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断断续续地读着》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7:40:13
  • 43

这是一本无意中撞上的书。

在书架面前扫过一眼,书名很吸引我,让人想到的是慈爱的父亲...于是就抽出来赶着上课铃回去了。

结果可想,当静下来去看的时候发现自己全然读不通(承认自己孤陋寡闻,把这本书和《致女儿书》混了)。后来理顺了脉络,顺着读下去,断断续续地读着,感受感触愈深。

作者本身就是一个带着桀骜乖戾性格的人,也听说过他的风格,尝试着吞咽他的思想结晶,总觉得太噎人。也可能是年龄的原因,本就不适合读。但是既然读了一本书,就该有所得。

首先,直白。书中的许多处地方都写得直剖真实,老王像把自己置于众目睽睽之下,然后一点点剥去外壳,揭下掩饰自己内心的面具,露出仁儿,露出被世俗唾弃唏嘘的丑陋鄙俗虚假猥琐(用词可能太重了),同时自己的大胆也将几乎所有人都放在了阳光下,晒在那里。之前所有人都心照不宣地隐藏着,既使丑陋偶尔被人窥见也会马上会意地笑,然后小心翼翼地收起尾巴继续装作“正常”。把人性的阴暗面揭开来——这可以成为丑陋文学吧。跳出书中那个老王的思想,真正的作者王朔该如何,是同样的丑陋而大胆?还是站在上空清晰地看世界又理智正义地揭露?我不得而知,也不妄加评论。其实所谓丑陋也只是我个人的评判。世界在变,何为丑何谓美可能这一秒就已改变,宇宙之大,多走出一步就知道自己目光短浅。但我崇尚真实。将来的一天,希望真实成为最终的审美标准。虚伪是极丑陋的。

其次,语言有质感。不是那种优美流畅如行云流水,而是干净﹑直去直来,平平常常的描述就使人陷入场景,不花哨,也不淅淅沥沥。不是“两只黄鹂鸣细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那样漂亮的蛋花汤,是实凿儿又解饱的窝头(承认窝头不好嚼不好咽)。当读着后半部分老王那些长篇独白(那些不带标点的大段描写)时,不去细细研磨字句,视线从字里行间刷过去,感觉像是头脑和作者那边连上了数据线,那边把脑海里的幻象用文字输出来,这边把文字转换成图像在头脑里放映。这种读法似读非读,得益于王朔抓人的描写。一气呵成畅快淋漓地读,眼前会快速跳出各种涂鸦似的画面。当时纷乱不堪,回忆时又有些熟悉。总之,感到标点有时是一种障碍,打断了思路。跳出规矩,效果也很好。也许与文字打交道的人,不得不针眼儿一样留心。时间是个好老师。

收尾了。最后说一句,《和谈话》却是是一部不同以往的小说。

可我只能断断续续地读。

(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