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功利主义儒家《背景叙述差,章节顺序待调,要害没有抓住以及我的写作角度,另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5:36:29
  • 70

《功利主义儒家——陈亮对朱熹的挑战》读后感

文/高翔

一, 读书的感想

“这本功利主义儒家,看得我不爽之极

一本200多页的书,书名叫《陈亮对朱熹的挑战》,结果写到了100多页,才进入正题!

用词弯弯绕绕,行文曲曲折折,语气古古怪怪,文章散散乱乱。”这是一个朋友的评论,英雄见同!

1, 前几章的背景叙述太差了。可以看到作者根本没有把对天水一朝的理解溶进自己的思想,下笔毫无感情,也毫无想法。对比余英时的朱熹一书,可见高下。不过余此书出版尚说田浩曾帮助过他,难道是学因身份重,名岂老退休乎?

2, 我会这样叙述——名字是陈对朱的挑战,写完背景了,这2人中,先写朱熹的思想,因为朱熹比陈成熟的早,地位更高。然后写陈的挑战,然后写朱熹的回应,回转。本书作者的写法,顺序很奇怪,第4、5、6章的顺序应该重新调整。而且我这样叙述可以突出朱熹的一个最关键的点,见下。

3, 最关键的地方——即1160年代和1190年代的两个朱熹的变化。在1160年代,朱熹和庄的想法一样,侧重点也一样。主要表现就是,通鉴纲目里的正统。但是在1190年代后,朱熹已经把蜀汉不当正统了,当作正统之余。也就是说,1160年代的朱熹,认为正统的表现是,血统要对血统包括,身体的,和文化的。比如三国时期,刘,血统是属于汉的,但更重要的是,文化上,气质上,表现上,更接近汉。而曹操则远也。所以1160年代的朱熹,认为刘是正统!!但是1190年代的朱熹,认为,正统的标准,不光是以前自己说的那几点,还包括,事功上要厉害!!所以,1190年代的朱熹,认为,以自己改变了的正统标准看,三国的蜀汉,只是正统之余,而不是正统。所以,虽然有正统之气,但还是最早灭掉。我认为,朱熹通过自己的这个回转,达成了道德修养与事功伦理的比较好的和谐。但是——你不知道朱熹是怎么变化的。也不知道朱熹的这个变化和陈的挑战有没有关系。

另外,我还想知道,1190年代的朱熹,为什么在后代的朱熹面目中不受重视,没有处于重要地位。

二, 讨论的前提。

在我们讨论的时候必须预设相应统一的前提,否则是鸡同鸭讲。统一的前提有好几个方面。首先,你得相信作者的用心,尽管不那么崇高,但也不该就预先假设他用心险恶。其次,一些基本概念的梳理,应该有个最基本的共识。

这里谈谈几个概念。“历史主义”“功利主义”“事功伦理”。

1,什么叫历史主义?历史主义的英语是historism。并不是有些朋友,如庄表伟认为的那样,是历史上绝对的求真,是“不唯书,只唯实”。Historism,是西方现代性思潮的一种,这种思潮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历史的演进是向着一定方向的。也正因此,与所谓的文艺复兴说,所谓的回到柏拉图回到希腊罗马说,冷然相对。Historism里边的最有力的一个学说就是“进步论”,或叫进化论。

参阅相关信息:“历史主义实际是18世纪末西方近代史学从神学、哲学、文学中分离出来后逐步形成的一些原则。它仍带有“文史哲”的着重事件描述和直观的思想方法,强调历史世界(Writ als Geschichte)与自然世界(Weltals Natur)之不同。据说,历史主义(Historismus)一词最早是德国人评介维科(G•B•Vico)的1725年的著作时所用。维科认为历史是循环进化的,但一国的观念、制度、价值观完全受自己历史发展所决定。”“历史主义者或是根据伦理、道德取向来评议是非、臧否人物;或是认为一切是受时间、地点和历史环境决定,无绝对的善恶。”

我们知道了“历史主义”的真正意义,就知道作者以“历史主义”和“相对主义”来描述陈亮的思想,内部逻辑是完全ok的。但是缺点和所有西方汉学家一样,喜欢用西方熟悉的名词来套陈亮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抹杀了“历史主义”概念的特质。也使陈亮思想中不能被这一名词概括的部分,暗淡起来。

2,“功利主义”(或“效用主义”)

utilitarianism一词,现在似乎被约定俗成地翻译成了功利主义,大陆学者尤其如此,当然偶尔也有翻译成功用主义的,有时候也看到有人会翻译成效用主义或效用论,但是不多。一般而言,翻译中如果有了定译,最好是不去动它,比如经济学家斯密,如果你翻译成史密斯,估计很多人都不熟悉,并且觉得有点怪怪的。然而,尽管有此考虑,笔者认为,功利主义这个最好还是翻译成效用主义或者效用论。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功利主义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下实在不是什么好词,它往往与急功近利,没有人情味联系在一起。笔者在讲解utilitarianism时,由于采用功利主义这个翻译,结果学生的反应非常一致,老师讲的根本就不是功利主义。在他们眼里,功利主义实在是道德上令人不敢恭维的东西,几乎跟自私自利联系在一起了。然而,对此学说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恰恰与utiliatarianism是完全相反的。不管是否成功,至少有很多人正是从这个学说的仁爱精神来为之辩护,认为它体现了对所有人的爱,甚至包括对动物的爱,辛格就是这样一位效用论者。另外一个原因则是,utility在经济学界已经统一有了效用这一定译,因此经常出现不对应的情况,把utilitarianism译成功利主义,而utility则译成了效用,有的学者为了保持一致,把utility译成了功利。

3,“事功伦理”。

这个词并不一定含有所事之功为“千秋功业”。其所含意思与西方的“效用主义”(功利主义)所差不大。一般所事之功,以当代之功为多。

所以就这个问题,无论是朱熹还是陈亮,其实都不反对事功。相对而言,其实朱熹注重的功,更有点后世的感觉,陈亮更有点当代的意味。

三,朱熹和陈亮

有很多朋友感觉陈亮不是朱熹的对手。其实从那个时代所讨论的问题来看,两人的道路正好相对。

但是,为什么在后世的表现上看,陈不是朱熹的对手呢。

感觉是陈所关注的恰恰是当代问题,因此时移世易,当然就难以有同道了。即使有同道,也不可能直接承袭他的衣钵。

而朱熹,关注的是道德人心。这个的变化是相对比较稳定的,因此拥有了相对长久的话语效果。

注:强读会作业。加入强读会,感谢庄表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