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听杨绛谈往事《搬个小板凳》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6:38:32
  • 56

小时侯一直号称自己喜欢读书读得却都是些闲书杂书年岁长了哓得看有名字有声响的人写的书了却还是囫囵吞枣看得急于求成.吴老师写得这本400来页的杨先生故事很朴实很仔细很是杨先生的风格.我细细看了之后很是喜欢也觉得长知识特别推荐年轻的朋友(完了这口气....)

看完整本书后会心的发现杨先生做的序特可爱她说"为我写的传并没有几篇我去世后也许会增加几篇但征得我同意而写的传记只此一篇.是为序."开始读到这个可能不明白但读了吴老师的语言句子之后大概明白了杨绛先生的用意.虽然我对吴老师了解不多但却从这本书看出她是个"凡事务求踏实而且确凿有据"的"堂吉珂德"(从她写得详尽的注释就可以看出).所以杨先生相信她且护着她并说"我的生平十分平常如果她的传读来淡而无味只怪我这人是芸芸众生之一没有任何奇异伟大的事迹可记".这样谦虚可爱的杨先生的生平对我来说则像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因为我读"听杨绛谈往事"除了作为一个个人故事来喜欢以外长得还有对中国历史知识的了解(完全不是说它没有味道的意思我很爱吃"饭",米饭即是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除了谈杨先生之外还说到许多同一时代的文人学者对他们事情的叙述无疑为许多人昭了雪. 若要说到书中涉及的人物,比较起“呆头鹅”,一心只知道做学问的钱先生,我更加喜爱杨绛先生、她的父亲老圃先生和七妹杨必。对杨先生的欢喜更是达到了偏执和心疼的程度。初读“我们仨”的第一章便想认识杨先生,想知道她是怎样一位勇敢坚强的战士,在万事万物皆同理想不同、同回忆抵触的现世活下去。然后一点一点读"听杨绛谈往事"更加喜欢她的“急中生智”,她的“不争不抢”,她的有时“婆婆妈妈”却在牵涉到钱先生的任何事情时“据理力争”。关于他们感情的描写,有的不是轰轰烈烈、生死相许(虽然在我读来也是别样的雄壮和生死与共),而是下面几个简单的句子:

杨先生又说:“我已不记得哪位英国传记作家写他的美满婚姻,很实际,很地道。他写道:

1.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

2.我娶了她几十年来,从未后悔娶她;

3.也从未想要娶别的女人。

我把这段读给锺书听,他说:'我和他一样。' 我说:‘我也一样。’”

说来惭愧,这本书还改变了我对钱先生的看法。自己在几次“围城”看不下去后,自认为钱先生不过如此,还一直把他的“人 兽 鬼”张冠李戴到鲁迅先生那里去。读了本书后才知道,大约是我的程度不足以翻阅钱锺书先生。因为我那自以为不错的英文程度其实完全不到钱先生的万分之一,能够把“吃一堑,长一智”顺口翻成工整押韵的“A fall into pit A qain in your wit.”怕只有钱先生一个(好吧,我有点膜拜。。。)。

关于本书没有读到的一点遗憾是圆圆,"听杨绛谈往事"关于钱瑗的描写甚少,想来大约是由于杨先生之前已写成了“我们的钱瑗”一书,或是吴老师不忍心询问杨绛先生不在世的独女吧。

ps.写这个的时候一直在想书评究竟是该写给没读过这本书的人作为一个推荐呢还是写给读过它的人,让人微微一笑、稍稍一点头(影评亦是一个道理)?想了再想,希望没看过"听杨绛谈往事"的人若看到这些个字,被我发掘了小小的好奇心;而看过它的读者们呢,我不贪心,你们甚至不用点头,只要认同我"这书是有人珍惜的、是值得有人花心思帮它细细写评的"就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