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听说维特根斯坦是Derek Jarman的那部情景剧。作为一个鲜为人所知的天才哲学家,我在一开始就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一是他因为他的特殊的天才,二是因为他的鲜为人知。
目前为止这本小册子我只读了一半,令我激动的是我似乎一开始读这本书就知道我似乎能理解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
与我最能发生共鸣的一句话是“所有有意义的东西都有不可表达性”,这句话的意思就如同公理是无法证明的一样,当然这样论述的形式非常数学化,当然这和维特根斯坦在数学上有着同样深刻的思考有关,而维特根斯坦与常人在这句话上与常人见解不同的地方,在我看来,常人只是假设公理是无法证明的,到底可不可以证明,是不是可以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数学手段证实,是不知道的。而在维特根斯坦看来,这只是一个哲学问题,答案就是,它是不可以不需要根本不能去解释的。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一些简单的客体,这些客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公理,就是不可表达的有意义的东西。
维特根斯坦的图画理论,R(ab)形式的关系命题,即关于客体之间不时被特定的逻辑“黏胶”所粘结,而是靠本身之间的组合形式发生关系,且不论这句话的哲学意义。它给我的想法是,哲学,并不是只有通过数学才能解释的(因为西方古代许多哲学家同时都是数学家、物理学家等),它可以通过R(ab)公式来表达,也可以用图画理论来解释。也就是说,我们活着的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与哲学相关的事,都可能带来哲学上的启迪。同时哲学,它并不能够自我解释,它需要通过其他东西如数学,如图画来映射自己。第三,任何其它事情,它都不能自成一说,数学,如果没有文学,就不能成为数学,等等。。。这世界上并应该存在“专业”之说,建筑,正趋于感官化、非内涵化,那是因为它的专业化使得大多数的建筑师都缺乏自己的特质,无论文学的艺术的政治的或者其他的,而沦为一种没有思想的结构等现成因素的叠加。
而关于图画理论本身,它能让我想到的是禅宗的哲学观。曾有一段时间纠结我的是思考发生在我身上的事之于我的影响,它会不会有影响,它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影响,以至于干脆去抗拒这些事情本身。而禅宗给出的答案是,要消除烦恼,就要“听而不见,视而不闻”,承认彼与此的客观存在性,即是a和b的存在是不要去解释的,而对于它们的组织形式,即R(),无视它,由此将客观物理现象不再转化为感觉材料,不悲亦不喜。
另外再感想一下,作为“宣传”的小册子,这套书还算得上言简意赅的。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5:22:41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1103.html
上一篇
书信集《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