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讨山记《这不是一本浪漫的书》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6:25:49
  • 71

我是把它当作一本浪漫的书来购买的。

以为它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去来兮》,或者彼得•梅尔的“普罗旺斯”。

是一个人在城市里厌倦之后逃离都市退隐山林,享受慵懒休闲的浪漫时光。

原来不是。根本就不是。

如果你想轻松一下,想轻易地获取一些浪漫的情调,点缀一下生活,那就别读这本书。

如果真正关心一个认真工作的庄稼人的生活,并且分享她收获的快乐,那就认真阅读吧。

这是真正的返璞归真,离开都市的喧嚣,静心做一个农人。

我已经读完很久,但是不知道怎么样的文字才能付给她,因此迟迟没有写感想。

我怕无法真的体会她的心情,了解她的苦乐,唯恐自己的浅薄轻慢了她的灵魂。

这是阿宝,和她的《讨山记》。

觉得有必要先介绍一下阿宝是怎样的一个人,她有些什么经历。

阿宝1965年出生在台湾宜兰,东吴大学中文系毕业。

曾为学摄影谋职于照相馆,后来觉得摄影对于大自然来说太过霸气,于是拿起画笔。

大学时代开始登山,迷恋自然,一发不可收拾。1994年起自由旅行,写生。

曾以骑单车,徒步,赶驴等方式游走西藏,尼泊尔,印度十八个月。

单车环游写生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七个月。

结束旅游后居住在花莲村,不定期在梨山打工。

1999年,将对山林土地的关怀付诸实行,正式成为梨山农女。

我不知道怎样来介绍这本书,这是她三年多来埋头躬耕的一片心土。

只希望真正热爱自然的人自己去读这本书,因为只有阿宝自己的文字才最具说服力。

其他一切都显苍白,其实我们谁都不可能真正理解和体会她一路走来的艰辛和快乐。

她说一向觉得,一生中要有一段日子,流汗低头向土地索食,生命的过程才算完整。

只是一直舍不下红尘中诸多诱人的事情,舍不下自诩的才华,舍不得不去经历多彩多姿的世界。

但是随着岁月变换,云游的经历内化沉潜,淬炼出沉静自省的能力,看清矛盾。

开始听出内心纷杂交错中最重要的声音,觉得甘心流汗低头的时刻到了。

她的瑞士男友马丁也曾多次要她去瑞士定居,但是她尝试之后还是放弃了。

因为她不时被一种“不能承受之轻”围困,再也感受不到一向在逆境中盎然蓬勃的生命力。

于是走上了讨山的道路,义无反顾。让人自叹弗如。

她要的是向土地索食,而不是“草盛豆苗稀”,“采菊东篱下”的悠闲时光。

讨山是一个艰难疲累的过程,我自叹无论如何无法胜任。那绝对不是农家乐的一次旅行。

早都看到过一些人从都市退到乡村,围起一块地种起蔬菜来,节假日呼朋引伴地欢畅。

享受着其中的浪漫美好,但是有几个人像阿宝一样经历过那种透支体能和心力的极限劳作。

我无法描述其中的辛苦艰难,只记得阅读过程中多次感动落泪,心中满是钦佩。

不由得感叹:这不是一本浪漫的书。

说真的,直到翻开书,都以为是采菊东篱下的浪漫,岂料是非一般艰苦的劳作。

从开辟土地,种植果树,剪枝,疏果,防虫害,套袋,摘果子,摆摊,运销,都是亲历亲为。

面对一切现实考验,连怀疑自己应变能力的余地都没有,就要一肩承担所有的决断。

她想实现的是无公害种植,不破坏生态平衡,让动植物都有栖身之所。

别人滥用农药,她亲自捉虫,实在不行就一次次试验农药,希望把毒害降到最低。

果实成熟之际,台风即将来袭,为了不让心血付之东流,她历经生死劫难,把水果运出山去。

