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中国禅宗与诗歌《学诗浑似学参禅》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7:41:29
  • 53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禅宗史与诗歌史之间的关系,着重论述了禅宗对于诗歌渗透,禅宗的世界观、思维形式等对唐宋诗人的人生哲学、思维形式,对诗歌的风格、流派以及语言文字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本书文字优美凝炼,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并富于见解,既为学术著作又有较强的可读性。

灵山会上,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于是得佛心印,传涅槃妙心,授受实相无相之“正法眼藏”。此为禅宗的发端。在古印度辗转相传了二十八代,成就禅宗史上“西天二十八祖”,直至达摩东渡,在中原落地生根,被中国奉之为禅宗初祖,传法至六祖慧能,方在中国大地正式发扬光大,思想流派开枝散叶“五家七宗”。禅宗因主张修习禅定而得名。它的宗旨是人所熟知的十六字真言:“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禅宗所蕴含的对本性的关怀,以及由此出发而展开的处世方式、人生追求、直觉观照、审美情趣、超越精神,凸现着人类精神澄明高远的境界,其独特的哲学思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独具特色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突出,“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诗禅的相互渗透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和提高。

所谓“禅诗”,简而言之就是指意在表现“禅悟”这一主观精神活动的诗歌。广义的禅宗诗歌,包括禅僧上堂说法时大量运用的偈语。与纯文学性的诗歌不同,禅宗诗歌的着眼点不在于文字的华美、技巧的娴熟,而在其内蕴的丰厚。本书不断引用多种佛家经典如《五灯会元》《古尊宿语录》《景德传灯录》《沧浪诗话》《冷斋夜话》《石门文字禅》等,内容极其丰富,阐述了禅与诗相互渗透和影响的发展史。

禅宗虽然不立文字,认为第一义不可说,但为了启悟后学,禅宗还是用文字作为方便手段和启悟工具。为了传法,禅僧们创作了特有的示法诗、开悟诗、颂古诗,可谓诗歌中的崭新样式。禅师、诗僧所写禅诗数量巨大,已汇编成集的就有《颂古联珠通集》、《宗鉴法林》、《空谷集》、《虚堂集》等多种。“诗佛”王维的诗总数约300多首,其中禅诗多达170多首,孟浩然诗约267首,禅诗有90多首。宋代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人所写禅诗数量也很可观。

学诗浑似学参禅,悟了方知岁是年。点铁成金犹是妄,高山流水自依然。——《学诗诗》龚相〔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