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把著名历史小说《曾国藩》读完了,十分佩服唐浩明的写作水平和历史功底。早就听说过做官要读《曾国藩》,经商要读《胡雪岩》,虽然我不奢望做官,但是对中国官场这个特殊的群体颇有几分兴趣。曾国藩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精神偶像,也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在官场为人处世的方式,以及对国家的效忠,被后世深深景仰。***年轻时曾说过“愚与近人,独服曾文正”,***更是把曾国藩作为榜样。以前我只是听说过曾国藩这个名字,对他没有什么深入的了解。只知道他的后人中人才辈出,有“曾家后代无一废人”的说法,堪称中国传统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曾国藩家书》因此被后世推崇备至。而唐浩明的这本小说,则把我们带入了这位中中兴忠臣的世界。
读完这部小说,我对曾国藩有了一个感性认识。首先,最让我体会深刻的是他对国家的忠臣。为了平定太平天国叛乱,曾国藩呕心沥血,排除万难组建湘军,历时数年之后攻占江宁,太平天国灭亡。在这时候,曾国藩已经拥有20万之众的私人军队,足以与朝廷抗衡。他部将,幕僚甚至兄弟曾国荃都怂恿他背叛朝廷,像赵匡胤那样黄袍加身。而他严词拒绝。后来为了博得朝廷的信任,自剪羽翼,裁撤湘军。可见他对朝廷的忠诚。而在他行将就木的时候,老道陈敷才向他点破,他的忠诚是一种愚忠。对一个腐朽的***的忠诚,是毫无意义的。对于一个即将灭亡的王朝,再强悍的大臣也无力回天。其次,曾国藩是一个善于忍耐的人。“打掉牙,和血吞”是他奉行的处事准则。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难免受到政敌的排挤。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以柔克刚,理智的处理纷繁复杂的关系。避免给自己,家族和湘军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古往今来,但凡成大事者,都有这样的品质。胸有积雷而面如平湖者,可谓上将军也。而曾国藩之所以能如此,来源于他修身艺术。他一日三省,说话三缄其口。即使在兄弟儿子面前,也注重自己的举止谈吐。曾国藩的另一大优点是善于用人,广交朋友。曾国藩官场得意,升官速度很快,一方面是因为他才能出众,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广交朋友,人员极好。胡林翼,左宗棠,欧阳兆雄都曾在关键时刻帮助过他。对于左宗棠的率直和轻狂,他没有因此而与之反目,反而给予左宗棠客观的评价,可见曾国藩心胸之宽广。曾国藩本身并不具备带兵打仗了能力,之所以能领导湘军,全靠他的一批幕僚和干将。通过他的培养和提携,手下的很多精英后来都当上了地方大员。当时各地巡抚总督中,很多出自湘军。最精明强干的彭玉麟,后来曾做过兵部尚书,而其学生李鸿章,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晚清力挽狂澜,收拾残局的重臣。更重要的是,李鸿章幕府中还有一批放眼世界,精通科技的人才,容闳,李善兰,华蘅芳,徐寿。为其兴办军事工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而鼓励容闳选派幼童留美,更体现出曾国藩对人才的重视。曾国藩最让我欣赏的是他对后代的教育。曾氏后代人才辈出,与曾国藩的教育不无关系。曾纪泽后来成为晚清重要的外交家,面对外国侵略者态度强硬,据理力争,并提出《中国先睡后醒论》,在晚清思想界,政治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曾纪鸿则成为了一名数学家。据说现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也是曾国藩家族的后代。可见其家族之兴旺。
然而曾国藩也不是完人,他也有致命的缺点。比如,怯懦。几次面对兵败,他投水自杀。可见他对军事缺乏自信,面对败军之势不能挽狂澜与即倒。而面对朝廷的猜忌,他也时常踌躇不定,最终自剪羽翼,寻求自保。导致湘军实力大减。与之相反,李鸿章的淮军却几乎没有裁撤,因为李知道,有如此强大的军队就是实力,没有人可以左右自己的作为。残暴。曾国藩抓到土匪后,剜目凌迟,手段残暴。而且为了顾全自己威信和利益不惜杀害有恩与己的人。最遗憾的是,他在裁军之际杀鸡儆猴,把韦俊杀害。背弃了自己的诺言。也让忠心于他的康福失望。
无论如何,作为一个完成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人,曾国藩是值得我们研究,学习的。现在书店也有各种关于曾国藩的书籍。可见曾国藩在当代的影响依然深远。以后有机会,我还想看看曾国藩的家书和奏折,更深入的了解一下他。在读这本小说的时候,我做了一些猜想,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还是斗胆的胡思乱想了一通。如果太平天国没有在占领南京之后停止步伐而继续北上的话,大清王朝是不是会灭于洪杨之手?如果曾国藩背叛朝廷,黄袍加身的话,中国是不是会出现一个曾氏王朝?如果恭亲王主政朝廷而不是慈禧垂帘听政,晚清的局势是否会好些?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7:22:24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3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