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火星编年史所谓浪漫,大抵如此——简评《火星编年史》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7:39:20
  • 71

这是雷.布拉德伯里的小说,一部充分体现了布拉德伯里个人色彩的小说,很多年前看过,记忆犹新,当然,这次重新阅读这本单行本时,再一次重温了老师的叙事能力和故事中貌似支离破碎却意味深长的情节。大角最喜欢的科幻作家就是布拉德伯里,在他的世界里面,你看到的是一种现实社会的投影或者折射。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科幻作家,看多了他的作品后(尤其是长篇),你会觉得他是个诗人,一个类似斯坦利.康尼茨的伟大诗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的小说中我们经常看到他对于未来的担忧,自然,他的多愁善感也正成全了他的作品其独特的魅力,例如这部《火星编年史》。

小说中没有阿瑟.克拉克高超出人意料的科学构想,也没有海因莱因老谋深算的阴谋论调子,甚至连阿西莫夫最伟大的太空歌剧风格也尝试不出个一二三,当然,就更不要提当今流行的类似快餐科幻那种风格了。从某种程度上讲,布拉德伯里和勒古恩.厄休拉是一个类型的作者,一种典型的建立在社会思辨上的写作。他太多时候思考的是建立在高技术或者未来(包括外星)背景下的人文思考,而对纯粹技术派嗤之以鼻。所以想在在这本《火星编年史》中阅读到类似斯坦利.罗宾逊《火星三部曲》中那种铁铮铮硬得足以磕掉你大牙的场面和情节。换句话说,他是科幻大牛中的思想家,而非像其他以擅长硬科幻著名的技术家。一个搞文科,一个搞理工科,自然写出来的东西味道就很不一样。他其实是个很主流的作家,而非一个很异类的科幻作家,从这点上看,他又和冯古内特有点相似。

《火星编年史》就是这样一部小说,一部看似很琐碎的小说,很多篇幅都是在描写火星荒凉的背景和那种落寞的格调,不过看上去,火星就类似现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单从技术描写上讲,这部小说根本就比不上斯坦利.罗宾逊的那种细腻得让人抓狂的描写。但是,小说强调的根本就不在这里,而是发生在这片荒凉大地上的故事,人和他们的故事是主角,而非技术。到现在为止,我都认为这部小说应该受到很大的经典科幻的影响,例如H.G.威尔斯和儒勒.凡尔纳。包括对火箭的描写都太过简单了,感觉上就好像地球人发射一颗火箭和喝一碗水一样轻松加愉快。而火星上的人或事都感觉像发生在地球一般,只是换了个场景,如果我们假设火星的背景换成一个类似科罗拉多的隔绝带,这里的人们感觉上也就和在火星上大抵一样了。布拉德伯里是一个很有才情的作者,所以我们才可以看到他在文章中大段大段的类似江南一样的煽情,有时候让你感觉其煽情的功力和效果并不逊于《上海堡垒》。所以我才认为这是一个诗人在写小说,你看到的都是一种类似诗歌的构架和描述,一种类似诗歌的情感和倾吐,而全文中经常出现的引用的诗句则是一个有趣而又奇怪的证明。

如果就技术本身而言,这篇小说应该会被很喜欢挑硬伤的家伙说得一无是处,甚至本身故事的背景都会产生疑问,但是好小说就是好小说,当我们看多了那些所谓的论文性质的小说后,看看这部小说,其实也还觉得OK不错啦。所以撇开技术本身而言不谈,这部小说的优秀是毫无疑问的,如果说她是最值得收藏的科幻小说之一并不为过。《火星编年史》是一部类似多幕剧的奇怪组合,用现在科幻小说的标准来讲,没有一个说得通的科学构架,没有故事本身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所以的元素都是凌乱的,杂乱无章的,前一章的主角可能在后文就是个跑龙套的,甚至根本就没有露脸的机会,大段大段的场景描写,让人觉得是散文而非小说。但是,看了这部小说的朋友,不过是现在的大朋友过去的小朋友,还是现在的小朋友将来的大朋友,一定都会发自内心地翘起大拇指,称赞这部小说。

