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魍魉之匣(上)《所谓魍魉》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5:44:01
  • 81

比起姑获鸟之夏来,魍魉之匣的结构无疑要严谨一些,逻辑上也比较能让人接受。但是从可读性上来说,窃以为是不如姑获鸟的。部分论证显得过于冗长,而且不够精辟。但尽管如此,我还是很热爱这种风格。仍旧是值得推荐阅读的一本。

我个人是很喜欢京极堂的长篇大论的。很多观点因为是以前思考过的,经他说出来,感觉很奇妙。

随便讨论下书里几个观点

>言语的无效性。

所有的语言都是咒语。

语言是虚幻的。比如时间――世界上并没有时间这个东西,可是正因为有了这个词语,这个叫做“时间”的词语,于是这个东西诞生了。可是它摸不着看不见,我们通过各种计时工具来表现它――比如沙漏,时钟――可是那些计时工具并不等于它。那时间是什么呢?――我们陷入了这样的思考。可这个问题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时间只是我们创造出来的一个东西。本来是不存在的。

又比如高兴――我们常说“我觉得真高兴”。我们通过使用“高兴”这个词语而达到让对方理解我们这种心情的目的。问题是,真的能够理解吗?我们先是学习了“高兴”这个词语,知道了它的解释――意味着由来自乐观的性情或由一些特殊的快乐原因产生的生气勃勃、由衷、和乐观的情绪――问题是它的解释也是由别的词语置换的。而我们又怎么能确定我们所使用的这个词语能够代表我们现在的心情呢?爱斯基摩人给雪取了30多个名字(是30多个吧。。。?),而我们只用“雪”一个单字来概括这个事物。哪个更正确呢?哪个都不正确。无论是30多个单词还是单纯的“雪”字都不能代表“雪”这个事物。甚至不能代表我们对于雪这个事物的感知。相反,由于“雪”这个词语的诞生,限制了我们对于雪的理解和探索。我们不再仔细地区分这里的雪和那里的雪有什么样的不同。正如“高兴”这个单词让我们在使用它的同时都变成了“高兴”的状态。

“这是什么?”

“这是雪”

――一问一答间,咒语已然生效。

所谓咒语,就是用语言这个箱子去封印世间万物。

所谓咒语,就是通过语言让本身不存在的事物成立。

当你不知道魍魉的时候,你心中没有魍魉;魍魉发生在你遇到“魍魉”这个词的那一刻。

>宗教,灵媒,算命,超能力

很喜欢这段论述。不知道这个想法是不是作者的原创,非常精彩精辟。

人自从有文明以来,一直试图解释这个世界。从这点来说,宗教也好科学也好,本质上是一致的。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学也是一种宗教。我们现在倡导的所谓“科学至上”不正是一种迷信吗?只用科学一种途径来理解这个世界,科学不能解释的就忽视或者说成“在不久的将来”之类,在我看来是非常懒惰的行为。

为什么宗教仍旧存在呢?并不是科学不够普及的关系。很多科学家本身都是宗教信仰者。问题在于,科学这个系统本身就是有缺陷的,它不能够解释很多本质性上的辨证。

自然,宗教也不能解释这个世界。

而“世界”只是一个词语,我们连它的本体都不知道。又怎么去解释呢?

玩个文字游戏就是:宗教和科学在它们各自的世界里都是合理的,但问题是“世界”并不能单独割离成“宗教的世界”“科学的世界”,而我们所认知的“世界”并不代表世界本身。

>魍魉

书里有一大段关于魍魉的论证。很多资料本身是互相矛盾的,使得魍魉的身份显得扑朔迷离。不过作者显然是有自己的理解的。所谓魍魉,更像是影子边缘那个模糊的部分。它是一个模糊的边界。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那样的边界,边界内的是点滴积累下来的黑暗。就像书里写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杀人,所谓动机,只是创造出来好让我们安心的东西。如果论动机,世界上大部分人都会去杀人了。促使杀人这个事情发生的,绝不是动机,而是社会和环境――换言之,是契机。每个人心里都封存着一个魍魉,它在模糊的边界那里活跃,当时机来的时候,它便把我们深存心底的黑暗拉拽出来。

我觉得京极夏彦的书之所以特别,是因为他的哲学功底和各种各样的知识。而他又能把这些理论融合到侦探小说这个框架里,让人觉得不无聊。

情节的话,或者有人觉得很扯――但比起本格推理那种硬要把一群人塞到一个密闭建筑里一个个杀掉,魍魉之匣也不算出格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