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联想风云如果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读《联想风云》有感)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5:40:09
  • 89

这句话据说是陈惠湘第一次完整的提出来的,当时的陈惠湘30岁(1960年出生,他当时在公关部,郭为是公关部经理),后来以这句广告语为核心拍了一部广告片,我到现在还能回忆出片子中的画面,那只大猩猩、联想电脑和“叮咚叮咚”的音乐。其实,人类失去了联想,没人知道这世界会怎样,但在3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历史中没有了联想公司,一定会黯然失色。

凌志军为什么可以写这样一部生动的作品?这决然不仅仅是凌大记者文笔从容,更重要的是,柳传志向他开放了所有联想公司的历史资料,凌志军通过那些岁月留下的证据能够最大限度地感受活生生的联想。所有的成功都是偶然和必然的结合体,在收购IBM的个人PC业务时,联想正处于国际化的关键时期,诚如柳传志所说,成则一步登天,败则打回原形。或许是有感于这个历史性的转折点,柳传志邀请凌志军为联想做一个阶段性的梳理。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部迄今为止最好的中国企业史。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能够领悟到的东西也有很多,但我却很难将这些感觉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架构里,所以,这次的读后感就是一条条的写。

1. 柳传志是联想的精神教父,这是因为联想是他一手带大的孩子,无论是刚开始借中科院计算所的资源自谋生路,还是利用香港联想打开制造死结,如果没有柳传志的智慧与坚持,联想早就香消玉殒了。所以,联想有柳传志的性格是理所当然。这和亮剑中的那个推断是符合的:一支部队的精神是由带领这只部队的第一任首长造就的。

2.柳传志1944年生人,1984年他才在中科院计算所的门卫室里和一群不甘心平庸下去的人们创办了一家小公司。在这本书里并没有很详细地描述在办公司之前的柳传志都经历了什么,但40岁的一个人所有的性格、才能、见识基本都已经确定了,在此之前,是丰富的人生经历锻造了柳传志,在此之后,是柳传志锻造一个伟大的公司。

3.柳传志对联想的核心贡献除了让它不断的规避风险并壮大起来,另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给联想这个企业赋予了某种精神,并通过交班的方式让这种精神不断的传承下去。从这一点上看,柳传志做的比张瑞敏好,因为他们同样在 1984年起步,但到现在我们还没看到海尔交班的清晰脉络。

4.柳传志把自己比作珍珠项链中的那一条线,他曾经不止一次说过这话,尤其是在提及倪光南的场合,因为倪光南是珍珠。珍珠少了一颗两颗无所谓,但这根线不能少,少了就是一盘散沙。柳传志不是简单的串联,而是有效的整合。李勤、倪光南、孙宏斌、郭为、杨元庆,这些人才都是柳传志慧眼识珠比收到提拔重用的,没有串珠子的线,一下子就会军心大乱。

5. 柳传志善于协调各方势力,对于目标,他执着努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柳传志非常善于妥协,他是长袖善舞的大师,在商海中纵横穿梭,来去自如。在与倪光南的冲突、元老派与新锐派的冲突、香港联想和北京联想的冲突、计算所体制与市场体制的冲突中,柳传志都展现了自己超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老同志们创业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新公司的活力和诱人的前景,这从很多细节就可以看得出来,和柳传志同一时期的创业元老,大多都是在官僚体制里看不到希望,但又想干一番事业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都是理想主义者,认准了一条路就一起走下去,为了让公司生存下来,他们牺牲了很多,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在危难时刻,正是这些元老们把公司撑了下来。创业之人必须有创业之心,必须看得到希望,长远目标是能让这些人坚持下去的理由,而不是单纯的物质利益。

7. 孙宏斌是柳传志计划中的第一个接班人,可惜一场尖锐的元老派和新锐派的争斗让他黯然离场。当时孙宏斌执掌企业部,主要是做市场的,权力很大,当然孙宏斌也很能干,业绩很好。不过由于膨胀过度,孙宏斌做了很多嚣张过分的事情,一是自办联想的《企业报》(当时已经有《联想报》),二是企业部已经成了独立王国,凡事都孙宏斌一个人说了算,连柳传志也指挥不了。兵家大忌是功高震主,最大的忌讳是目中无人,孙宏斌如此显然是自寻死路。柳传志当时有一句话值得深思,“ 你们要知道,联想的老板是谁”。加上经济问题,柳传志一举清除孙宏斌及其嫡系,第一次联想接班人培养失败。孙宏斌锒铛入狱,经此一难,竟修成正果,后来出狱之后,柳传志与其捐弃前嫌,助其成立了后来轰动一时的顺驰地产。

8.柳传志的定战略、建班子、带队伍成为联想的方法论,确定方向、选择人才、脚踏实地,这是联想能够一直走的正确的原因。开始代理ibm、ast微机,后来自主研发联想微机,再后来的分销体系,国际化战略,每一个重大的转折都是在使用同样的方法论。联想哲学的创始人无疑是柳传志,但在不断丰富的过程中也加入了其他人的思想贡献,并在不断的实践中修订。

9. 柳传志和倪光南是两类人,柳传志是商人,是大商人,倪光南是专家,是大专家。他们的结合被看做是联想崛起的起点和标志。甚至连联想这个名字都是因为倪光南的联想汉卡而确定的。虽然倪光南的联想汉卡技术曾经一度有争议,但大家都不会否认,联想汉卡产业化的推手是倪光南。在二人之间产生分歧的时候,正值联想是走技术化道路还是市场化道路的抉择关键期,直接原因是联想汉卡江河日下,缺乏另外一个利润增长点。倪光南的想法是做芯片,柳传志是想做微机。毫无疑问,倪光南想占领技术制高点,柳传志是看到了生存的危机,选择贴近市场,做大联想。路线之争是二人产生矛盾的根源,至于之后的人品之争我觉得已经走得过偏。柳传志经济上有没有问题没人知道,但在那个年代过来的企业家,说没有问题可能很少有人相信,为什么几次彻查结论都是清清白白,我认为这是柳传志的市场路线深得人心之故。

10.倪光南能够当上中科院院士是柳传志和联想公司共同的功劳,柳传志是个很清醒的人,他知道自己的技术不行,但必须要树立一杆技术大旗。联想这样所谓的高科技企业,如果在技术方面没有旗帜性的人物,在当时的中国是很难吃得开的。权威对于中国人鼓动性还是足够大。我们很难知道倪光南知不知道自己其实是被推上了这个光环四射的宝座,并非自己的实力使然。倪光南说到底,只是柳传志的一招棋。

11. 郭为是联想公司的1号员工,是1988年进入联想的。同一年,杨元庆也来了。郭才华横溢,崭露头角非常之快,柳传志也很欣赏他,早早地就成了办公室主任。杨元庆大器晚成,直到成为联想电脑的总经理时才显出纵横天下的商业气质。从1988年开始,前十年郭为凭借自己在宣传方面的突出才能赢得了地位;而后十年,杨元庆以一个坚韧不拔努力奋进的形象成为柳传志选定的联想少帅。我想起了郭靖和杨康,若不论人品,杨康确实聪明,学东西也快,做事情也很妥帖,但郭靖这人只作一件事,认定了就不停地做下去。成大事者,必恒。于是,郭为离开联想自立门户是必然的。

12.联想的誓师大会很有意思,我还记得柳传志授旗给杨元庆和郭为的情景。有人说联想就是一个宗教,柳传志就是教主,授旗就是仪式。仪式锻造的是人的精神,对于长远来说,精神和物质都不可缺少,但精神更重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