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若有所思《思考的平凡之美》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6:44:26
  • 66

今天,当人类社会为各种危机付出太多的代价,当我们的生存环境被过度的消费所榨取,父母们千方百计想让孩子在最好的学校接受以思之名的教育,人人都感受得到“思”的重要。可是我们真的理解思考、善于思考吗?

念小学的表弟每天放学回家他会花一定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思考题,偶尔老师没有做要求,他便会书包一扔,把做思考题的时间花费在一部动画片抑或一款电脑游戏上。问他为什么不自己找些思考题做,他会理直气壮地回答:“做这样的事情又不会得到老师的表扬!”

一个成年人会认为表弟的做法缘于一个六岁孩子心智的不成熟,不懂得自主思考有益于自身更长远的学习。这种想法本质上和表弟并无差异,思考都是为了达成目标的手段而已。约定俗成,思考被人们认定是一种能力,是否具备这种能力决定着个人的成绩和前途,而思考的内容被理解成一种科学,与人类的发明创造和科技发展息息相关。

《若有所思》讲述的是与心灵成长有关的絮语:有一个骄傲的年轻人担心自己会变得很平庸,很平庸。不过智慧如他者后来理解到,现在他感觉到自己特殊,而十年后的明天,他就不会再感觉到这一点了,因为时常“若有所思”,他的智慧总是先于别人。

这个年轻人就是何先生,他在成熟过程中不断思考着生活的点滴,了解到人生就如梭罗所说的那样:“年轻人搜集材料,预备造一座桥通到月亮上,或者也许在地球上造一座宫殿和庙宇,而最后那中年人决定用这些材料造一间木屋。”原来活着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自己的平凡;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而本来能做的一些事也随着时光的流逝和机会的错过而最终成为不可能做到的事了。

像世界上另外一个自己活生生地立于我左右一样,书的字里行间透着对真实生活的光顾和注视,一本薄薄的册子写满了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者的赤诚之心。这些句段是何先生从自己过去十年的日记中选录出的,记录的是一个常态的人最为平凡的心灵供状:他希望得到爱情,希望与人和善的相处,有过精神的饥渴和恐惧……这些对自己生活的想法充满灵性和智慧,找不到一处诘屈聱牙的行话术语,引人入胜又意味深长,让我仿佛总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种共鸣才是思考的智慧呈现出的惊艳之美。

作为一个学习者和思考者,我们也许都会有过“真理是躲着的”困惑,认为“人不相信真理也可以活着,一个人是无能为力的,探讨没多大必要了”。何先生在《若有所思》中告诉我们,这源于一种可恶的耐性和懒惰,“我们对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明显的自相矛盾竟然熟视无睹,这也是一种不自觉的虚伪”。骄傲的年轻人在回忆自己的过程中不断提醒我们,首先,要以一种真诚的态度去追求真理,秉承这种精神去思考问题,思考的火花才能迸发最激昂的美丽。

这个喜欢滔滔不绝抒发感受的年轻人,对于生活中任何美好的小细节都有着澎湃的激情。对于哲学的思索,他的情感很深,态度也很狂热,尽管文字表达的方式是宁静的,但我从书中记录的成长过程读到的心声,属于一个内心充实的人。从中仿佛看到梭罗在瓦尔登湖,利奥波得在沙乡。不是以一个学者的眼光,而是以一个生活者的角度阅读生命的过往和大地的共存,从昨天的历史与经验中回眸明天的自己即将踏上的行旅。

很多哲学著作因为太过于学术化而难于理解而不被非专业人士接受。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哲思的陶冶,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人厌倦生命、背离大地呢?或许《若有所思》这样一本通俗哲学读物才是最能让人感同身受,继而从中找到答案的。何先生不是作为一个哲学家,也不是思想家,而更像是一个生活着的历史家,因为他们活着,我们当下面对面,认识、交往,其实让我更清楚这些思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仅仅限于那些难以理解的教科书,哲学这门学问有着更大的诠释空间,那即是来源于平常的生活。读一部哲学家的心灵成长史就像把它当做一个事实来看,慢慢地,才会把个人的观点跟“真实”这件事之间的缝隙留出来。这样一本好书,完全是对阅读者胆量的考验,勇敢的阅读者才能找到其中深藏的内核,找回自己精神的栖息地,让自己在这个理解的升华过程中不断调整,让一些细碎的声音传递人世间最为普通的故事,找到生命的真实。

一种表述只有在生活之流中才有意义,一个人的“思”如果只被当作一种谋求具体利益的工具,抑或是显露自己才华的手段,就会以丧失直观和感性为代价,对科学世界的思考终将因此与常识世界渐行渐远,更谈不上价值。

“思”应当是一种平凡之美,但是人们往往只会把它当作一种独具慧眼、运用智慧的能力,抑或一种观察世界的敏锐角度。相信人们读完《若有所思》,定能领悟到思想的价值更多体现为一种理智的诚实之美,它的内涵绝不仅仅是智商上的高低,更需要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心态作为基础。“思”就像静穆一样,只能从德性中涌出,平凡而真实。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