避难堂哥家的时候,对着冰冷的水泥墙,感到安全,竟然想到相濡以沫的比喻。

第二天看到电视新闻中一户农家冒着风雨收摘小黄瓜,被洪水围困险象环生,不禁落泪。

不再怀疑冒着生命危险抢收所为何来,再也无法用任何价值标准去评断类似事件值不值得了。

她开着货车陷入泥沼,差点被泥石流吞没。

后来亲人及时赶到救援,她说“百感交集”。甚至忽然有种亡命江湖的心情。

我读的也是百感交集。真的觉得感同身受,但是我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体会其中的辛苦。

讨山的过程是艰苦的,但是相比之下,更让人疲惫的可能是和人打交道中所受的欺骗。

人心难测,对于愿意相信别人,不设防的灵魂来说,和人打交道有时候是在是一种折磨。

阿宝在和人的交往中,遇到过不尊重和欺诈,可是她也终于把那些烦恼置之度外。

看到了生命中值得去关注的,去珍爱的,值得付出心血和时间的东西。

除了写她辛勤的劳作终于得到收获之外,还记述了简单生活的趣味和心灵的顿悟。

书中很多感悟,会让迷失在水泥丛林中的人看到自然天光,豁然开朗,不再迷惘。

实在是一本有自然山水,有人文风光,有天籁,也有人声的不可多得的书。

书中有一些插图,是阿宝和马丁画的,给文字增色不少。

相比之下,更喜欢马丁的话,比较写意一点,很可爱,而阿宝的画更科普一些。

有一幅图,是一个女孩在过树丛中剪枝的情景,开始翻看时没有什么感觉。

但是当读到阿宝为了那些果树付出那么大的心血的时候,再看这幅画,竟然不由得流泪。

一开始认为马丁画的有点土,但是那时候才觉得他真的是了解阿宝的,画得非常传神。

很羡慕阿宝有这样一个知音,他们之间也许不是卿卿我我的爱意甜蜜,但是却更加珍贵。

在年少的时候,我曾经说过要找一个能够成就我的人。

我说的成就并不是能够给我现实的生活或者助我成功,而是在精神上能够了解我的需要。

能够欣赏我的优点,看到我想要的东西,尊重并理解我的信仰,和我一起同行。

马丁对于阿宝,就是这样的人。人生得一知己,夫复何求。

阿宝驾驭文字的能力很强,像她手里的农活,信手拈来,却又扎扎实实。

有天赋,却又丝毫都不卖弄。有才华,有思考,充满智慧,毫不虚张声势。

知道这本书,是在波妞的博客上,看着喜欢,就赶快买了。

波妞说去阿宝卖水果的网站留言,问她是否还出书。

她回复说她是要做个实在做事的人。说人不缺理想,缺的是行动力。

觉得认识的人中,只有她的内心最接近阿宝,讨山我是不行,如果有一个人能做到也是她。

这样说的时候,波妞说这是她的痛。忘了是哪年听到农夫山前有点田,一下子确定目标。

乌托邦的理想,没有完全放弃,却仍是在离它太远的地方行事。

相信只要有行动力,波妞的乌托邦能够某一日实现。我好去偷得浮生半日闲。

当日阿宝讨山时,别人看来不也是一个乌托邦。

觉得波妞很坦白,把事情看得很明白,很坦白又执著,是个率真的人。

她喜欢在路上的感觉。在禾木那天,发短信问她为什么这么喜欢旅行。

她说:在路上心情放松,心也简单。真希望有一天她能实现梦想。

我这样喜爱这本书,却不敢轻易向人推荐。害怕别人失望。

如果喜欢就真的是本好书,若没有阿宝那份心情和境界,就会觉得很枯燥。

我在刚开始读的时候,也觉得有点枯燥,犹如一项单调的体力劳作,没有休止,疲惫不堪。

可是在这场磨练中我却看到自身的浮华渐渐剥蚀,露出内心的晶莹通透,感到愉悦。

阅读这本书,是一场及时的救赎,让我在通往物质的路上慢下脚步,重新内省自己的真实心意。

我知道,距离阿宝的境界差的太远,即使可以理解她,也只不过是表面的理解,难以体会。

我也不可能像她一样,真正去做一个农人,可是我愿意,偷来她的心境,粉饰自己。

我也只能这样心虚地说,因为自己毕竟是太俗气的一个人而已。

附:

