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八百万种死法《只为那一小块鲜美可口的馅》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6:09:23
  • 78

其实我不读悬疑小说,买回这本《八百万种死法》来读,一是因为它掷地有声的书名,二是因为著名闷片大导侯孝贤的推荐,我喜欢侯孝贤和他的的所有闷片,爱屋及乌,便买了这本书回来看。

从第一段开始,全书就快速切入主题,决不拖泥带水,到第五小节,女主角金·达基嫩已经被大卸八块。谁杀死了金·达基嫩?如果你直接翻到最后,企图去查找答案,那你只能徒劳。想要知道答案,必须阅读全书。这有点象我们小时候听过的那个笑话,说一个人吃一个大包子,吃了几天,发现一块碑,碑文写着“此处离馅30公里”,读完全书你才会知道,这本书并不象开头所表现的貌似一个薄皮大馅的包子,而实际上,你吃到的几乎全是包子皮,而且为了那一小口馅,你必须把皮全部吃完。

书中的马修·斯卡洛侦探每天只为喝不喝酒苦恼,既不精明也不英勇,大概这就是“后侦探小说”的“反英雄”风格。其实在我看来他还不是全书的主角,该书背后的主角应该是分分秒秒发生着八百万种死法的纽约——这个被布洛克悉心塑造的晦暗阴郁的重要角色。布洛克笔下的纽约,是有无数的教堂、酒吧、戒酒协会、珠宝行、平民公寓等等场景冷漠繁复组合而成的“罪恶之城”,并非我们平时从美国大片和旅游宣传册里看到般现代与繁华,作者的无穷深意全隐含在对这些背景的反复描写中。当你穿越浮于纽约印象之上的百老汇、日落桥、大联盟棒球赛以及伍迪·艾伦和艺术、绘画、各类天才,进入到纽约真正的腹地,这个被侦探小说家评为“最佳谋杀城市”的深层,才明白马修·斯卡洛每天徘徊于喝与不喝之间的体会——即使不喝酒又会怎样?也就明白了为什么纽约有八百万人口,就有无比华丽凶险的八百万种死法。再回过头去听当年听不明白的张洪量的《纽约》,也终于明白了简单的“破城市,烂吉他,想回家”表达的是怎样深刻的一份绝望。

读布洛克,你需要无比耐心,耐心的把包子皮全吃完,才可以品尝到鲜美的馅,这大概就是布洛克小说的魅力吧。《尼罗河上的惨案》亦如此,所以才会成为经典。伴随你的耐心的,是布洛克式简洁徐缓的短句,再耐心点吧,在结局出现之前,你所有的想象都是苍白无力的。

“我把背心扔向他。他挥起长刃,一刀砍到一边。我抓起梳妆台上的手枪,闪过他的攻击。白刃往下劈来,没击中。他的手臂又举起时,我向他胸膛连开4枪。”

这个收尾,干净利落。你会惊喜的发现,和这个大包子纠缠了如此漫长的过程,这一口馅,果真是鲜美可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