呢?我不清楚,反正黑泽明的文字和他的电影一样好看,让人读了有长空风吟,须眉甚伟之感概。
在这本书里,还能看到当时日本社会的风物征候,明治时代和大正时代的不同,军国主义的掌权专制,美国军队进驻带来的民主主义等。日本战败时,黑泽明亲眼看大街上的人们,有拿着刀准备一亿人玉碎的,可听了天皇的诏降书,人们马上开开心心没事一样,这让黑泽明对日本人的性格产生些许困惑。
黑泽明是一个通俗易懂的大师,他不象塔尔柯夫斯基那样深沉博大,塔写的书《雕刻时光》同样理论复杂,高不可攀,这和他们各自所属民族的优秀特点是很恰切的,我相信喜欢黑泽明电影的观众一定比塔尔柯夫斯基多,黑泽明的电影是大众化的,给人愉悦的,但这并不是说就没有思想深度,没有经典品质,相反,看完他的这本回忆录,回味他的电影作品,我认为他足够称得上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位可以被写入历史的才华横溢的电影大师。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7:43:23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4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