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认为:战后西欧一体化已经成为当时时代要求,其必然会在战后欧洲展开;有没有阿登纳,对于联邦德国来说,毫无影响。阿登纳不是那种可以影响历史进程的领导者。连玉如教授在评价阿登纳的个人作用时。夸大了他的影响。
一 . 西欧联合是战后西方世界的普遍看法,这一想法不是阿登纳首创,也不是阿登纳首先采纳为国家政策的。
二战结束,国际政治的权力中心由欧洲转移到了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国家原本处于欧洲为中心的国际体系边缘地区,通过反对纳粹德国的战争,两国凭借实力,一跃而为世界两大强国,主导了国际体系。随着这两个国家敌对状态加强,世界分为两大阵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世界就被这样一分为二。欧洲的政治家面对战争后自身权力的衰退现实,不断寻求办法,试图重建欧洲昔日世界霸主的辉煌,延缓欧洲的衰落,在美苏争霸中寻求欧洲的声音。“欧洲国家在本世纪初不容争辩的政治经济优先地位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认为,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再也谈不上像本世纪初那样的当之无愧的大国了。” 西欧各国和美国政治精英们一致为欧洲的复兴和永久和平开出了一个药方:西欧联合。“欧洲国家政治联合的必要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得到了普遍的承认。同一欧洲的思想给了几百万人以希望,并使他们较为轻松地度过了战后岁月的重重困难。”
首先是英国首相,丘吉尔1946年9月10日在苏黎世大学发表演讲时呼吁建立一个“欧洲合众国。欧洲遭到战争破坏的巨大现实,使得欧洲要“恢复欧洲民族国家大家庭---同时使这个大家庭在一个能够自由、安全、和平的生活制度下进行重建。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欧洲合众国。” 丘吉尔设想的欧洲合众国不包括英国。“英国、英联邦、强大的美国以及正如我希望的还有苏联---必须作为情谊深长的朋友站在新欧洲的对面。” 两年后,丘吉尔提出了三环外交构想,三环的中前两环就是英国为中心的英联邦和联合西欧,英国不加入一体化的欧洲。
战后法国国内政党千差万别,但除了共产党人和极端党派外,所有党派都追求一个目标:欧洲统一。戴高乐认为:美苏两大强国和以前的强国相比,显得异常庞大,但他们的力量,他们的霸权和他们的意识形态又互相对抗。这两个国家都拥有核武器,这种武器随时可以毁灭整个世界,可以使美苏两国成为自己那个集团的具有不可抗御力量的保护者。 如果两国不向和平发展,就会成为世界威胁。而欧洲以此作为出发点(欧洲团结),尤其是如果有一天他们受到同样的威胁时,那么,这种演变结果就有可能使他们联合起来。 但是戴高乐也认为法国并不一定需要一个西欧组织,法国人的力量建立在自己独立自主决定国家政策的基础上。
阿登纳认为欧洲未来取决于欧洲国家之间的和睦相处,美国总有一天会因同苏联关系的缓和而丧失对欧洲事务的兴趣。 美国一旦离开欧洲,西欧必须独自对待苏联的威胁,遏制苏联的力量不是一个欧洲国家可以承担的,需要西欧国家联合。联合的欧洲有利欧洲的永久和平。
美国为了有效遏制苏联,也支持西欧联合。美国是西方国家中最先将西欧联合作为一项国家政策推行的。1947年3月22日,美国国会通过赞助欧洲合众国的富布赖特提案。一年后出台马歇尔计划,经济援助欧洲,鼓励西欧各国通过经济合作,加速经济发展,形成一个开放、稳定的市场。艾森豪威尔和杜鲁门时期,美国外交政策以必须维护欧洲统一为出发点。
