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尖叫的耳朵《梵高回家了》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7:08:31
  • 339

从尤金尼亚到表姐再到妓女西恩,梵高一直贯彻着一个永恒不变的理念,没有女人,他不能活。

事实证明他错了,他用疯狂的作画取代了女人的地位,也试着让自己豁达。他知道女人还是不能让他摆脱孤独,所以即使是和西恩,看似两人如此相爱,最后还是分道扬镳。因为女人满足的只是他内心爱的渴望,但是他真正需要的只是理解。对,不要别的,只是一点可怜又可悲的理解。因为没有理解,他不能活。

这个典型的荷兰乡下人,在自己37岁的时候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看似是因为生活的困境所迫,让他神经过分敏感而脆弱,但是如果活在世上得不到理解,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这个唯一爱着他的弟弟,最终出人头地,却还是没能挽回梵高过度的悲伤。而梵高也心知肚明,弟弟能给他爱给他支持给他钱(尽管最后连钱都给不了了),但是给不了理解,那样的支持只是建立在亲情上的、必须的施舍。这个有点乖僻的荷兰佬被人视为怪物,也曾让弟弟提奥担心和纳闷过很久:他为什么不找个正当的工作呢,比如面包师,至少那样还能养活自己?

可是有些鸟儿天生就不会被牢笼所困,因为他们的羽毛太过漂亮。梵高没有羽毛,也足够暗淡,他只有一颗善良的心和热爱生活的态度。他在矿工的日子是艰辛的,却又是令人心酸的,他发现了上帝的不忠,因为上帝让这些天底下最忠厚老实的人受了难,他开始怀疑上帝,他唯一信的只有眼下的涂料和画纸。

他告别苦涩的初恋之后,是一阵时间的颓靡,他开始消极怠工,却说出了这样让人沉思的话,这也是句足够让上帝惭愧的话,“我们怎么能出售毫无价值的东西以牟取高利呢?为什么只有那些出得起价,却对真正的艺术品毫无见识的人才能到我们的画廊里买画,那些真正有鉴赏力的穷人,却没有一个钱买一张印刷品装饰家里的墙,这合理吗?”

上帝似乎开始眷恋他,并证明或许对于他这样一个乡下人来说,能得到如此非凡出众的才华,的确是一件合理的幸事,梵高也从这天赐中获得过莫大的快乐。1887年是欣喜而幸福的一年,他在阿尔收获了灵感和心灵的宽慰。尽管他没有出色的绘画技巧,但是依靠他对生活和生活在阿尔那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热爱,画出了事物的灵魂。《向日葵》便是创作于那个时期,可悲的是,上帝和梵高开了个玩笑,在创作了《向日葵》100年后,这幅画在伦敦克里斯蒂格拍卖出了3990万美元的天价。而此时,梵高已逝去97年。

梵高热爱那些深陷贫苦却质朴善良的人们,为他们抱不平,为他们能存活而奉献自己的工资,那么,谁来替梵高抱不平呢?我们究竟该把这个问题抛给谁?

这合理吗?

大多数的偏执狂要么成功了,要么就是疯了。那梵高呢?这个乡下人到底是因为画画而变疯,还是因为疯了才画画?又或许对于梵高这样一个人人眼中的“疯子”,不回答这个问题,是最合理的,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不合理,特别是对于天才,必定万般阻扰,一个天才式的人物,注定不能为人所理解,即便是上帝,他把这样的美好摧毁,成了我们所俗称的悲剧。

1890年6月,梵高完成了绝笔之作《鸦群乱飞的麦田》,强烈的色彩下透射着梵高内心的绝望、苍凉和恐惧。对于屡次吞食颜料未果的梵高而言,他不怕死,他用了大量令人刺眼的黑色,他早已准备好要踏上归途。一个月后,他在这块麦田上,用手枪完成了自己对艺术的献身。乌鸦四散,惊恐的离去。

可我们怕,怕他死了,再没有第二个对生活能投以这般狂烈之爱的梵高。

“现在就像在过去家乡的家里一样,带我回家吧。”从此梵高回到了美丽的家乡,他和淳朴的村民们生活在一起,生活虽然依旧清贫,但他不再孤独,他有着世界上最善良人们的理解。他每天都跑到阳光充裕的麦田,快乐的作画,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