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将萧丽红的三本书当作可以再三体会的小说世界。它们自成一体却又相互呼应,完整呈现一个台湾乡土人情社会,令人总想流连其中。
不知是否年岁增长的缘故,能读进去的长篇小说越来越少。只有萧丽红的小说为例外,隔一段时间翻开来读,依然不自觉就沉浸其中,忘记时间之存在。好的小说可以抚慰人心,唤醒人深藏在日常生活之下的眷恋情怀,对故乡、对亲人、对爱过的人,都会有所感念。如果小说呈现的是人与世界的关系,那种割裂自己、沉沦于黑暗、罪孽而后期待救赎的《罪与罚》,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好”,令人惊醒而不安。
相比之下,萧丽红的小说世界是温柔、自足、明慧的,人与世界,冲突但又相爱,有相依为命的大悲悯。《桂花巷》中剔红的一生,既完满又残缺,有阳光有阴影,她得惠于天生好命,却又深为这“满眼富贵”的命运所伤害;温柔生活之中有狰狞事实,长夜漫漫熬煎、流言、错乱情欲,但又不至于将她毁灭,命运在关键转折时总是将她轻轻放过,她依旧有看似完满无缺的一生。
剔红,本是一种髹漆工艺,将红漆一层层覆涂木头之上,直到晾晒后形成厚重漆层,再用刻刀雕出花样纹饰。高剔红的人生好像也如这个名字所暗示,天生慧心丽质,如一段嘉木;嫁入富贵人家,泼天福气象红漆一样,将她一层层遮掩,不容她透气;可是命运的刻刀就要拿起,一刀一刀透过漆层,雕的都是嘉木身骨,痛到无人知。最后,身边众人看到的还是精雕细琢的女人高剔红,那些刻骨疼痛和悔憾都是为成就她一生的图案华彩,被她抛弃,如同抛弃自己的真心真性。她浑身都透出有缺憾的完美,可是若从头来过,她一定还是要这样好强、矫饰地过一生吧。
小说里的一个细节,是这样的——
“米一下锅,她又折回床头,蹲下身躯,右手伸进床底摸着,半晌,即随手抓出两大豆芽放在篮内。
从伊阿母过世那晚起,仅仅一暝,她就象经过几十年,整个人跟着长大了,马上就懂得怎样生活:她不时会抓起那么几撮绿豆,装粗瓦缸内,半缸不到的水,缸口再蒙块黑布,就摆进床下,让它自己去荫,隔个三五日,再趴下去掀开看,才几撮的绿豆,已变成满满一缸豆芽,白嫩的细芽,顶尖一小捻黄蕊,把脱下来的绿豆衣壳抛弃在一旁。白芽们一根根直竖着,自顶着黑布,象要扎穿布面,突破过来一样。”
“这如何过日子的做法,便是知道自己无父无母而有的一种认清和觉悟。”
这个发豆芽的细节让人特别能体会到高剔红成孤儿后,与弟弟相依为命的那种孤单、凄清,以及一种贫贱过日的哀伤。
《桂花巷》是一部典型的传奇小说,以极长篇幅叙述一个女人的一生。读到她后来有头有脸,严厉管教下人、儿子,与大伯公暗斗、折磨儿媳碧楼种种,心头不免升起对这个心硬如铁的女人的厌恶,然而随意回到这最初的章节,重读发豆芽这一细节,又会对她心生出一阵疼爱与怜悯,以至于要原谅她后来的行径。她的孤雏无靠,她的无情与要强,都是折磨她一生的心头刺。萧丽红以正反笔法这样写她,真有东汉乐府诗《孤儿行》那样的坦白深沉啊!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6:40:57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2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