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相约星期二《是什么敲打着灵魂》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7:40:16
  • 56

面对过生死悬线的人,在转危为安之后,大概会有两种不同的生命态度,其一,是比过往更加地拽紧生,更加的恐惧死,从此后,生活中所有的做事,都将围绕着如何将生命延至更长这个论题,而他们的身体开始变得比其他人数倍的敏感,因此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仿似一颗炸弹在心里炸开了一个缺口,以致惶惶不可终日。先别急着数落他们的种种,实在是,他们就是我们中的大多数,这就是芸芸众生的不幸。

另外一种,则在临境过生死后,在感官身体的疼痛里,洞悉了生命的本质,他们因心智的快速成长,开始变得豁达,他们觉察着灵魂与肉体之间的和谐,而不是相悖。他们终于发现,人类赖以延绵不尽的真正力量,不是欲望,而是爱。尽管他们知道自己此世的生命已到了风烛残年,但他们更了然,这是一个多么喜悦的时刻,他们将得以通过体验死亡,开始他们一个全新的灵性之旅。

他们放松着心情,却发现,这个时候的世界,才露出她最美的一面。《相约星期二》的主角莫里教授,无疑正是这后者。

莫里的人生,似乎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开始产生巨变,实际却是,从那一刻开始,他的心智开始跃上了一个新的平台。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这样专业的术语,我们仍然可以窥见其中的可怕,用作者米奇.阿尔博姆的话说,这个病,肌肉因萎缩而让四肢无法移动,但却依然保留了痛感,真是讽刺。健康的人儿,你能想像四肢无法做出任何的挪动,却痛楚非常的感觉吗?

教授的最后一个课程,就是从这里开始,每个星期二,是上课的时间。历时十四周的课时,没有学分,没有AB等级,没有备课案本,却浓缩了教授70多年的人生经历与阅历,真正的厚积薄发莫过于此。课堂在教授的书房兼病房,再没有什么技能性的教导,那些务虚的讲授,更像是一场场推心置腹的交流,里面谈到世界、自怜、家庭、婚姻、遗憾、原谅、文化、死亡等等。

在世俗的生活中,我们接受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导,那些像一个个礼品盒一样华丽的道理,关于家庭、婚姻、事业、财富、地位,最终形成了现今牢不可破的集体意识,让世界在大家都自认是莫名其妙的危机中沉沦,莫此里有不一样的观点,这位从来就不曾具有主流价值观的老者,此时发现了更多的真相。

在此,我更想重点抽取出其中关于死亡的话题来试图一作管中窥全,因为,自小到大,又何曾有人和我们开诚布公地谈论过死亡,死亡永远是一个忌讳莫深的话题,即熟悉又恐惧,习惯的做法是将之隔离,认之遥远,到来时无一不是猝不及防,愤怒得如千古未有的冤案。

“这疾病一直在敲打我的灵魂,但它夺不走它。病魔可以夺去我的躯体,但无法夺去我的灵魂”。教授的如此道来,现实生活的我们,何时才可以秉持如此的心念呢,多数时候,我们都习惯先放弃了自己的灵魂。“如果你一直不愿意变老,那你就永远不会幸福,因为你终究是要变老的”。他说,我想,在这一刻,莫里也发现了活在在下的秘密。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死,可没人愿意相信这一事实”。我们从老人身上不愿看见自己,我们只习惯在亲人离去时用悲伤和痛楚来掩盖每个人都必须一尝死亡的真相,也许我们制造了一个风雨过后就会有彩虹的意识,生命无疑是一道七彩的彩虹,但彩虹也总有消退的时候。莫里的教课,不仅在星期二进行,只要我们细心聆听,他每一天每一刻都继续着,不在天国,就在你放下所有杂念的即刻。

“临时前要原谅自己,然后原谅别人”。莫里最后说。宽容所有的一切,包括死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