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纽约纽约执手——《纽约·纽约》随忆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7:06:10
  • 29

依稀还记得第一次读完这本书时的感觉:最后一页里,伴随着记忆中梅尔最初的、惘若梦幻般的翩然而至,从留声机里传来了肯的那句话——“我认为这就是命运,我真的这么认为。”只觉得这声音仿佛就在自己耳边回响着,悠悠的,分明透着幸福的笑意。

合上书,静静地看着封面:磨砂质感的绿色、纽约夜景的衬托、两个微笑着的男人。一切都慢慢在眼前变得模糊,但心里,却有一种叫做“温暖”的感觉弥漫无限……

GAY吧里的邂逅,惊艳浪漫煽情,却并不出人意料。倒是梅尔面对肯的亲昵,愣愣蹦出的那句“我不是个性开放的人”隐约透着一丝光芒。“命运”二字俗且滥,但谁也无法忽视它巨大的齿轮运转时发出的沉重轰鸣,于是,两个被震动的灵魂从此纠缠不弃。只是没想到这一缠,就是一生一世,直到永远。

金色的发、暖蓝的眼,在并不以美型著称的罗川笔下,梅尔竟然偶尔会让人感受到由贵笔下的那种华丽。这个美得近乎不真实的男人,似乎永远散发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柔和光芒。只是,在这耀眼光芒的背后,梅尔却摆脱不了身后沉重的背影。

时间治愈完它能治愈的伤,剩下的,就只能任其沉淀在灵魂的最深处。梅尔的过去是一片片不堪触碰的记忆,残缺且锋利,玻璃碎片一般地堆积在心底,哪怕是最轻微的震动,都能让他痛到不能呼吸。

但梅尔的眼神依然纯净如水晶,梅尔的笑容依然温暖如朝阳。

所以梅尔是坚强的,坚强得常常会让人忘记他要独自一人在冰冷的黑夜里面对那样不堪的恶梦。

然而梅尔依旧会哭得像个孩子,依旧会毅然决然地捡起玻璃狠狠地划进自己的手腕。所以梅尔也是柔弱的,因为他可以忍受伤痛的蚀骨,却无法面对爱人的不忠。

其实,在纽约这个浮光掠影的城市中,在世俗与伦常的桎梏下,所谓GAY之间的“忠贞”,往往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与冀望,正如以前的LOVER对梅尔所说的:“这不是恶习,只是爱与性的区别。”

所以,梅尔绝对是一种理想。他,以及他所追寻的,都是人世间最难得的东西。

而最初连正视自己都不愿意做到的肯,又怎能读懂这种理想呢?

肯是孤独的。

同是在这个世界的角落里苦苦挣扎的人,梅尔虽然痛苦寂寞、伤痕累累,但正因为如此,他更了解自己要寻找的是什么。而在夜色里淡去了亲情友情的肯,只是个连自己的心都抓不住的空壳。用肉体来麻痹灵魂的他,看不见属于自己的未来。梅尔总在哭泣,是因为他觉得痛苦;而肯,则连痛都没有勇气去体会。

最初的两人,一个在追寻,一个却在逃避。误解、争吵让他们备受煎熬。但每一个误解的明了、每一个争吵的和解,都让他们更深地了解彼此、更深地依赖彼此。直到两只手牵得更紧,直到把彼此放在灵魂的最深处,直到他们再也无法分开。

于是,他们的世界里有了越来越多的交点,点渐渐成了线,线渐渐成了面,那上面画着他们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幸福。

尽管罗川的笔触有着现实的影子,但这依然是一个充满理想的童话。真挚的爱恋最终让世俗难得地做出了宽容。

“……夺走那孩子所爱的人,就会使那孩子感到痛苦。梅尔……那孩子会永远重视肯吧。求求你,守护肯,就算你认为我是个傻母亲也没关系。只要肯爱你,而你也继续爱着肯,我就会努力去爱你……”肯的母亲,用这样的祝福为他们的幸福添上了最后一笔。

