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设计心理学《不是你的错》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6:07:04
  • 78

这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给所有“看着眼前美观豪华的门却不知如何打开;颇具现代感的水龙头却弄得手忙脚乱;因为不会使用家里的组合音响而生出跟不上时代的挫折感……”的人。它会改变你看世界的方法,至少你会知道,这些“人前的尴尬,人后的无奈”的原因,可能问题并不全然在你,全怪设计者考虑不周——我们却代为受过。从这个角度来说,看这本书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无疑,Donald A. Norman是个非常出色的认知心理学家,更棒的是,他是位非常好的作家。诙谐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案例,即使是对心理学完全没有知识的人也非常容易读懂。——很像在卖广告不是?呵呵,相信我,这本书至少值得一翻。

书中的核心观点是设计中包含的四要素——预设用途(产品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限制因素(为了防止用户的错误操作而特别设置的装置)、匹配和反馈(让用户知道操作的正确性,以便实施下一步的操作)。

作者认为,我们对信息处理的极限使得我们更倾向于利用存储于外界的知识,例如看到圆形的锁头我们就更可能去旋转它,但遇到把形的锁头我们就更可能去按它。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中的工业/工程心理学中的内容。作者把这叫“匹配”。在作者看来这种“匹配”似乎是先天的,后天的训练(例如那些设计不周的产品)给我们的影响是有限的,并且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事实上,这种“匹配”的关系并不是唯一的。对于设计人员来说,他们的“匹配”模式是功能性的、简洁性的、美观性的,作者称为“设计模型(design model)”。但“用户模型(uesr's model)”则相对简单、直观得多,它更注重眼睛能看到的直观的逻辑关系,例如在一个按钮和把手的直观形状。这两个模型会通过产品这个“系统”进行交流。如果这个“系统”设计得好,即设计模型能够较好得匹配用户模型,那使用起来就会非常方便,否则,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糟糕的是,现在非常多的情况是是后者。

设计上的我就不多说了,虽然这个领域实在是非常有趣。(当然,我也知道,其实真的做起研究来是很枯燥的)我是在想,其实这个理论可以用在学习上。

首先,得知道你有什么问题,这就是预设用途。对于新人来说,这不是个什么难题。只有真正工作一两个月,你会发现很多你不懂的。但这些问题并不是“预设用途”。因为这只是表面的问题而已,你可能需要请教有经验的人,知道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找到所缺乏的那方面知识,才能有方法去学习。

然后是“限制条件”,也就是应该有一个系统或者规则或者人,去阻止你的错误尝试对组织产生影响。这并不是说不要进行错误的尝试,而是有一个QC去监督最后的结果。

接着是“匹配”。新人就相当于用户模型,而组织中有经验的人则是设计模型。培训(不管是正规的教授还是非正规的“学徒”)则是两者交互作用的系统。

最后的“反馈”,应该不用多说了。

在学校的学习中,预设用途是非常清晰的;限制条件基本上没有,因为实际上也不需要;在匹配的系统中,用户模型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以为基本上是知识的灌输过程;而反馈是十分充分的,即使在大学里面也是如此。

但在工作中,预设用途是十分模糊的,你必须靠自己的观察、总结才能知道。我相信即使在培训机制比较完善的地方依然是如此的,所以才有“工作风格”一说。而限制条件就会严格很多,有时候甚至过于强,以致匹配的系统基本上无法运作,因为你可能根本没有尝试犯错的机会。而反馈,就更加缺乏了。很多时候,这个反馈必须你有意识地去索取,更多的时候你可能还索取不到。这也许就是培训的难度吧。

也许,这就是柳柳说的“和学校学习”不同的地方。不过,除了去适应它,似乎没有其他的办法。

虽然说,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性的,不过,这次,似乎比较无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