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长安乱《年轻没有错,年轻也容得下你犯错》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7:39:49
  • 49

一个人对一本书的评价,不能代表所有人,作者写的小说亦如此。作者在写小说时,作者会有意无意地反映一些自己看到一些现象后的想法,经历其后的感受。

作者将自己的想法尽可能体现在文字间,读者希望尽可能地理解作者,当然这之间的距离不是轻易便可以逾越的。一千个人心中便会产生一千个哈姆雷特,哪一个才是作者心中的哈姆雷特呢?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已经让读者心中产生了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形象了,沟通亦已经完成。在读作者的小说时,产生的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契合或者不合,都是另一层面的反映了。

小说本质并不是为了反映社会而产生的,是作者的自我阅历的体现。一个人不可能代表全社会。很多经典,也只是在后人之后加上了一定的自己主观想法才成就其所谓的经典的代表性。一本小说,诞生在不同的时代,真正能全面反映这个时代的全部元素是很难的。

韩寒的写法或者小说,喜欢的人喜欢,不喜欢的人不喜欢,无可厚非,每个人都代表一种意见。

综上所述,所有评论都代表一种观点,包括我自己的。看过后,简单说明下自己的理解的《长安乱》。

小幽默。从开篇“两个逗号”,再到后来的“兔子和瓜贵贱之争”,都透露了作者在笔下一种幽默。这些可以令读者带着一种十分轻松愉快的心情将书进行到底。不过,大多读者也反映,这部分在书的后半部分有明显减弱。我首肯这一观点。

现实的融合。韩寒一如继往地在他的小说中融入了许多他对于这个社会的一些看法,特别是负面的。比如说,书中师傅的传教,在读到中间时,明显,师傅已经成为了现实生活中父母的化身。还有,皇上和长安城的官吏都不知不觉成了现实中***的化身,从中体现了一些目前社会中官员和***中尚有缺失的作法。虽然说作者本人说过对于他所想表达的东西世人怎么看就怎么样看,但是作为自己产下的作品,亦代表了作者内心的一部分,这是不言而喻的。

从故事情节来看,当然不能和侦推理里紧紧相扣场景相比,因为里面没有这样让人惊心的地方。情节比较平淡,没有波澜起伏,整个故事在推动的过程中,不够紧凑。比如说喜乐之死,文中只是顺便提到了开篇的摔跤引起的后遗症,万事皆有可能,但我个人认为,这里设计得比较牵强一些。还有一些其它地方,如果真要一一点出,要写上万字了,从中作略。

从故事人物来看,并不复杂,主人公释然、喜乐和小扁,真要代表什么,那么只能说那只是三个人物而矣。小说就是这样,在人物的带动下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要展现的东西,表达要表达的东西,然后用文字语言构建。

释然安静不为外界的情感所动容,与其说这个人物有一颗平静的心,不如说这个人物的个性不够饱满,不如同现实生活中真正的人物,只能说是一群人情感的集合,是一种愿望。每一个人都希望有着这样的洞察力,这样的平静来面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有的挫折与困境,亲情也罢,友情也罢,爱情也罢。

喜乐,相对释然而言,更像女孩,作者的观察能力与感悟能力十分强。因为作者本人是男生。

小扁,其实看到这个名字,让我想起的是台湾那个阿扁,形象也蛮符合的。这个小家伙在故事中的作用是坐骑,在故事外的作用是喜乐作为一个女孩的细腻感情寄托。这个可爱的角色,是我喜欢这本书的主要原因。

总全来说,写下一本近十万字的书是不易的,因为在整个故事的构架过程中的艰难和耐力是没有写过小说的人不会体会得到的。对于作者洞察这个社会的能力是要得到肯定的,以及他不同于社会主流的思维,但就这本书而言,我认为少一些功底。比如说,在描写释然对于死后的喜乐的情感时,读者读了有一种泪到腺中却加戛然而止的感觉。还有在书的最后部分中,的确有一些不尽人意,有草草收场的嫌疑。当然我更愿意相信,作者写这部小说,并不在意小说的情节与构思,更重要的是整个故事带出的是一些社会的零零碎碎。

作者还年轻,阅历只是时间问题。

最后想说,年轻真的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年轻没有错,年轻也容得下你犯错。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