二战结束后,西欧各国都面临发展经济、依靠美国援助对抗苏联共产主义威胁、铲除德国纳粹思想、实现欧洲永久和平任务,这些共同的任务和对历史的反思,使得西欧一体化成为解决西欧问题的一个良好方法。在这一情况下,西欧某个国家领导人将推进一体化作为自己的国家政策,如果这一行为警慎而有步骤的话,只能说这一国的领导人顺应了历史的潮流而行动。如果说他有什么远见的话,那就是这个人清醒的认清了世界现实。而清醒认识现实却是一个领导人的基本才能。
二.西欧联合是联邦德国解决自身问题的必由之路
经历拿破仑战争、一战、二战,法德两国都认识到没有任何单一的力量可以统一欧洲,欧洲各国应该做的是各国之间协调一致,促进团结。戴高乐认为:为了实现欧洲这个目的,罗马皇帝曾经在这里统治,查理大帝、查理五世、拿破仑试图把它合并,希特勒妄想把他沉重的统治强加于它。可是,这些合并论者中间,没有一个人能够使被征服的国家放弃自己的独立。这个事实,难道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吗?相反,专制的中央集权总是由于反作用,引出有害的民族主义。因此,我相信,现在和过去任何时代一样,统一的欧洲不可能是个民族的合为一体,但是,它能够而且应当是出自个民族有组织的相互接近结果---因此,我政策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欧洲国家协调,以便发展各民族之间的各种联系,来扩大它们团结。 欧洲国家的团结能够给法国带来的利益是:和平和全体进步。 我们可以知道:法国***的西欧联合政策手段是通过推动西欧国家尤其法德之间互信、团结,来推动整个欧洲的进步和团结,联合的西欧才能在世界权力斗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戴高乐思想中,法国所有的政策必须以法国独立自主作为前提和根本,如果欧洲的协调违背了法国的政策前提和根本,法国是坚决不同意这样的欧洲协调。在法国人那里,在行将建立的西欧超国家组织中,保持主权国家身份维持组织存在的前提。法国人并没有在战争失去荣誉,西欧联合形成的超国家组织是必须的,但这一组织如果美国人在其中说的算的话,法国反对这样的组织。在鲜明的主权国家和超国家的西欧联合之间,如何选择?法国人选择了依靠国家独立自主解决问题。为什么法国这样选择将在文章第三部分解释。
对于阿登纳来说,西欧联合确是其解决德国问题必然的选择。“作为战败、分裂和遭受威胁的德国的总理,他自然倾向欧洲大陆上西方国家的组织。这个组织可以保证德国除了得到与西欧各国的平等的国家地位外,同时,由于其自身无法保卫自身安全,又处于冷战的前沿阵地,面对苏联东欧国家直接压力,西欧的联合使得其在面对上述难题时得到巨大支持。最后,西欧联合会鼓励美国继续留在欧洲,这样就保持它对联邦德国的保证。对于这种保证,阿登纳是坚持的,“由于这种保证使德国民族获得安全并得到好伙伴,这就使它摆脱经常有的孤立感和对武力崇拜,这两种精神状态不久以前曾使德国民族不幸被拖到希特勒的道路上去。” 阿登纳本人认为:“要使美国对欧洲有更大兴趣的基本条件,就是欧洲各国的统一。非常客观地来看,是欧洲本身弄得美国对它不大感兴趣。---假使美国人长期地看到欧洲人吵吵闹闹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这个欧洲不可救药的话,如果它是一个想死亡的大陆,那我们再也没有办法使它活下去。” 连玉如教授在其文章中指出:阿登纳把西德外交政策重点放在法国人身上,还有一层长远打算:一旦美国撤出西欧,西德的安全将要依靠西欧联合才能得以保证,联邦德国无法独自面对苏联。“美苏对立的衰减之日,就是美国目前对欧洲事务强烈兴趣的衰减之时,而美苏对立的势头总有一天会出现某种衰减。但是,法、比、荷、卢和德国将永远在欧洲相处下去。包括我们本国在内的欧洲所有这些国家的未来将取决于他们之间关系的持久安全与和睦。”
