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紫阳花日记《人生斯世,两具假面,一场戏~》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5:27:19
  • 74

这本书吸引我的原因起先倒不是鼎鼎大名的渡边淳一,而是酒井抱一先生那幅古色古香的“四季花鸟图卷”做的的封面,调子柔和而绚丽。我是一个五谷不分的小白痴,于是就想封面上那硕大的一朵是不是就是所谓的紫阳花了,半截的花瓣如此艳丽娇媚,而剩下的却有极重腐味的色彩。

“紫阳花自古以来在日本是野生的,花语是花心、水性杨花、善变。”

封面、书名、以及那本作为全书主线的日记本皆与之相伴,使我嗅到了某种事先埋伏着的极具深意的味道。

果然不出预料的,这是一个透过日记折射的红杏出墙的故事。如此通俗,如此贴近生活,情感真实得几乎可以触摸。在故事愈来愈跌宕的进程中,我越加敬佩老先生的情感驾驭能力。虽然是从丈夫的角度,但满溢在纸间的情感却几乎都是妻子的。而能如此细致入微地将一个女性坚韧、妒恨、冷漠、绝望、雀跃、恐怖的心理和行为详尽地描写出来的作者,这个世界上几人也欤?

更何况,先生本身是位男性。

私心和斗争,这是书中的家庭假面下的本质,也是我们这个社会上无数家庭的本质。

吹毛求疵是女人的天性。虽然我是小女子一只,对这点却也不敢否认。志麻子的行为有时怎么看怎么别扭:一方面对胳膊肘往外拐的丈夫冷漠和抗拒,一方面却也渴求着丈夫的温暖。日记中那个寂寞枯槁又恐怖地挣扎抗争着的女人与她表面上的高雅孤傲多么不相符。如果我站在丈夫的立场,眼见着妻子一步一步搜寻着自己的情人并咬牙切齿逐字逐句地写出来的情景,我也会感受到一层凝重的寒意。且不说妻子对自己深刻的厌恶感已经越来越浮于表面以及自己好意求欢时妻子奋力抵抗的场景早已折损了男子的自尊。

当然,书中的丈夫省吾也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这世上千千万万的吃里扒外的男子也是如此一般。常以家庭受了自己恩泽而自居,将男人的风流当成是一种正常不过的习惯和需求。丈夫的感情是通过心理的描写表现出来的,不断地在辩解着,却是向着我们读者辩解。他不敢质问自己的妻子,一方面怕偷看日记的事败露,一方面也着实没那个正理和底气。这时,丈夫的自私和懦弱展露无疑,即便后来妻子改变心态,红杏出墙,他也不敢大声呵斥。因为即使再怎么愤怒他也知道那是徒劳,错误的根源始终会归咎于自己。

有趣的是,这个家庭最终没有崩坏,而是走向了另一种妥协。

红杏出墙,婚外恋都应该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志麻子的朋友山本如是说。

也就是说婚外恋不是不可,重要的是分寸,要懂得“更巧妙地享受爱情。”

于是,丈夫有丈夫的世界,妻子有妻子的世界。做一对假面夫妻又何尝不可,只要有利于在社会的框架中保证家庭生活继续圆满......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平凡而复杂,渡边却依然能将它写得惊心动魄。最后这对夫妻释然了,我们读者紧绷的神经也得到了释放。我之所以感到先生文字亲切是因为它如此平实自然,没有什么奇句华藻,但最普通的语言揣摩到的人心却是最真实的。

这使我想起了伍尔夫的父亲曾对他女儿说过的话:“写作便是要用尽可能少的词句、尽可能清晰地、确切地写出自己的意思。”

瞧,这话说的多好。

可是在这个世界的文学热土上,能做到言简意赅的作家又有几何?在更多人看来,华丽的词藻能显示出一个人的学识,但对读者而言,却没有情感的温度。这也是我一直不喜欢雨果的原因。维克多这人实在太饶舌了!且看《悲惨世界》一部分便明了,讲一个小小的故事却要将一个配角的祖宗十八代都悉数个遍。米里埃主教的那部分介绍便是如此,弄得生怕读者不知道他的身份地位和光荣美德一样。主角出现后更是恐怖,将极度夸张失实大篇幅的心理描写强加在他身上,直叫人厌倦。如果雨果的小说采用的是连载的方式,作为一个读者,我会认为根本看不到尽头。而作为法国文学的泰斗,雨果本身的写作就避免不了着法国文学的通病——一点小小的情节也要像做拉面一样将小小的面团揉搓开去。

还记得高中的时候,高一的语文老师谈法国文学时,曾提起有人光写一把椅子就用了七页纸。我们全体哑然。诚然文学是有创造的魅力,但过于夸张失实就不免叫人消受不起。这也是作家写不了史书的原因,从某个方面来说他们不能客观地看待问题,他们写的历史只能叫做历史小说,明了的人不敢拿来当正史看。

当然,法国这块自由的沃土培养出来的作家也不乏特殊的例子,他们既吸收了法国文学热情洋溢的长处,又创造了适合自己的道路。例如大仲马就擅长对话,他的对话能催进情感的交流,使他作品中的政治成分减轻了不少。也许按常人的眼光来看,大仲马的文学造诣是远远不及雨果和巴尔扎克,但我认为,适合了作家自己的便是好的,产生好作品才是写作的目的。

嗬,扯得有点远了......= =

那再扯回来说...

《紫阳花日记》这本书又是一部反映人性中偷窥心理的作品。这使我想起了希区柯克的《后窗》,日记这件道具就类似那个休养在家的摄影师长长的相机镜头。人们总被好奇的欲望驱使着采用鬼祟的方式了解他人。《紫阳花日记》中的丈夫偷偷地看妻子的日记,《后窗》的记者也偷偷用望远镜观察居住小区里人们的生活。偷窥是一种病,潜藏在人内心,与生俱来。人们总渴望了解他人却又以他人不了解的方式。正可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怠。但是这种病也容易上瘾。丈夫明显感受到自己对日记的依赖,一段时间不看便会坐立难安。日记是他掌握妻子内心的唯一途径。

但这个可怜的男人绝对想不到的是,被掌握的人不是妻子。偷窥令他感到刺激兴奋,却也焦灼不安。一方面他能看到妻子的想法,另一方面他又不能当面向妻子提出质疑。而更令他感到震惊和苦痛的还应该是妻子写在日记末尾的那段话:

“今后我再也不写了,将所有的事情全部装在自己心中活下去。我也不知道到底能装多少,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这样的话,时不时来偷看我日记的丈夫,也终于可以安心回到他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了。”

哈~这个聪慧的女子,回到了“小栏花韵午晴初”的状态,却也着实上演了一场好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