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边城《你好,忧愁!》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6:23:44
  • 56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于一九三三年冬至一九三四年春完成的作品。

边城并不是沈从文的故乡凤凰,而是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茶峒。

故事是很简单的一个故事,没有太多的起承转合。我们看见的都是“真”、“善”、“美”,然而这却是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是一个悲剧。在古朴而又绚丽的边城茶峒,理想化的田园牧歌的生活中,演绎着一曲忧伤的歌儿,但是又是那么的美。

文中常常出现水,一大部分情节都是在水边展开的。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从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果然,沈从文并没有辜负读者们的期待,这是一方善良的山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善良的人。

水波荡荡,读者们的心都柔软了。

开篇慢条斯理地铺垫背景。开头三章都在尽心尽力不匆不忙地描绘边城的山水风光和人文风俗,压着节奏,并不急着讲述故事,为后文事件的发生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故事发展得越平静,结尾的悲哀越是伤人心。

翠翠出场了,“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翠翠是自然的,是绿色的,是原生态的,这样的美好无以伦比,与张爱玲笔下的“白玫瑰”、“红玫瑰”不同,张爱玲把女子分为两类,但是翠翠显然不属于这两类中的任何一类,她是自然的女儿,清新如雨后的小树,张开每一片叶子在风中摇摆,那样的自由自在,怡然自得。

端午节赛龙舟、捉鸭子比赛和男女唱山歌等民俗则显得边城是那样的朴实醇厚,人们安居乐业。实在是理想化的世外桃源。

沈从文曾讲过:“一切充满了善,充满了完美高尚的希望,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良善与单纯的希望终难免产生悲剧。”人与不可抗拒的命运做斗争,最后还是输了,这就是悲剧。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这就是悲剧。之前越美好,悲伤越惨痛。天保并不如名字一般,受天保佑,出船的时候失事了;爷爷古朴厚道,也逃不过在雷雨夜里永远离开他心爱的孙女;有情人天各一方。

美丽总是愁人的。

翠翠母亲和翠翠的爱情故事仿佛如出一辙,两个相互爱恋,但是因为外界因素的干扰,而落得一个悲伤的结局。这样悲剧的爱情和整个故事之前的风格是完全不一致的,是被压抑的,并不轻松欢快。翠翠的母亲为什么不能和那个军人结婚呢,我无从得知;翠翠喜欢傩送,为什么不能在一起呢,其实只要翠翠说她喜欢的是老二就好了,但是不说出来,仿佛是不能说出来一般,是因为爷爷比较希望翠翠和天保在一起么,我亦无从得知。这两个爱情故事的不能言说之处好像都有那么几分荒诞。

唱歌来赢得女子的心这种做法在边城是常有的,但是在这个故事里却显得有些荒谬,在这个超越了现实的边城里,这个完美得如同当代桃源的边城里,人人都是那么朴实,有话都直说了,却出现了弟弟代哥哥唱情歌与自己唱情歌来做竞争这种荒谬的事情。这种荒谬就注定了悲剧的发生,完全是不可避免的了。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是沈从文说的。他本来就是至情至性的人,这样的情话说出来却是淡然的,并不显矫情,仿佛自从开天辟地起,这份感情就摆在那里,只是恰恰好说了出来。翠翠的感情也是这样,只不过要比沈从文自己的情感要娇羞一些,同样的自然,浑然天成,但是并不缺乏机缘巧合,就是那么好,就是那么巧。刚刚好就遇上了你,刚刚好翠翠就只爱傩送。

沈从文不需要大的起承转合或者戏剧冲突,只是用这样细水长流的言语就写出了默默无言的哀愁,为整篇小说披上了悲伤的外衣。

白塔倒了,又重新修建起来了。倒塌的仅仅只是白塔而已么,不是别的什么么?

最后一句最是精巧,“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初看上去平淡无奇,却是越看越精彩,经得起琢磨。回味起来也是意味深长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