《火星编年史》的好不在于技术,也不在于情节,没有悬念没有高潮迭起的场面,一样能打动人。作者似乎不太打算写一个阴谋或者血腥的战争场面,似乎对托尔金那种动不动就大军压境的风格根本提不起兴趣,例如文章中火星人的沙地船追逐萨姆.帕克希尔的场景,当你还以为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高潮即将到来时,他却突然给你一个平静的安慰。想看《幽灵旅》或者《垂暮之战》大场面大制作的朋友,也许这部书真的不适合你。雷.布拉德伯里在文中描写的都是一种矛盾,一种不同种族之间的矛盾,一种人性善与恶的矛盾,一种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一种时间和空间的矛盾。那些主角都是可怜的人——火星人实际上在文章中并不是主角,而仅仅是一根似有若无的线,把全文不同的部分连接起来。整个故事都是地球人在没事傻折腾,折腾了地球开始折腾火星,整到最后就很傻不拉唧地把自己也折腾进去了,文章中随处可见的都是这种对人性的反思,一种居高临下的俯视,一种对人类真实命运的担忧。这种担忧在很多科幻作品中都有体现,而《火星编年史》只是延续了这种悲天悯人的路线,并且在这样一种场景将这种路线发扬得无比煽情。地球人在这种种矛盾中所走的选择、所走的路、所看所想实际上都是一种对世界的折射。布拉德伯里像戴了一副显微镜,他看到的世界比我们黑暗得多,谈不上抑郁症,但是起码他在他的小说中将这种抑郁和担忧抒发出来,我甚至搞笑的猜测雷.布拉德伯里和厄休拉之所以写了这么这种模样的小说,而没有精神崩溃,原因就在于他们将那种抑郁的东西全部通过小说写作的方式发泄一空,然后再继续地忧国忧民,再继续发泄,再继续,如此的循环。姚老师在序言中这样写道:“布拉德伯里以极富创造性的想象力,给人以触及灵魂的震撼和冲击。”的确,《霜与火》中的严寒和酷热的交替,人类对生命的不断追求,让人动容。看过《华氏451》的读者一定对里面惊心动魄的场景记忆忧心,而这部小说中同样也出现了这样的桥段。1953年出版的《华氏451》也许正式得益于《火星编年史》中这样一个小桥段的构思,然后成为了一篇全新的作品,一部在科幻小说和主流圈里都同样另类得无法定位的小说。

纵观整本书,科幻的浪漫主义完美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尤其是很多章节的最后,那种场面让人有点似梦似真的感觉,如此真实却又如此渺茫。也正因为雷.布拉德伯里过硬的诗人功底(老师曾经出出过诗集),诗人那种天生而成的风骨让这部小说中的主流意味更加浓厚,就像以前上课著名的老罗老师说的那样:“我是一个诗人,和常人的思想常常是错位的。”也恰好就是这种错位,让布拉德伯里的小说中能看到一些哲学思辨的东西,书籍本身的蕴含多了,也就超出文字本身。就像西德尼.谢尔顿的小说中,典型的好莱坞架构,有思辨,但是更多的是那些复杂精彩的情节,这个被称之为“全世界最会讲故事”的人,笔下的是故事,然而雷.布拉德伯里的小说笔下的是诗歌,是情怀,是一种诗人特有的气质,那种和星空下把酒对诗的浪漫。所以他有写实,更多的是幻想,卓越的想象力让他避免了成为一个二流诗人,却成就了以为一流的伟大科幻作家。

雷.布拉德伯里的故事是迷幻的,他在吟诗,也在叙事。《火星编年史》的优秀的,是卓越不凡的,半夜让我看完了并且让人我有这么激情地在电脑下安静细致地敲下如此多的字数,就足以证明用再多的溢美之辞来称赞这部小说都是恰如其分的。一部好的小说往往有这样的冲动,一种共鸣或者一种潜移默化的情感就能让读者感动得要命,这就是大师的魅力。我只能很谦虚并且谨慎地这样评价这部书——一部富含了卓越才情的科幻小说。

好看的小说本身就已经很难得了,已经足够了,而顺带还煽情一把,还带上那么一点哲学家的味道,你觉得这样的小说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嗯,确实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好了,就是这样,《火星编年史》在每个人眼中呈现出来的都可能不一样,但是至少我看到了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浪漫主义版本。

所谓浪漫,大抵如此。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