肯和梅尔结婚了。

明媚的阳光下,他们手牵手走进教堂,在彼此的手指套上相爱的证据、立下忠贞一生的誓言。

一切都宛如梦幻。

所以梅尔对肯说:“肯,我……好幸福。我现在,很幸福。我只想……告诉你这句话……”

不过,即使是童话,幸福也从不会轻易地降临。

所以罗川开始导演着绑架人质与英雄救美的好莱坞式老戏码。过程与结局都在意料与情理之中,扮演恶魔的乔伊却在不经意间,向世人讲述着属于他的故事。

乔伊和梅尔很相似,都是被神灵抛弃、摆脱不了恶梦的孩子。但梅尔幸运地在痛苦中留住了自己纯真的灵魂,乔伊却不幸地与魔鬼做了交易,滑向了通往地狱的岔路。梅尔拥有了肯,但乔伊却从来不曾拥有过他的艾利克。不管他抓多少个人禁锢在自己身边,即使温柔如梅尔,他也知道:“你不是艾利克……你无法成为艾利克……”

的确,没有人能成为艾利克,因为——乔伊心中的“艾利克”根本不曾存在过。那个同样有着金发蓝眼的孩子,只是一个投射在乔伊灵魂深处的虚幻的影像。

乔伊是被注定的悲剧,也注定是这个故事的过客。肯和梅尔手牵手掉下悬崖的一瞬,是乔伊在生命尽头看到的最后的、也是他追寻一生却永远无法触及的“幸福”。

逃离湍急的河流,两个分别了30天、跨越生死之门的人再次拥抱在了一起。泪眼婆娑间,所有的人都相信,再也没什么能把他们分开了……

似乎也真的是这样。

因为那个美丽的大房子里住着四个相亲相爱的人:乔治、艾妲,他们帅气的儿子肯,还有他们收养的孩子——那个天使般的梅尔。

那里有红茶、蛋糕和欢笑,连空气里都充斥着甜美的味道。让人很自然地想到“从此王子和公主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这句话,很自然地让嘴角牵起一个美妙的弧度,准备带着完满的回忆合上书本。

我们都觉得如此幸福,幸福得忘记了原来还有“生老病死”这几个字。只有罗川还记得。

于是有了艾丽嘉这个红头发长雀斑的小女孩,有了她和她深爱的两个爸爸以及爷爷奶奶的故事……

薄薄的15张纸,罗川惜墨如金地描绘着肯和梅尔的后半生。一幅幅简洁朦胧的画面带着黑白默片的质感与温度,指纸相触的感觉,就仿佛是在宁静的夕阳下,听一位慈祥的老妇人坐在摇椅上,用温暖安详的声音,带着沉浸在回忆中的微笑,缓缓地给世人讲一个平凡的故事,讲两个相爱的人之间的故事。

在她的故事里,一个被遗弃在孤儿院的女孩得到了两个温暖的怀抱,尽管没有她期望中的母亲,但她依然觉得幸福。她常常用属于小孩子的纯净眼神仰望着那两个总是依偎在一起的身影,然后偷笑着跑开……直到现在,她依然觉得那是她这一生中见过的最和谐美丽的画面。她在一个叫做“家”的地方快乐长大,身边满是爱她的人,以及,她爱的人。

虽然现在的她,早已习惯用平静的心境回忆那个刻在她记忆深处的夜晚,但那种蚀骨的感觉怎么也忘不了,那大概是她这一生中第一次如此深切地品味什么叫做“伤痛”与“失去”……

年轻的她拭去脸上的泪水,看着那个天使般的人不舍地离开了他们,看着那块冰冷的墓碑刻上了“Mell”这个名字,看着另一个人无言地流泪,努力承受着其实无法承受的伤悲。

于是她又哭了。为了她深爱的梅尔,为了深爱着梅尔的肯。

现在的她,习惯了人生的风雨交加,一切都开始变得风清云淡,但她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两个人彼此凝望的眼神、记得肯坐在床边为梅尔轻唱的那首歌、记得他们一直紧紧相握的手,记得那手指上他们从未取下的相爱的证据……

