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京都一年《京都印象》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5:46:09
  • 69

早两年,如果有人问起,对日本的最初印象源于什么?我定会说,糕点。:)糯米粉为主料的草饼,柔软貌似透明,口感细腻,甜度纯真,配以朴素却文艺的纸品包装,实在是精致。那时候,见识疏陋如我,糕点几乎就是整个日本啦,对后者的想象何尝不是那般:传统的,朴素的,干净的,完美又精致,纸窗木屋,青苔石板,又是怎一个“古”字了得。

林文月的《京都一年》,掠三十年前京都之影,于今看来,自然更具“古”意。无奈林女士中规中矩,语言平实,情绪淡然,笔下的京都便失却了想象中风物人情该有的趣意盎然,倒是查考严谨,适时总会抖出一段史料充实其中,并不是普通游记的泛泛空谈,每章每段皆有学问可寻。

那一年,林女士为研读比较文学,只身赴京都,每每夜晚,孤灯对影,只好以书写打发寂寞。好在白天的京都充满罗曼蒂克——古寺庭园、料理茶道,旧书坊,歌舞伎,是值得寻访和经得起挖掘的一个城市。于是,京都一年,倒成了掠艳和增知的一年。当然,准确计算,作者于古都的逗留时间实际只有十个半月,却照样经历名城的春夏秋冬,节令行事,实为可幸。

京都气氛典雅,四季分明。作者的见闻,无不与季节息息相关。比如她初到京都,是秋天,正值气候最佳——不冷也不热,景物宜人——暖日当头,丹枫黄杏。游历古刹园林,赴茶会观摩茶道,赏枫叶山水,便是上好时机。祗王寺遍地红叶,枯山水庭园充满艺术之美——以砂为泉,上构石桥,间植树木,唯不见人影。远远望去,满目苍凉,生气全无,却更具历史韵意。日本园林讲究的荒废之美正在于此。它常以“静”字取胜,而中国园林多采用《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婉约。

冬天的京都寒冷萧瑟。榻榻米地,格子纸门,低矮回廊,廊外初雪,被炉暖几,是纯日本趣味冬天的写照。以上景致,尽管作者文中少有提及,但一场岁末歌舞伎的表演,足以让读者对京都的冬天浮想联翩。十二月被日本人称为“师走”,即岁末来临,人们必得赶在新年来临之前把旧年诸事办妥,因而四处奔走。工作、购物、清扫、迎新。但即便如此繁忙的十二月,京都人还将抽空观看一场绵延三百余年传统的歌舞伎颜见世表演,如此,一年才算终结。盛事当天,贵妇名媛,花枝招展,欢歌笑语,等薄暮降临,人散茶凉,寒意阵阵,“师走”情调更为浓郁。

春天的京都数绿叶最美,这一点,川端康成在《古都》里尚有提及。修学院离宫的松树,北山的赤松,东山的嫩叶,尤其晴天,远远就能望见比睿山新叶的苍翠。当然,树木的清新,绿的纯净,与京都街道的整洁密不可分。青石板小道一尘不染,墙上悄悄蔓延浓郁绿意,也是京都的一大景观。樱花自不必说。红色垂樱如柳枝拂地,花朵稀稀疏疏飘落树下,花瓣漂浮池子水面……而《京都一年》里的樱花更为壮观,鸭川之畔,疏水之堤,人行道旁,墙里墙外,一夜之间,京都似乎被深深浅浅,如霞似雾的樱花湮没了。值得一提的是,春天的来临,正如旧年的逝去,京都人同样以自己的独特庆贺方式——观看一场祗园“都舞”,感受春的信息。

梅雨季后,京都的夏天隆重登场。京都新旧互容,高楼之间不时参杂低矮木屋,石板小道。夜晚时分,小巷深处,大人搬椅纳凉,浴后儿童聚众玩耍,好一幅平和静谧的夏夜图画。

京都的夏天,最热闹自然算得上占满整个七月的“祗园祭”。简便和服,赤足木屐,迈内八字碎步,手握团扇,在四条通闹街,悠闲漫游,便是“祗园祭”的重要节目——赏“宵山”夜景。而另一个节目——白天的游行更是壮大华丽。所有种种,足见京都这个城市古典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良好交融。传统的完好保存,西方文明的适当摄入,是日本的立世之道,正如作者强调的,“日本乃是极易接受、摄取和醇化他国文化的一个国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