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对于作品本位还是画家本位的争论已有多时,想来若是让约翰伯格表态,他必定会对画家本位一说大加支持。 伯格对抽象主义画作嗤之以鼻,认为他们只是色彩的堆积,只是一些“为作画而作画”的作品。对于任何的艺术作品,伯格的共同欣赏的方式就是发现其中的主观感受并予以肯定。
在这本书中的“活的瞬间”这一板块中,伯格尝试着用“内心加强”的角度去解析艺术家的作品。有些章节对艺术家的生平介绍的比重要大于对作品的分析。例如讨论贾柯梅蒂的死与他的艺术理念,罗丹对性、权力的态度以及这些观点对他的艺术作品的影响等,都暗示着我们走进画家内心,来重新诠释大师的作品。
运用这样的方法,伯格对拉图尔的作品作了分析。(会对拉图尔作专门的分析多少让我有些吃惊,毕竟这位在世时名声大振、过世后沉寂300年之久的大师有着太多的神秘色彩。)前期的拉图尔是个令人憎恨、残暴刁钻、泯灭良心的有钱市民,同时又专门描绘俭朴的乡下人、乞丐的著名画家,两个角色多少是冲突的。因此伯格将拉图尔作画前期概括为“对自己道德沦陷的慰藉”。而在1636年,法国人占领并侵略了他所居住的吕内维尔,加上之前城市中的大火,必定给拉图尔带来不少损失。这一年也成为拉图尔整个人生的转折点。之后他的画作主要为夜景画与烛光画,也是最为后世熟知的作品。夜景中的幽幽泛光,出现烛光、油灯或者不可知的唯一的发光光源,对象的受光部位明亮,背景深褐,明暗对比强烈,营造出的是拉图尔所特有的梦幻景致。人与非人,现实与幻觉,意识与梦魇,种种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这也表现着拉图尔内心的疑惑。什么是真实?什么又是幻影?那忠于现实而不奴于现实的烛光,营造出现实与虚幻之间的场景,拉图尔应该就是沉浸在这样的环境中思索的。伯格概括说:“拉图尔启发的形式美学,确切的说,是他对有关他人之“意义”这个宗教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方式。”
画作有着一种非常潜沉的能量,它在细节中蓄积着,在某个时刻,会对观者产生一些微小或不小的冲击、影响。而这些能量的来源,就是画家的内心世界。伯格大打画家本位的旗帜,不渝地对视觉或者观看本身的意义与歧义关注着。而现今对于绘画作品, 似乎更多的人采取的是作品本位的欣赏方式。画作只是一幅画作,不再是画家与观者沟通的媒介。对于任何的作品,观者都可以用自己的主观臆断去诠释,画家的作画本意,他所要表达的讯息,难免不被曲解,被遗弃。这也引发了新的思考:到底是绘画给予观者讯息,还是观者赋予绘画信息?
近20年来,约翰伯格一直生活在阿尔卑斯山角下的一个法国村庄。当他最终退守到“独善其身”,对濒临消亡的传统生活着迷的时候,我们却被“观看”的诡谲缠绕着……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5:24:27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1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