在她的印象里,失去了梅尔的肯还是那样淡淡地生活着,直到他的身边多了几个顽皮可爱的孙子,直到岁月染白了他的发,直到有一天,她听见他轻轻地呢喃着:“我过没有梅尔的日子,已经和有梅尔的日子一样多了……”

直到有一天——他的曾孙向往常一样跑到院子里来叫他吃饭,但“爷爷、爷爷”的呼喊却再也得不到摇椅中那个和蔼的人的回应了……

晚风拂起她的苍苍白发。抬首仰望被夕阳染红的天空,她似乎又看到了两个熟悉的背影依偎相携的画面。

她说,他们一直都那么幸福。

“我认为这就是命运,我真的这么认为。” 古旧的留声机里响起肯的声音。故事结束了,所有的悲欢离合都渐渐散去。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只留下手牵手慢慢远去的两人。背影渐渐模糊、笑声慢慢远去,但在交缠的两手之间,套在指间相爱和忠贞的证据依然闪着那样炫目的光芒。

原来这一世一起走来,誓言从未改变。于是四目交会的刹那,会心微笑的瞬间,执子之手,又是下一个永远……

——END——

2004年11月15日于武汉

后记(胡言乱语的话):

毫不夸张地说,《纽约·纽约》是至今让某人最感动的漫画,当真是每看一次都有新的收获,每看一次都有哭的欲望(第一次看时当然哭得最爽,不过某人向来都被别人唤作冷血动物=_=,所以也没像同学那样从头哭到尾。但就因为这样,所以连自己也没防着手里的瓜子还没来得及扔掉,就开始狂掉眼泪,吓得旁边的同学赶忙问是不是被瓜子噎着了……=_=)。

也许就是因为觉得这故事太好,结果看完什么就喜欢唠叨两句的某人,却不敢为这本留下深刻印象的书写点什么。想来想去,还是只能怨自己文笔太差,拙笔写不出真言。(所以这次也算是了却一个心愿,汗……)

私认为,《纽约·纽约》最出色的地方是它对情感描写的细腻,往往在不经意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台词,甚至一段背景歌词,都能让人觉得莫名的感动,常常让人忽略并不美型的表面的画功(罗川老师对不起),只觉得自己是在用灵魂品味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直接和他们的心灵交流。手中翻着一页一页的纸,却仿佛真的能听到书中描绘的那些背景音乐、真的是在亲眼目睹肯和梅尔携手相伴的一生。

至于“艾丽嘉的回忆”,似乎并不是必须的。因为故事到这之前就完全可以结束了,一个标准的童话式的happy ending。但某人还是狂爱这一段,觉得那当真是整个故事的点睛之笔、精华所在。所以,这个红毛小丫头短短的回忆便赚走了某人难得泉涌的眼泪。

很可爱的是,某人还在《纽约·纽约》里找到了一些熟悉的东西。最让某人激动的,是在肯和梅尔历经所有磨难,离开纽约回到肯的双亲身边的时候,肯拿出了他学生时代珍藏的电影录像带——居然是某人最喜欢的已故影星瑞凡·菲利克斯(River·Phoenix)主演的《Stand By Me》!

接着,这两个深爱的人,就伴着电影主题曲相拥而舞:

“达令,我们跳舞吧!”

“两个男人?”