联邦德国无法离开美国保护。但假设美国离开欧洲,联邦德国如何对付苏联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庞大军力威胁?唯一依靠是西欧联合一体。法德两国在建立一个团结和合作的西欧目标上,拥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但是分歧很明显:法国不重视一体化的西欧这一目标,战后法国外交的基石是法国的独立自主;德国借西欧一体化来实现其复兴目标和安全,但是德国没有实力来推动这一目标。德国要想达到自己目标,推动法德和解,向法国的政策妥协,尊重法国的安全考虑,是德国外交优先追求部分。这样,法德和解成为必然了。所以,有人评价阿登纳“阿登纳以一个障碍滑雪运动员的机敏运行在极少没有障碍的雪道上,但他又极力给人以这种印象,好像他在对付几乎难以克服困难。” 这是一个符合阿登纳的评价。
西欧联合不能作为阿登纳外交的一大特点,充其量只是阿登纳顺应了法国、德国政治要求。当时的形势发展到这样一种地步:任何一个理智人处于阿登纳位置,他都会那样做。
三.法德和解的必然性
下面我们考虑下,阿登纳为什么选择法德和解作为德国外交政策的基础,这一政策选择,是阿登纳睿智的知识起作用,还是历史大势的必然。
阿登纳1949年11月3日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向法国表明了其态度:“许许多多历史上的荆棘挡住了两国人民的视野,阻碍着双方往来的道路。但是处在欧洲今天的阶段,世仇夙怨已经完全不合时宜。因此我决心要以德法关系,作为我的政策的一个基点。身为联邦总理,必须既是正直的德国人,也是正直的欧洲人。因为我希望做到一身二任,所以我不能不致力德法的谅解。这样一种政策不能曲解为亲法或可能是反英---和英国的友谊也像和法国的友谊一样重要,但是和法国的友谊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和法国的友谊将成为我们政策的一个基点,因为它是我们政策的薄弱环节。” 前文已经论述:西欧统一对德国比对法国更加有利。德国借西欧联合可以获取较多经济和安全利益,稳定美国在欧洲存在;法国由于战后追求独立自主外交,西欧一体化对其可有可无。德国是推动一体化最卖力的国家。阿登纳高度重视德法关系,虽然与其个人不无关系,然而德国从一体化中可以获得的利益也是有影响的。“我决心要以改善法德关系作为我政策的核心。如果法德之间缺乏根本谅解,欧洲合作是无法实现的。” “欧洲联合的政策使被战败和被占领的德国同它的战胜者的关系关系发生了一个转折。我们现在同它们在各种欧洲组织中,为着我们大家的利益合作共事。由于采用了欧洲政策,在短的惊人的时间内,克服了许多旧有矛盾。”
联邦德国在美国和苏联之间无法采取中立态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对立使其不可能投靠苏联,美国的经济支援和安全保证,三大国的占领,使得联邦德国只有一条路可选择:坚定不移的站在西方阵营。“在两大国家集团采取一种中立态度,对我们民族来说是不现实的---我们必须坚定和顽强地抵抗继续来自东方的任何压力---我们的任务是要消除西方各国到处存在的对我们德国人的不信任---始终如一地,毫不动摇地明确表示皈依西方国家。” 在西方阵营中,联邦德国要有发言权,首先就得重建自己声誉,自己的信誉,树立德国的尊严,在世界上重建被希特勒的纳粹分子毁掉的德国形象,让世界觉得德国是可靠,值得信耐的伙伴。而法国在德国重建世界声誉中居于至关重要地位。
法国是受德国侵略危害最深的国家,进入二十世纪后,两个国家进行了人类历史最为先进的战争(规模不是最大,规模大,持续时间长还算中国的王朝战争)。法德从1871年成为世仇,法国人对德国人印象,大概是西欧国家最差的,如果联邦德国的外交努力能让法国人改善对德国人的印象,建设新德国形象的政策就成功了一大半。改善德国在世界上形象,让其他国家都信任新的德国,重点必须从法国入手。法德关系的改善可以为欧洲其他国家改善对联邦德国的关系提供榜样。这个方面来讲,与法国关系是德国外交的重点。
