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大教堂《痛苦的洗礼》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7:36:14
  • 41

卡佛写的都是日常,现实到仿佛触手可及,而现实中的生、老、病、死,都是年轻的读者刻意回避的,但愿我这样说并非武断。而且卡佛的小说中也没有任何可以流行起来的“情调”------所谓幽默、玩世、叛逆、病态颓废或艺术梦幻等等,皆和卡佛的人物毫不沾边,那些人物普通得没有任何光泽,地道的美国中底层,担忧着生活和明天。小说中的现实冷峻、严酷、令人焦虑,充满沮丧和挫败感,他毫不卖弄和夸张这些,因为他自己经历这些已成惯常,毫无新鲜。但他体贴入微地观察和诉说着这些,直到你从中发现自己的影子,发现那些细节中渗透出的酸楚和眼泪。

这一年,这是唯一一本让我失眠的书。这本中的小说,比起之前读过的卡佛,要开阔和复杂了许多,这说的是叙述手法上的。包括语言,也不如以前的那些紧张、吝啬。对话也更稳得住,显示了作者极好的耐心和还原的技巧。要一定说“极简”,他虽然不繁述风景,但用词并没有海明威简。人物也没有海明威作品中人物的那种天真冒险和孩子气。那些被一个坏掉的冰箱、一份不知能维持多久的辛劳工作,一间刚住出点家的感觉来就得离开的房子,或想换辆车的小小心愿所折磨的普通人,都像是被动的、生活的玩物。

从第一篇“羽毛”开始,心就揪了起来,那种被生活吞噬掉的柔情和细微感触,好象严寒中的几缕阳光,一点点一点点,在字里行间漫溢开来。不需要你足够敏感,也能感觉到作者想告诉你的,明摆着,每个人都在这种重负之下,扭曲过自己的身形,麻木而坚韧,隐忍而强装欢颜,总想能摆脱掉那些无可归依的自怜。我几乎没办法停下来,因为在很多篇里,都可以找到一些自己仿佛经验过的场景。卡佛能用看似很随便的一个句子,一个细节,一下就捅到你的心里去,在最柔软的地方,再搅上那么两下。

读完“软座包厢”和“好事一小件”,整个人全陷在绝望里。他怎么能那么准确、那么冷酷入微地剖开了伤口?这是完完全全要你去经受痛苦洗礼的一个小说集,那些失去的、难以表达的,卑微懦弱的,疏离而孤独无助的,卡佛几乎从来不在小说中使用这些形容词,这些词却在你心中炸开。当你刚刚以为蓄积了一点点暖意,生活就和你开玩笑似地将它冻住、结冰,当你心丧若死,生活又来告诉你,没什么的,还得走下去,就这么回事。这种浓烈的、挥之不去的伤痛,夹杂在并没有任何强烈戏剧感的生命旋涡里,个中三昧,不堪咀嚼。

还觉得卡佛的小说,很像卡萨维茨的电影,能将欢乐、痛苦、绝望、期盼等难以尽言的情感混合在一起,形成飓风般的合力,由细节起,而从不轻浮地升腾到任何所谓的“微言大义”上去,如果你不能从这些鸡毛蒜皮的生活描述中感受到什么,那你也不可能从卡佛的小说中获得什么。若你不能从这些小说中发现一些生活背后的真相,那你就是在刻意蒙住双眼,自我欺骗地不想成熟和衰老,不想看见和生活搏斗后的失败。我甚至觉得这是给中年人读的小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