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孩子来自天堂《孩子是来自天堂拯救我们的精灵》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5:49:04
  • 84

老婆托人买回来一本书《孩子来自天堂——积极养育的5个原则和技巧》,作者约翰.格雷博士还写有另外一本畅销书《男人来自火星 女人来自金星》。

用了周六晚上的时间一口气读完。期间不住地赞叹,说得真有道理。很多正在困惑的问题,书中赫然已经给出了原因和解决建议。作者说的五个原则是:

1. 与别人不同没有关系。

2. 犯错误没有关系。

3. 表达消极情绪没有关系。

4. 要求更多没有关系。

5. 说不没有关系,但要记住爸爸和妈妈才是主导者。

前面几个原则,在很多现代的育儿与教育的书中常常听说。但最后一个很新颖,听起来有些回归中国传统的“父为子纲”的味道。看这本书,感触最大的是自己正在犯的一些错误:

* 用感受和消极的情绪来控制孩子。不管我们的这些消极情绪是表达出来还是被压抑住,孩子都像海绵一样在吸收。或者某些时候,这种情绪会从她的身上表达出来,或者被深埋在心里。我的宝贝女儿是一个敏感的小姑娘,她更容易被这些影响。长此以往,她会渐渐病态地压抑自己感受的体会,而为别人的情绪承担不应承担的责任与心理负担。想要教育好孩子,我们首先要做的事,处理好自己的面临的问题与情绪。

* 总想让不到9岁的孩子理性的了解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并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任。小家伙两岁多点,因为说话早又有调理。我们总是误以为她应该能懂事了,而要求她认识到“打人”、“乱扔东西”、“不乖乖吃饭”、“不乖乖刷牙”等等错误。并让她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9岁以前的小孩通常不知道什么是错误,也不会理性的改正错误。她们分不清“我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情”和“我不好”之间的区别。她们之所以有自动的纠错行为。只是因为他们在持续不断地模仿大人罢了。我们应该做的,是面对她所有的错误时,都一如她小时候打破玻璃杯那样,不责怪、不生气。给她关心和保护,解释、说明事情的真相。再告诉并示范她正确的做法。我们要记住,她只是一个纯真无邪的孩子。

* 以不爱她、或不关心她作为惩罚的手段。以失去爱为惩罚的手段只会让她更加没有安全感。虽然面对我们的女儿。我们从来没有说过会不爱她。但自从她进入了说“不”的年纪,我们常常会说假如你不乖、不如何如何,就不喜欢她,或不陪她睡觉云云。在她的理解,想来也是被剥夺或减少了我们给她的爱吧。

* 当孩子的面吵架 和第一条类似,这也是用我们的消极情绪在影响孩子。9岁以前的小孩,会立刻认为所有发生在她身边的事情自己都要负责任。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即便对着孩子是和颜悦色,孩子还是会觉得自己有责任。想想女儿每次听到我们相互责怪、埋怨时眼泪汪汪的表情,我就觉得心痛。补救的办法是,在当着孩子的面发火之后,做点什么让她心情好转。而冲着孩子发火之后则更需要像他道歉。但愿我能改善和家里人的沟通问题。不要和现在一样,从老婆那儿收到的70%的信息都是指责、斥责一类的消极情绪。

作者不愧是对人际关系研究的大师,他列举了一些父亲可能会说的话,但是这些话会伤害孩子脆弱的情感。

* 不要担心

* 这不是什么大事

* 那么你是什么意思?

* 这不是那么难的。

* 这没那么糟。

* 这些事情是会发生的。

* 那很荒谬。

* 这才是你应该做的。

* 做点别的事情吧。

* 做就好了。

* 我不明白。

* 说到点子上。

* 没事的。

* 没那么重要。

* 去处理就好了。

* 你想要我做什么?

* 你为什么要告诉我?

与五个原则相对应,他同样列出了五个技巧:

1. 要请求——不要命令

2. 要聆听和培养——不要纠正

3. 要奖励——不要惩罚

4. 要命令——不要强求

5. 要“暂停”——不要责打

要聆听和培养,这就更需要注意到孩子的不同性情、不同学习曲线。要满足孩子的真正需要而不是他们的要求(公司培训我们如何达成客户满意度时也是强调这点:注意他们的需求而不是要求)。敏感型、活跃型、反应型、接受型各有其特色,而且每个孩子的性情是负责的组合而不是简单的四者之一。而孩子的性情也可能在不同的阶段、情景下发生转变。每个孩子的学习曲线不同,甚至同一个孩子面对不同事物时的学习曲线也不同。这部分,真的是需要反复学习的地方。也是真正需要实践、体会的地方。

关于奖励、和惩罚。我不赞同作者对惩罚的看法,也不太认同他对自然法则的看法。我认为、奖励和惩罚本身只是我们对自然法则的模拟。任何行为都有其后果,只不过有些后果来得太慢,让孩子从自然地后果中学习毫无意义。等她了解到后果时,她已经没有机会改正了。于是,我们才发明了奖励、惩罚来加速这种自然法则结果的显现,从而帮助孩子们学习。如果自然法则的后果本身就是快速、有效而又没太大伤害的,不妨让她从真实的自然法则中学习吧。比如“火是危险的”这一事实。

“暂停”——作者最新颖的一个技巧,他的本意是让孩子有机会面对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我觉得操作上,很容易变成一种变相的“失去爱的惩罚”。

看完全书,最大的感受有三:

* 一、想教育好孩子不要忘记了做好自己。

* 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一无二的种子。父母的责任就是发现她的特质、保护她、浇灌她,让她成长、绽放出自己的光彩。一直呆在温室的幼苗长不成大树。而任由嫩苗被风雨摧残而不加卫护,同样也会早早夭折。

* 三、14岁以前的孩子,最重要的功课是学会如何快乐。这才是他们可以使用一生的财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