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书摘》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5:23:02
  • 47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书摘

生命一旦永远流失便不再回复,如同影子一般,了无分量,未灭先亡,即使它是残酷、美丽或是绚烂的,这份残酷、美丽和绚烂也没有任何意义。

正因为所有的东西都一定会消失,所以,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的许可了。

(特雷莎莱找托马斯时,托马斯心想)

在一个真正男人本可以立刻采取行动的时刻,他却在责怪自己犹犹豫豫,剥夺了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瞬间(他跪在年轻女子的枕边,确信她一死自己也不能再活下去)的一切意义。

他越来越责备自己,但最终还是对自己说,说到底,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非常正常的:

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只能活一次,就跟根本没有活一样。

他突然醒悟到,特雷莎爱上他而不是其他什么人,完全是出于偶然,除了她对于托马斯的现实的爱,在可能的王国里,还存在着对其他男人来说没有实现的无数爱情。

托马斯一想到他和特雷莎的相遇是因为六次难以置信的偶然巧合,心理就不痛快。

但是,如果一件事取决于一系列的偶然,难道不正说明了它非同寻常而且意味深长。

[话说回来,其实人生中哪件事不算是偶然呢,我们之所以觉得某些偶然非同寻常,是因为那些偶然的结果让我们难以忘怀,让我们忍不住要赋予他们一些特殊的意义]

[就是这种简单的迷信,才能让我们有足够的安全感,让自己下定决心,确定这就是上天给我的那一半]

萨比娜带特雷莎参观自己的画室,一幅追求觉得现实主义的画因为铺上了意外的颜料,仿佛在画面上撕开了裂缝,萨比娜在裂缝中用抽象的色彩展现真实的自己。

“表面是清晰明了的谎言,背后却是晦涩难懂的真相”

(特雷莎因为怕自己的软弱拖累类托马斯,自己偷偷回国。在火车上:)

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却并不去抗争,反而自暴自弃。人一旦沉迷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一直软弱下去,会在总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有时候相信偶然,相信命运,总能给自己带来些希望)

=======分割线。第三章开始,弗兰茨与萨比娜=======

对弗兰茨而言(对我而言也是),爱情并不是社会生活的延续,与之相反,爱情是一种甘心屈从于对方的意愿和控制的热望。委身于对方就如同投降的士兵一样,必须首先缴械。一次,自己没了防备,他便止不住担心用那致命一击合适降临。所以,爱情之于弗兰茨,就是对死亡的不断等待。

[所谓先开口的人就是投降,把枪口对着自己,让对方抉择]

标志,我们都知道,是不可触碰的。

假如人还年轻,他们的生命乐章才刚刚开始,那他们可以一同创作旋律,交换动机(可以一同为本身没有意义的东西赋予两个人之间共同含义,成为一生中难以忘记的标志);但是,当他们在比较成熟的年纪相遇,各自的生命乐章已经差不多完成,那么,在每个人的乐曲中,每个词,每件物所指的意思边各不相同。

忠诚是第一美德,它是我们的生命完整统一,若没有忠诚,人生就会分散成千万个转瞬即逝的印痕。

被判,就是摆脱原位,投降未知。萨比娜觉得没有什么比脱身未知更美妙的了。

第一次的背叛是不可挽回的。它引起更多的背叛,犹如连锁反应一样,一次次地使我们离最初的背叛越来越远。

(弗兰茨与萨比娜***时,弗兰茨会因感受无限的黑暗而闭上眼)

人在内在的黑暗中变得越大,它的外在形象就越小。一个紧闭双眼的男人,只是一个毁弃了的自我,看起来让人生厌。

(弗兰茨评价论文:)

在富裕的社会里,人们不用去干体力活,从事的都是脑力活动。大学越来越多,学生也越来越多。为了获得文凭,他们得找到论文题目。题目是无限的,因为一切都可以论述。档案馆里堆的那一捆捆发黑的论文,比目的还要凄惨,即便到了万圣节,也不会有人去看一眼。文化就在大批的制造、言语的泛滥、数量的失控中逐渐消亡。

(萨比娜对弗兰茨的看法)

