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寻找家园《生死之门》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6:42:06
  • 47

读高尔泰的《寻找家园》,夜里做梦,梦见自己又回到那个颠倒与疯狂的年代,不幸自己成了散文中的主角。

这是部关于回忆的书,从童年到成年,历时作者的大半生。而这样的年代又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乱时期,从抗日战争直到文革结束。其间虽有关短暂安定,但实际上战争的停止并没有给人带来全新的生活。日子在艰苦中继续,敌人的残暴转化为国家内部的阶级斗争,其带来的伤痛程度并不比之前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在战时,人们遭受的只是肉体的摧残,而今人们的苦难则不单仅来源于此,还来自精神的沦丧与肢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战时的我是“我们”中的一个,我们有共同的敌人。而阶级斗争中,人与人的相互揭发与批斗所导致的则是人人都是相互的敌人。人性中的罪恶暴露无遗,我们都成了凶残的刽子手。

这是对历史的真实回忆,也是对人性的深层揭示。在那样的一个年代里,以知识与精英分子为主要批判对象进行的批判,使这些曾有独立思想、道德意识、精英理念的人变成了庸俗的小人甚至是万恶的魔鬼。互相揭发,残忍批斗,小心翼翼而虚伪生活。这一切让人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知识能改变人性么?知识分子果真是社会的良知么?如果精英阶层都塌陷到如此境地,我们的社会与国家还能有怎样的出路?是什么导致了精英人士的集体阵亡?

高尔泰的散文是记叙性的,真性情流露的多,直白的议论鲜见。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虽不能停止,但首先需要解决的却是如下的问题:就算对于上述的问题都有了答案,恐怕人类仍将难再避免重蹈这样的覆辙。因为所有的问题一旦关系到生存,关系到生与死就会一下子变得异常脆弱。任何人都无法面对这样最为本质与真实的逼问:如果在生与死,在现世的人间与地狱间进行选择,你会有怎样的结果?

这不残酷。因为划清界限意味着与某人摆脱关系,对某人进行批判意味自己思想纯正与“阶级敌人”大恨深仇,揭发不是为了证明某人的“凶恶本质”,而是为了证明自己思想忠诚。刨去信仰,崇拜等其他相关政治因素,单纯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进行考量,选择实际上就是身体生死与灵魂生死的选择。人若是想保住独立思考和维持既有人性的底线,身体的极度摧残就不可避免,甚至这可能让人直面死亡,如中国式的贞德——林昭。

这样的选择太难,因为人本就是自私与现实的。你总得维持肉身的存在才可能找到曾经失去的那些灵魂吧?最好的办法,还得看社会条件是否允许,恐怕也只是居乱世则隐,藏匿于谄媚与反抗的中间地带,默不作声而已。

而这又能怪得上为人的知识分子么?人性的普遍和个体人类的渺小必将导致他们做出如此违背其根本价值体系的选择。真正导致“人相食”这一可悲场面的因素是国家强权。

于强权压之下的人,以己之力对此进行反抗是徒劳无用的。与国家充满暴力色彩的强力统治相较,任何个人甚至阶层的力量都太过卑微。权力集中使***对任一阶层尤其是知识分子阶层打压成为可能。而对于知识精英的变本加厉则大概还因为这个阶层聚集了众多有领袖潜质的人,一旦让其拥有话语权,其就有可能与其他阶层民众进行联合,就极可能推翻现有***的统治。

实际上,对于任何威权***而言,发展永远不是其首要问题。其核心问题永远是如何实现其统治的稳固与长久。这就不难想见,为何其要控制言论,维护意识形态,控制教育、军队等一系列与成全其集权统治相关的社会组织。

然而,一切威权国家却也无法逃避这样的事实:一旦其集权危及了大多数阶层的利益,人们一定会将其推翻。这已经被历史的无数经验所证明。而那些曾经藏匿于乱世,或者于乱世被迫妥协甚至丧失良知的精英们也将检讨自己的灵魂。因为,人类总是无法摆脱这样的公理:那些与人性中最本质、美好的东西比如信任、真诚、正直、善良、平等、爱等相悖的东西终将遭至唾弃,而那些符合于此的事物才能成为历史的最终选择。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