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红耳坠《李碧华言论》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6:32:37
  • 65

看了很多本李碧华的书,看到她说了很多关于大陆言论。

作为一个中国人,虽然我一向不关心国事,但是听她那样说,还是不免觉得比较刺耳。

刚开始看她的散文的时候,就发觉她是非常蔑视中国人的。特意记录了一些她所说的话。

(大陆)对奢侈品的认识,尚在起步阶段,如小孩在启蒙时期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你看,举国在学习享受资本主义的乐趣。所以,现在去,马上去,只用三五分力赚快钱。

——《草书》之《快》

香港人写饥饿,永远不及中国大陆人笔下血肉模糊,因为他们人人都试过。

——《草书》之《饿》

据说,有人形容:大陆市场像一个空置已久的停车场,任何汽车驶入,都有位可泊,找到自己的地头。可说遍地黄金,捞之不尽。大陆女人也像个空置已久的停车场,任何男人驶入,都有位可泊,找到自己的地头。

——《拍位泊车》

一,不介意任何可庇护“自由”的外国国籍;二,不在乎恋爱和失恋;三,不拒绝任何书商,经理人公司,财雄势大机构充满诱惑之合同,努力于坐享其成。

——说到潘玉良是“三不女士”时李说自己完全相反的想法

香港大到一度是政治避难所防空洞,难道今日小到容不下自由的呼声吗?

地方是小,弹丸之地,地图上找不出来。但香港的包容度很大,各国来客,大陆同胞,不管是旅游,献艺,文化交流,作奸犯科,小生意大买卖,都兼容并蓄,没什么门限,关卡,更不会以狭隘的地域观念国家民族意识赶客,爱国不爱国的人都会爱港。

那些恶形恶状回头斥骂香港的本地左派,是吃香港奶水才有今天的。为什么你们不早早回归祖国当五类分子?老了,***了,今天趁“自由行”时南来买正药和金饰呢?做人应当“感恩”。

——《红耳坠》之《香港可大可小》

通常,一个人快要死了,我们对他的怨恨泯灭,而爱意油然而生。——例如,香港。

少年幼稚的梦想是:爱人忙着殉国,我为他徇情。但如今既无国可殉,也无人殉国,所以我便省回条命。

假如中国亡了,她有什么遗产?虽然那么穷,起码,有点残存的文化,还有数目庞大的冤魂,新知旧雨,漫山遍地流离失所。

整个的中国像“舞台”,全民都似“戏子”,无意地成为气质。

身经百战的中国人,对局外的烽烟还是有种与生俱来的关注——像在寻找比自己更不幸的人。

中国是个奇怪的国家,不但死无对证,活生生也无可对证。孰真孰假?传什么是什么,这方面倒是天真地只手遮天的。

一望无际的漫漫长路,是中国民主之路。

***与中国文字,具同样超凡的功力,经过了文字,经过了***,一切都不是原来的意思,或者更好,或者更坏。——多半是更好,因为两者都令人HIGH了,恍惚了。但不要说,中国人老是受骗。甘心的。

谁都写不好别人的故事,这便是中国,中国流传下来的一切记载,都不是当事人的真相。

谁真正愿意面对“大时代”?作为作为香港人,只伤心尴尬地每朝北望。我们对“国家”的爱,相对而言阻隔如安全套,并不“直接”,也无“结果”。国殇消息渗入大部分市民的情绪中,只为莫测的血缘吧。

中央***赠香港的“回归贺礼”紧紫荆雕塑像,本意象征特区投祖国怀抱,欣欣向荣,但其中英文简介版饰,竟然串错字,四年来竟然无人发觉。错字是“montherland”,应为“motherland”(祖国)。若非某热心市民致函《南华早报》投诉,那么香港一直投进“错误的祖国”怀抱而不自知。港府急急“修理”,大家重新认识mother。显而易见的错处竟无人发觉,只有一个原因:没有人仔细端详过。无心,当然无结果。官民都没看重,才落得四年漠视。

——《还是情愿痛》中有篇《漠视》

以上有的言论没有注明出处,抄录的时候忘记写了。可能大多是出自《只是蝴蝶不愿意》和《还是情愿痛》吧。

不难看出她的恨意切切。最后一段中的失误,可能给了她一个借题发挥的绝佳机会。

我觉得有奶便是娘很多情况下简直就是真理。是实情。

很早之前看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很多话说的偏激,但是不让人反感,反而觉得汗颜。但是李碧华的话就让人觉得不顺耳,因为她首先把自己撇清,不是我们之列的。也是,她吃的是不一样的奶长大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