战后法国尽管追求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可是法德和解的话,不仅使得法国的安全得到保证,而且由于法国本身实力无法和美苏抗衡,在重建自己战后世界大国地位的战略中,德国可以发挥法国小伙伴作用。法德和解存在利益基础。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阿登纳采取的法德外交为核心的外交政策,是形势发展带来的,当时历史条件下唯一的选择。当时条件下,阿登纳不需要作出其他选择,也没有更好的战略选择来实现复兴德国的伟大计划。历史将阿登纳放在了那个固定的戏剧里,现成的剧本,现成的演员,现成的道具,阿登纳所需做的只是喊一声:开始。整部戏剧就开始上演。
四.为什么德国不选择英国
要说明德法和解的历史必然,还要讨论德国为什么不选择英国作为和解重点,毕竟英国是欧洲大国,盎格鲁撒克逊人统治了英国和美国。与英国关系改善同样可以改善德国在世界的声誉、获得英国和美国的某种程度的安全保证。
首先看看英国的战后政策。丘吉尔认为英国、英联邦、强大的美国、苏联和统一的欧洲是战后世界几股主要力量。在丘吉尔构想的战后西方世界里:英国和英联邦、美国、统一的欧洲是相互影响和联系的是那个区域,“可是他没有把英国和统一的欧洲看成是一体。---1954年10月,通过当时外交大臣艾登的努力,出现了英国对欧洲态度的转变的良好开端。可惜以后的岁月使寄托在英国身上的希望有落空了” 二战结束的十年,英国的外交构想都是支持建立一个英国置身事外的统一的欧洲,英国不参加一体化的西欧。英国外交坚决支持大陆上法德和解。这样,即使德国试图接近英国,英国也不会组成一个“伦敦-柏林协定”的。1956年,阿登纳在回忆录中记叙其同英国反对党领袖会晤时,认为:“在所有谋求创建一个统一的欧洲的工作中,英国迄今还是袖手旁观,尽管它是西欧联盟的成员,但它对欧洲的统一事业更多地是起了阻碍作用。” 西欧六国在墨西拿会议上明确要求英国加入,英国***在仔细研究后,认为墨西拿会议精神不符合英国与英联邦政治经济利益,违反了英国自由贸易政策原则,否决了西欧各国的建议。英国人的系列行为,使得阿登纳觉得“我们为使英国靠拢欧洲的所作的努力仍是一无成效。对英国来说,英国对英联邦所承担的义务和它对美国的人关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比起与欧洲大陆的联系似乎来得更重要---但英国不是不愿意给它的欧洲政策来个根本的转变。”
其次我们看看战后法国对英国的态度。战后法国国内有个观点认为法国这些年来的失败在于法国让别人操纵自己命运:我们的国家除了外国命令我们做的事以外自己什么也不做。 法国依赖其他国家(英国)的结果是:1918年正当法国要摘取胜利果实时候,战斗匆忙地结束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站住命令起了重要作用;当希特勒出现时,冒险将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时,只要法国参取预防式制止行动,就可以迫使希特勒撤军或遭到彻底失败,由于英国没有行动,法国也就未采取任何行动。“英国人如果同意,法国人怎么会不同意呢?” 后来法国遭受了系列政治军事失败直至亡国。战后在对失败的反思基础上,法国人得到的教训是:未来法国的政策要建立在保证法兰西民族独立自主基础上。西欧的一体化运动要建立在国家基础上,而非超国家之上。“(政治独立)对我们国家的继续存在是不可缺少的----凡是导致我的国家采取放弃态度的一切,就是法国最大的危险。” 这样才能保证一体化机构和法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不相冲突。“建设欧洲,就是将欧洲团结起来---建设欧洲的支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有权利命令并有权力要求服从的实体---超国家性质机构不可能有政治上的效能---决定必须由国家做出。” 