《讨山记》摘抄:

我一向觉得,一生中要有一段日子,流汗低头向土地索食,生命的过程才算完整。只是一直舍不下红尘中诸多诱人的事情,舍不下自诩的才华,舍不得不去经历多彩多姿的世界。也许是年岁渐长,也许是那些尽情行脚,放怀天地的岁月,涤荡我目迷五色的欲求,云游的经历内化沉潜,淬炼出沉静自省的能力,我开始看清以往看不清楚的矛盾,听出内心纷杂交错中最重要的声音,我甘心流汗低头的时刻到了。

渐渐地,对是不是可以继续安于实质上过物质文明生活而精神上向往自然的状态,愈来愈不确定。

那些独自在深山旷野中愉悦澄净的日子,和无数次出入山野民族,体验贫乏艰困的生活实相的经验,激荡出一些潜藏的矛盾——我尽可以深入荒野享受至高无上的自然宴飨,体验极致的性灵升华,但背后支持我的,总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文明社会,那个社会挟着无与伦比的势力冲击着自然,迸溅出许多过剩的残屑,我靠着这些残屑,轻而易举在自然面前做出无求的姿态。

我知道,这点心虚多年来一直都存在——我不能否认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冲突,但我总喜欢以无辜的面貌来到自然的怀抱,想与他和谐交心。

终于有一天,那点被刻意忽略的心虚大声说话,连自己都被吓一跳!它说,我也不是那么无求,无辜,那么能与自然和谐,只不过一向都把所求和冲突交给别人面对罢了。

这声音如此清晰,我像个当众被揭发的伪善者,惊慌失措,却无法回避,从此不能再怀着这种心虚度日。于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里,找出自己的定位,成为我年过三十之后最迫切需要解答的命题。

山河大地自有它深奥的法则和不可思议的力量,来平复或反击人们加诸它身上的创伤。大自然何尝需要人们去成就它什么?只怕是人需要一种信念来成就自己——我就为了自己而来。

写生则不然,无论技巧如何,在景观描摹的过程里,必然会一笔笔地将自然的精髓写进心里,同时也将自己一点点的释放,交给自然,过程总是让人忘我,使人深深融入周遭景物中。成果,倒像是醇酒取去精华之后的糟粕,反而不是那么重要。而与自然相处最可贵的,不正在那可内化的部分吗?

马丁三番两次希望我到瑞士长住,我也认真地尝试过:语言的隔阂,生活习惯的适应都不是问题;难的是,在那个美轮美奂,秩序井然的国度,我不时被一种“不能承受之轻”围困,再也感受不到一向在逆境中盎然蓬勃的生命力。

以前,我会怀疑为那一点收成冒着生命危险,值得吗?下一季再种就好了嘛。可是回顾昨晚的惊险,这为钱赌性命的生涯,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效法。

河州上那一家子不舍的,也许不是金钱的多寡,而是那一集收成多少血汗,老天爷怎么可以这样予取予夺?我不知道在别人眼里这样出生入死所为何来,只知自己再也无法用任何价值标准去评断类似事件值不值得了。

