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书题,曾国藩代表着义理而李鸿章代表的则是事功,此间是两种价值观的比照,在两者面前徘徊惶恐,难以做出选择并身体力行,无论古今贤愚都一概不能避免。
而曾国藩越来越被今人赞誉,甚至有说他“千古第一完人”,能集立功、立言、立德于一己之身,并被诸如梁启超、宋教仁、蔡锷、杨昌济、以及***和***等各自成一类的颇有智功之人所共为推崇,比起“拼了命做官”而终于有所事功但却落得毁誉参半的李鸿章自然要胜出不少。这书里包含了很多世运变迁的大题目,然而究竟是为义理高于事功这一点上下出定论并具体一一佐证,读后不免使人既感且慨,更甚的是对于自身的一番审视并稍微有了些纷纷尘世之中难得的清明。
而另一个层次上,本书道出了被今人轻视的义理在人们致力于事功时所能够迸发的巨大能量。有着义理基础的曾国藩虽亦因之中国于东西时移势易间回天乏力而多有呜咽涕零,但更多时候他却始终宏毅力行。以读书人的身份团练并至于湘军剿平太平天国的动乱,虽“曾剃头”而不悔,然而太平天国因为它本身所具有的西方文化的血缘关系,对于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带来的却是远异于往昔历次农民起义的深刻影响,而背后的西方文明汹汹之势越烈,曾国藩却又能够于此时开转了眼界并以“自强”有所作为,可以说是开启了此后百年里东方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道路。
同时曾国藩其人有理学的底气。是时因内战所导致的中央权力分化地方坐大,幕僚之风日长,投奔的幕僚俱称所投拜者为老师,而真正能够“持己所学,陶铸群伦”的却是极少,曾国藩是一个。书中有写,曾国藩多有询物事于他的幕僚,而各人言毕,等曾国藩独抒己见,大家还是“果胜于众,然后心悦而诚服,受化于无形”,而这段文字还是由被梁启超称作“不学无术”的李鸿章所述,当时他也是作为曾国藩的门生受教,同样地,文中还有更多李鸿章对他老师推崇备至的话,在此不一一道来。而观之于曾国藩带出来的一众如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等后来俱有一番作为的名臣,在曾国藩“养人”之能一事上就无可争辩了,而养人之所以能成,还是因为曾国藩有着深厚的学识与出世的品行,并归之为义理。
本书分5篇,前三篇是对曾国藩与李鸿章的“知人”,而后两篇是就两人身处时空的“论世”,我觉得《军功官僚的崛起和轻重之势的消长》一篇尤佳,盖因这篇梳理出了太平天国内战所带来的中央与地方间权钱才消长的变异,并为很长一段时间后的中国种种变象找到了源点。因推崇于黄仁宇的“大历史”思维,我对这种重在承前启后的历史研究思路感到亲切而赞叹。
另外本书的文字风格颇为半文不白,我初时读来很难专注,但入局以后却觉得韵味无穷,很有一股清气,不能不在最后赞叹一下作者杨国强教授的笔力。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6:50:11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2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