这一时期,阿登纳也持有这样的观点 ,不是由于联邦德国的国内形势使得他反对西欧联合的超国家性质,是由于“别人望而生畏和不愿参加”,导致阿登纳持有这种观点。戴高乐无疑以其观点影响了阿登纳。戴高乐在欧洲的一体化运动中,坚决不同意英国的加入,二战后法英在如何建立联合欧洲的努力基本上都是背道而驰。“不让某些国家加入,尤其是英国,把西欧拉到大西洋体系那边去——这是和欧洲人的欧洲的一切可能性不相容的,但是这些离心力却决心要把既定方针、习惯和市场改变,使自己与欧洲大陆连成一体。” 战后法国有些人认为英国的不表态差点葬送法国,而现在,戴高乐认为英国又试图将一体化的欧洲变成一个美国的附庸。随着时间推移,对英国的不满越来越表现在戴高乐的言论中。1961年英国人在无法阻止西欧共同市场产生后,要求加入这一市场,戴高乐认为“他们打算钻到内部来使这个组织瘫痪”。1962年在评价六国农业谈判时,戴高乐说:“因为英国人在他们那方面力图制造混乱,而我们的五个伙伴又倾向于接受他们的影响,这个阶段能走到多远呢?既然英国根本反对这件事,而我们又知道由于它的地理条件,因此也就是他的政策,永远不会赞成欧洲大陆联合,也不会赞成同欧洲的联合,那么对它这种行为,我们难道会感到惊奇吗?我们甚至可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八个世纪以来的整部欧洲历史就是如此。” 戴高乐认为英国的政策就是反对西欧一体化,实现自己支配大陆的目的。不可否认,戴高乐对英国评论掺杂了自己个人情感,不符合战后英国外交政策的现实。但是英法在这一阶段在西欧一体化具体措施的争执上,矛盾十分尖锐。英法德分歧不可能不影响到阿登纳的外交政策。德国要取得法国的信任就需要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支持法国,这样联邦德国外交自然疏远英国。
综上所述,战后英国和德国的外交关系要超越德法关系,居于德国外交关系中心,是没有利益基础的。英德的疏远,法德和解,成为了战后的时代现象。
五.关于连玉如教授论文中问题的商榷
连玉如教授认为“美国一直压法国改变其强硬对德政策。这对阿登纳的政策实施无疑十分有利。但是大势所趋并非就会自成其就。如果没有阿登纳本人的政治决断力和现实灵活性,没有对于政策行动的具体规划和要求,也会因小失大,功亏一篑的。” 接着文章继续认为“法国提出欧洲防务集团计划含有许多对德国的歧视性规定,但这也没有妨碍阿登纳的积极参与。” 文章中还有许多类似观点,都认为阿登纳外交手腕高明灵活,其外交有其成功秘诀。对当时历史不很熟悉的人,略读下连玉如教授论文,必然有这样的印象:阿登纳是怎样的一个伟人!他的忍耐力是多么强大,手腕多么高明,眼光多么富有远见。但是,实际情况又怎样呢。
首先,法国改变其强硬对德政策,是美国强压的结果,还是法国处于其国家利益和世界局势综合做出的决定。1949年,美国提出了在联邦德国建立一支德国武装部队的设想。杜鲁门说:“没有德国,欧洲的防御不过是大西洋岸边的一场后卫站。有了德国,就能有一个纵深的防御,有足够的力量对付来自东方的侵略。” 美国的意见导致了世界的一致反应:从苏联东欧到英法,世界一致反对德国的重新武装。最后重新武装联邦德国军队的意见被英法提出的建立“欧洲军”计划取代。英法提出用欧洲各国的兵员建立起一支欧洲军队服务于欧洲共同防务,这样一支由欧洲各国的兵员建立起来的统一的欧洲 军队,“只要有可能,就应把所有的部队和装备完全融合在一起,集中在欧洲的政治与军事权威下。” 英法希望同过这个方式,一方面满足美国要求重新武装德国,抵消苏联对西欧日益加强的威胁,减轻美军防御压力;另一方面,将重新武装的联邦德国军队至于西欧共同监督之下。促使法国改变其强硬的对德政策的原因中,有苏联对西欧威胁的加强、英法在共同防务政策上的协调、法国国家利益的考虑,单单说美国压迫法国改变其政策是不负责任的。如果说美国压迫法国制定这一政策,那么为什么法国议会否决了欧洲防务集团计划。
其次,法国提出的欧洲防务集团计划,对德国是歧视性的嘛?