滨海公路上狂狼翻涌,掀起的浪花夹着风雨打在脸上,麻麻咸咸的,我忽然有种亡命江湖的心情。

生平不曾真正受过饥寒的威胁,这些经历都只是浅尝靠天吃饭的机缘,而我也在这几年的磨练中看到自己由懦弱无能的都市娇女学会向天讨食的应变和担当。

靠天吃饭,诚大不易;靠天锤炼,却真实不虚。

活出淋漓尽致的人生,是不是对献出生命者最好的回报?淋漓尽致不是创立丰功伟业,而是在生命的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感知与感动。感知,感动是一种理智,灵性清醒的状态,因为人特具着高度的灵性与理智,而能有千回百转的思维,和万般细致敏锐的感受。如果灵性和理智是生命设计的最高形式,那么,人们是不是有责任将这种形式发挥到极致,让芸芸众生在交错互换到“人”的层次时能转换,升华到灵性,理性的境界?

能心无挂碍专注工作是一种幸福,我一向耽恋着这种幸福,隐隐回避着可能会有的波折。

觉得既不能断绝世俗社会的牵连,又一心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许多人事不愿学习,受人欺负怨天尤人,那已不叫天真,而是几近无赖。

善待自己的听觉,如果没有现场的音乐可听,何妨学些简单的乐器或歌唱自娱,否则最好的听觉飨宴就是——无声胜有声。

山居生活,给了我许多美不胜收的感动,数年来唯一困扰我的确实:人的噪音无所不在。

多年前的自己,也曾为了年少无端的愁,些许的好奇,以及无力排解的心灵纠葛而嗜烟沾酒,声光耳目之娱也是生活中的重要资粮。数年的浪迹,向天地敞怀,才渐渐发现原来生活的丰富精彩不需要这些,而良心纯净到一个程度,这些东西反而变得累赘。

才从这些累赘中解放出来没几年,我毅然放弃对那种清灵生活的依恋,不信心灵的韧度和生命的活力承受不起生活轨迹大幅的转变。可是,当我一头潜入生活的最底层,面对最原始***的现实和炎凉世态,毅然数度失去平衡,重沾烟酒。靠着多年的社会教化,和数年游历的心灵洗涤,我已是个生命中处处有门窗的幸运儿,只要愿意,时时有路可逃,不必放任自己去侵扰别人。可是,在面对某些窘境和挫折时,犹能让我一时郁闷纠结,无以遣怀,更何况这种无力在超流浪头上与外界争锋的劳动群众?

雄峻伟岸的的高大河山,无边无际的辽阔草原,以及未受文明侵染的人文,为我翻开一页页摇撼性灵的天书,铭烙一方又一方崭新的生命印记。身躯极度劳苦,心却从此解放,只愿无穷无尽地往前走,不要回头。

经历这样的极限真好,一度放佛企及身,心,灵超越合一的至美境界,过往的人世困顿,生命感怀,一时桶底脱落,***!(禅宗著名公案:清了禅师看弟子煮面时,忽然面桶底掉了,面条全掉出来,众人可惜,禅师说:“桶底脱落是好事啊,各位为何烦恼呢?”想想,桶底都掉了,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能装了,正是舍而得道的大悟境界。)

桶底脱落,***,这高妙的禅家境界,我一直以为是心念的修为,想不到它的途经也在肉体的修炼中。

讨山事起,这些筋骨的熬炼,和过程中无为而至的心意纯化,都大大帮助我在这未知的旅程中无畏行走。曾经,我无法回答那些披星戴月却无所事事的浪迹所为何来,如今只笑看它化为取之不尽的资粮;眼下若再问此际地劳神苦形所为何来,心中早已不疑。

有幸主宰一具血肉之躯,时限不长,我终不甘放它在安适中平淡,或为悦目而苍白。区区一具皮囊,转眼将与草木同朽,寄托超越或相对恒久的事物,原是古今灵魂共同的愿望。凡夫如我,亦不能免。这样的寄托不甘名位,寄寓的本身既已是超越恒久。一棵气势足以撼人的巨木需要上百年的成长,我在做一件这辈子看不到的事业。然而即使有坐看功成的那一天,怕也不比这逐梦的时刻来得踏实愉快。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