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正见《再读-佛陀的证悟》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7:40:01
  • 14

2007年买了不少书,有些还没开始读,但《正见-佛陀的证悟》这本书却已经多了几遍。正如作者所说,这本书不是说服大家去当佛教徒或修习佛法,而更多的是阐明佛法的基本要义,指出佛法与其它见地的不同之处,而要阐述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围绕佛法的核心教导,佛法的四法印。通过本书的学习和阅读,可以引导你个人思维,心态和生活。

佛陀悉达多-乔达摩即释迦牟尼是王子出生,他抛弃了荣华富贵和各种享受离家出走后在菩提树下证悟成佛。佛教充满了祥和和禅定,而要成为佛教徒则必须要认可和领悟佛法之四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漏皆苦,诸法无我,涅磐寂静。不管是是否真正出家,只要你证悟到这四点,善护念,有一个正见的心都可以成为一个佛教徒。当你能够将这四项真理修行到自发的一种言行,你就可以与佛同道。

诸行无常

第一法印讲诸行无常,一切合和事物都是有多种元素组成,在合和的过程中即产生了变化。事物是相互依存的,变化是绝对的,而不变是相对的。没有一样事物可以独立,恒常,不变的存在,由此而佛陀证悟到死亡不是终结而是轮回,死亡只是循环的一个中间环境。同时事物的变化需要基本的因缘,即使把一只鸡蛋煮熟也需要鸡蛋,火,水,锅等多种元素通过合和而发生。有了因才有了果,佛法基本要义诸法皆因缘起也强调了这一点。

无常的概念并非是强调悲观和预见末日论,无常只是说明了简单,科学的事实。而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是只要生而不要死,只要得而不要失,不能接受事物的整个循环,只想执着的抓住一些无常和暂时的事物和快乐。而我们要做到真正的解脱必须要接受诸行无常的道理,认可了诸行无常才可能进一步证悟无我,空性和实相的概念。

诸漏皆苦

快乐和痛苦是相对的,在你快乐的时候往往给他人带来了痛苦。人类在追求快乐和止息痛苦的过程中不断的努力,当快乐的同时确带来了等量的痛苦。佛陀以开放的心灵来探索痛苦,通过沉思和追本溯源,导致痛苦的是人类的情绪,一切情绪都生于自私,生于执着,情绪本身就是痛苦。在特定的因和缘合和在一起的时候,就产生了情绪,导致了痛苦,因此要根除痛苦就必须培养觉知,留心你的情绪。

每一刹那,情绪因我们的误判,偏见和无明而产生。爱与恨,罪恶与无辜,虔诚,悲观,嫉妒和傲慢,恐惧,羞愧,悲伤和喜悦诸多情绪围绕着我们。所有这些情绪的根源都在于我们太执着于自我,而佛陀证悟的是,不管是在身体里还是身体外,都没有一个独立的实体,足以被称为自我,自我是虚幻的也是荒谬的,它不断的制造无明导致各种痛苦和失望。

对于苦的定义,佛陀认为是一切不确定,不可预测的都可以称之为苦。由诸行无常我们可以看到快乐,喜悦都是要依存于其它事物,是短暂和不可预测的,也是一种痛苦。当你注意到情绪带来的伤害,觉知就会发展,有了觉知道,生命就会变得更充实。如果你正享用一杯茶,而且了解了短暂事物的甘与苦,你就能够真正的享受这杯茶。

诸法无我

证悟了无我,就能更进一步的理解空性。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和所知的一切存在,纯粹只是空性。我们带着有色眼镜在看世界,将某种真实性附加和标识在其上。要领悟空性首先要去无我即消除自我的执着,其次是要破除非好即坏的二元对立思想,要理解到事物往往并不是我们标识的方式恒常有效的存在,或者说事物并不是按我们想象或看到的样子存在。

佛陀认为要确定某个东西真实存在的唯一方法,就是证明它独立存在,而且不能造作或不会改变。但根据诸行无常的概念,我们的身体,情感,概念等各种事物都是不稳定和不恒常的,都随时在改变和变化。一切存在都是一种表象,都是标签附加在并不真实存在的现象上,意识到这点我们就产生了出离心。

我们觉受的事物依存于心,不独立和真实存在,我们觉受到的某种程度的存在是一种相对真理。我们的执着让我们认为事物是真实存在的,因此落入了痛苦和焦虑的无尽循环中。而我们要解脱就需要去我执,去掉有色眼镜,不要被事物的外相所迷惑。只有这样才可能识其本心,见其本性,证悟到实相。

实相使我们能够真正透过幻想,去掉有色眼镜,看到事物的本源,而不是执着于由幻想产生的各种情绪和痛苦。但我们在证悟实相的过程中又不能着想,不能去求空,《金刚经》中有四句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了解了空性和实相并不是说要脱离社会,对社会变得漠不关心,而是生起一种责任心,慈悲心和同情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