1950年8月举行的欧洲委员会上,丘吉尔首相提出欧洲军队负责欧洲防务,欧洲军由欧洲各国兵员建立起来的统一欧洲军队,集中在欧洲统一的政治和军事权威领导下。同年9月,法国总统普利文提出类似的计划,这一计划被称为“普利文计划”。这份计划规定“德国不能设立自己的国防部、国防军和参谋本部;在欧洲军谈判内的任何一国军队不经批准不得单独行动,且联邦德国军队在欧洲军总兵力中至多占20%,此外,联邦德国不得加入北约。 连玉如教授认为这个计划对于联邦德国是歧视性的,阿登纳还是接受了。考虑战后欧洲政治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普利文计划不能算对德国是歧视性的,阿登纳的做法不能说明他是一个伟大的领袖。二十世纪上半叶德国连续发动了两场欧洲大战,横行欧洲,造成了欧洲难以弥被的人口和财富损失。二战结束后,四大国分区占领,防止德国重新崛起,危害欧洲。四大国分区占领德国时,德国没有自己的行政机构和军队。1947年美苏冷战爆发后,美国出于遏制苏联的需要,提出重新武装德国的可能性,英法在对德国重新崛起深深戒心的基础上,一开始否决了德国重新武装可能性。后来在国际形势发展的情况下,提出了自己认可的德国重新武装的可能方案:欧洲防务计划。普利文计划在英国的计划基础上,做了调整,允许德国军队重新武装,武装后的德国军队有欧洲联盟统一指挥,不能单独行动,力量上限制在欧洲军总兵力中的20%。英法的计划对联邦德国武装问题做了重大让步,使得德国在二战后被分区占领情况下,短短几年内获得重新武装可能性,走上成为欧洲普通国家的第一步。所以普利文计划不是对德国的歧视性计划。而阿登纳接受这一计划,自然不能算做其灵活外交手腕和卓越眼光证明。方连庆教授分析阿登纳接受普利文计划德国得到的利益时,写到:“对联邦德国来说,若参加欧洲军,便意味着要彻底结束美英法三大国对联邦德国的占领状态,取消占领法规,这将是联邦德国走向完全独立主权国家的重要一步。” 接受这样一份对于被称作“歧视性的规定”,联邦德国却可以得到如此多的利益,不知道阿登纳需要何种理由才可以反对这项“歧视性的规定”。
六.结论
阿登纳在其任期内,适应了国际形势的发展,做了那些一个普通人应该做的事情,在战后联邦德国这个有限的舞台上,阿登纳表现的中规中矩。连玉如教授对他的评价过于赞颂,夸大了阿登纳面临的困难,大概是没有注意到阿登纳所处的那样一个时代的背景,西欧一体化已经成为欧洲和美国的一个共识,法德和解成为历史必然,大西洋两岸都在积极推动西欧大陆的一体化。时代的巨轮推动欧洲向前发展,大历史的背景下,阿登纳做了那些他应该做的事情,这点,是阿登纳值得称道之处。一个领导人,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已经算是不错的了,不需要再给他身上贴其他金了。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7:40:45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3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