“我们是恋人啊……”

When the night has come

And the land is dark

And the moon is the only

Light we’ll see

……

Stand by me

……

《艾丽嘉的回忆》节选:

我的名字是爱丽嘉·维克。

五岁以前都呆在孤儿院,听说生我的人无法养育我,主动放弃养我的权利。我到现在还记得五岁那天——听说领养我的人已经决定了,我好紧张,老师叫我进到一个房间,里面有两个男人:

肯·维克(当时31岁),给我的印象就跟我幻想中的理想爸爸一样的帅气。他的态度跟笑容让人觉得好亲切。

梅尔·维克(当时28岁),给我的印象是温柔的大哥哥。他看起来很中性,美得像电影或是杂志里才看得到的长相,所以觉得他很遥远。

“那个……你们好像……国王和王子。”

我是有点疑惑,为什么没有我憧憬的妈妈。可是,抱起我的强有力的臂膀,还有触摸我的手的温暖跟温柔,让我难以忘怀。

爷爷跟奶奶非常的温柔。尤其是奶奶,疼我的程度已经达到“溺爱”的严重程度。

我总是莫名其妙的突然觉得很焦躁,麻药中毒者生下的婴儿称之为“克拉克宝宝”。是的,我就是个“克拉克宝宝”。因为这个缘故,我小时侯经常会很没耐性地乱发脾气。肯和梅尔知道这一点还愿意领养我。

我的初恋是梅尔。这世上没有人像他那么温柔。至于我对他们的称呼是我自己加以区别的,肯是“爸爸”,梅尔是“爹地”。

“我……有两个很棒的爸爸,他们两位非常的相爱,连还是小孩的我都觉得很受不了。”我在作文里这样写到。尽管老师和同学都惊讶得不得了。

我的第二恋是肯,这世上没有人像他这么地幽默、帅气。肯会告诉我很多故事,尤其是他特有的风趣跟挖苦的表达方式。故事从他嘴里说出来都变成爆笑剧。

……

我非常喜欢肯和梅尔在一起的感觉。我将来也想跟先生,像他们一样互相深爱着彼此。爷爷跟奶奶也很棒,感情亲密得不输给年轻人。有件很有趣的事情,奶奶和梅尔的性格都很认真,相对地,爷爷和肯就非常的随便。

在我上大学22岁的时候,有本相当畅销的书,作者寄了本赠书到我家,书名是《角落的杀人者》。那是本描写二十几年前,震撼全美的连环杀人魔——乔伊·克拉恩的真实小说。肯和梅尔也以假名出现。两人在山中手牵手一起掉入激流的画面,看得我泪流不停。

27岁的春天,我跟马特结婚。隔年却发生了令人无法相信的不幸事件。

梅尔得了肾脏癌。

在接近末期的时候,他希望在家里疗养。肯则是全心奉献地照顾他。只要他待在身边,梅尔就会显得很放心。肯在梅尔的身边唱歌,梅尔将那个当作药,眼神沉稳地凝视着肯。他们经常互握着彼此的手……

梅尔很安静……很安静地沉睡……

享年52岁。

从没看过爸爸哭得这么伤心,之前跟以后也不再看过,只有那个时候。

我想起梅尔,哭了;想起爱着梅尔的人,也哭了。初次见面时的微笑,我忘也忘不了……还有……我想起肯,又哭了……

温柔的爷爷也离开世间(享年83岁),我最喜欢的奶奶也去世了(享年88岁)。最后住在那个广大屋子里的人,只剩下肯一个人。我们一直要他跟我们住,可是他都置之不理。

戴在他左手无名指上的戒指,是他永远不变的爱情象征。

我从来没看过他拿下。

……

肯最近话变得很少。经常呆呆地望着外面……

……

肯最近常喃喃地说:“我过没有梅尔的日子已经跟有梅尔的日子一样多了……”

(——“肯……已经……可以了吧?” )

(——“嗯。” )

他走得非常安稳。

享年85岁。

(马特:“事情进行得顺利吧?” )

(肯:“才没有,他这样回答我:‘我不是个性开放的人……’,梅尔·弗兰迪就是这种男人。” )

(马特:“原来如此……然后呢?你对梅尔·弗兰迪的第一印象又如何呢?” )

(肯:“哈哈……这个嘛——我对他一见钟情。我认为……这就是命运!我真的这么认为!” )

——END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