她对自己说:弗兰茨是很强壮,但它的力量仅仅对外的。面对与他共同生活的人,跟他所爱的人在一起,他却很软弱。弗兰茨的软弱叫善良。弗兰茨从不向萨比娜发号施令。他决不会像托马斯以前那样,命令她将镜子平放在地,然后赤身裸体在上面爬来爬去。并不是他不好色,而是他没有支配力。有些事得靠暴力才能办成。比如,没有暴力,***是不可想象的。

……

她问:“那你为什么不偶尔用用你的力量对付我呢? ”

“因为爱就是放弃力量”弗兰茨温柔的回答。

萨比娜明白了两件事:其一,这句话很动听而且是真心话;其二,说了这句话,弗兰茨在情欲里便威风不再。

很多事情一旦被公诸于众,做事情的动机就变得和原来不一样了。常常迫使我们自己扮演我们自己。

爱情一旦公之于众便会变得承重,成为负担。

你在看什么,她问。

我再看星星,他说。

别骗人,你没在看星星,你在看地下。

因为我们在飞机上,星星在我们下面。

哦,对。特雷莎说。她把托马斯的手抓得更紧了,又睡着了。托马斯知道,此时,特雷莎正在一架飞的高高地、飞在星星上面的飞机里,透过轩窗往外看。

本书的最重要的观点之一 —— 媚俗 (kitsch)

《创世纪》中讲的是世界的创造是必然的,生命是美好的,这种基本的信仰成为对生命的绝对认同。

是一种形而上的对绝对美的认同,相信人的本质、即便现实达不到,但是总是可以达到完善美好的。

因此,对生命的绝对认同,把粪便(喻指那些道德上或情感上不能接受的东西)被否定、每个人视粪便为不存在的世界成为美学的理想,这一美学理想被称之为kitsch。

媚俗是对粪便的绝对否定,是把人类生存中根本不予接受的一切都排除在视野之外。(类似于弗洛伊德防御理论中的否认和回避甚至反向形成)

(其实,这也正是共产主义的可悲之处,坚信完美,否认粪便,因此,从来不能正面承认自己的错误,也从不接受自己的理论理想有任何偏差,所以异端的言论也都必需被消灭,因为既然有一个是绝对真理,那么不同的东西就必须是错误的,任何多元化都是对绝对真理的挑战,就会动摇整个理论以及统治的根基。这也是目前仍然坚持绝对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的困境,所以说,我觉得能提出马克思理论是与时俱进的(即部分否认了其绝对真理),使得其理论多了很大的回旋余地,这个******都是天才。)

在集权的媚俗之王国,总是先有答案并排出一切新问题。所以集权的媚俗的真正对手就是爱发问的人。问题就像裁开装饰油画的刀让人看到隐藏其后的东西。萨比娜就是这样向特雷莎解释那些油画的意义的:前面是明明白白的谎言,后面则隐现出让人无法理解的真相。

只是,那些反对所谓的极体制的人几乎不能用以疑问与怀疑作为斗争的武器,因为他们也要拥有一份坚信和简单化的真理来得到最大多数人的理解并感化他们的整个集体。

一个政治运动在德国举办了萨比娜的油画展。萨比娜拿过目录,只见她的照片上被画上了铁丝网状物。翻开展览目录,是她的履历,就像是烈士与圣人的小传,美化过分:她经历过苦难,与不公抗争,最后不得不放弃苦难重重的祖国,但继续斗争。

她提出抗议,但谁也不理解她。 (抗争媚俗就要更媚俗嘛???)

某些时候,人们只有一种选择:要么演戏,要么什么也不做。在某些情况下,人注定要演戏。他们与沉默势力的抗争,是一个剧团向一支军队发起的战斗。

《创世纪》的开篇写道,上帝创造人是为了让人统治鸟、鱼、牲畜。当然,《创世纪》是人写的,而不是一匹马写的。因此,并不能断定上帝真的是希望人类来统治其他生物。更有可能是人类发明了上帝,以便使其篡夺来的对牛马的支配权符合神圣法则。

倘若来了个外星人,他是奉上帝旨意来的:“我命你去通知所有星球上的其它生物。”这时,《创世纪》里的再清楚不过的说法就会遭到质疑。被火星人套在马车上的人类,可能会被银河系的居民挂在铁杆上烤着吃,这时他也许才会想起过去常在碟子里用刀切着吃的小牛排,对向母牛道歉(太迟了)。

(卡列宁快死时,他们带它出去散步,特雷莎说的)

其实我也一样,不知道有多少次我无意中发觉自己把它当作过去的事在回忆。为此我不知责备了自己多少次!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不想带相机。

(有时候,我的生活似乎就是在创造回忆,把自己的生活当作回忆在过,试图为自己的生命留下回忆,但是这么折磨自己,便宜了未来的自己,何苦呢?而那些被我当作回忆看待的亲人、朋友们,你不觉得惋惜吗?为什么不珍惜现在,好好待她们呢。即便他们即将去世,但是相比急着留下回忆的凭证,过好最后相处的时光不是更重要吗?)

(特雷莎在思考她对卡列宁的爱,虽然觉得可能有点亵渎神灵,但是她突然觉得这种人与狗之间的爱或许比人与人之间的爱更美好,不是更伟大而是更美好。)

这是一种无私的爱,因为特雷莎队卡列宁无所求。她甚至不要求爱。她从不提令夫妇头疼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他爱我吗?他曾经爱过别人吗?他爱我是否比我爱他更深?这是些探讨爱情、度量其深度、对其进行种种猜测和研究的问题,也许正是它们将爱情扼杀了。如果我们没有能力爱,也许正是因为我们总是渴望得到别人的爱,也就是说我们总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爱),而不是无条件地投入其怀中并且只要他这个人的存在。

还有一点:特雷莎接受了卡列宁当初的样子,她从未设法以自己的形象来改变它,她预先就已认可狗也有一个世界,所以不想把它占为己有,她也不想嫉妒卡列宁的秘密嗜好。她养它不是为了改变它(而男人总是想改变女人,女人总是想改变男人),而只是想教他一门基本的语言,使他得以与人类彼此理解,从而共同生活。

另外,特雷莎对狗的爱是自愿的爱,没有强迫她。(正如母爱是强迫的爱,而千古古训更是强调一定爱你母亲,所以特雷莎与母亲断交关系不是因为母亲是她的模样而是因为是她的母亲)

卡列宁如果不是一条狗的话,而是一个人的话,他肯定早就对特雷莎这么说了:“听我说,我不乐意一年到头嘴里叼着一个羊角面包。你就不能给弄点新鲜的东西吃吗?”这句话蕴涵着对人类的谴责。人类的时间不是循环转动的,而是直线前进(向永不可达的终极)。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不可能幸福的原因,因为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

(特雷莎问托马斯为什么不见他儿子时)

某天,你做出一个决定,你甚至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而且这项决定有其惯性力。随着一年年过去,要改变它有些困难了。

她总是在内心深处责备托马斯爱她不够深。她认为自己的爱是无可指责的,而托马斯的简直就像是一种恩赐。

现在,她明白自己是多么的没有道理:如果她真的爱托马斯,就应该和他一起留在国外!那儿,托马斯是幸福的,新的生活展现在他面前。而她却离开了他,独自出走了!当然,她当时自以为是这样做是出于好意,是不想成为他的负担!可是这种好意难道不是遁词吗?其实她知道托马斯会回来的,会来找她的!是她在召唤他,拖累他,一步步把他望底层拖,就像仙女把农夫引入泥炭沼,让他们淹死在那儿。她利用托马斯胃痉挛的一瞬间,骗取他发誓与她去乡下定居!她真够狡猾的!每次她叫托马斯追随自己,目的都是为了考验他,为了证实他是否爱自己,以至于把托马斯拖到这个地步:头发花白,精疲力尽,指头僵硬,再也握不住外科手术的解剖刀了。

他们走到尽头了,从这里还能去哪里呢?决不会再让他们去国外。他们也永远回不了布拉格,谁不不会在那里给他们找一份工作,至于去另一个村子,何必呢?

上帝啊,难道真的非要来这里,才能让她确信托马斯是爱她的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