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数字化生存从《数字化生存》到摇滚卡农运动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5:15:32
  • 104

(完整链接版: http://zyadv.blogbus.com/logs/30061726.html)

1995年,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问世,这本书是二十世纪信息技术及理念发展的圣经,此书的流行和传播对上个世纪信息时代的启蒙、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多年过去了,尼葛洛庞帝似乎已被自己所预言的浪潮淹没:他已经成了“被遗忘的预言家”,他不再就新媒体与数字化持续地发表观点,他的志向转变为“让世界上那些不富裕的地方的人们获得教育、接触数字世界、接触因特网”,他发起的100美元笔记本电脑计划(OLPC One Laptop Per Child)正遭受阻力、进展缓慢。

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数字化生存》中的很多预言已经实实在在发生了。事实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如此之快,他当年提出过的一些看似前卫的概念如今已不甚新鲜,甚至被视作理所当然——当你使用google reader、google news的时候,你能想到这其实就是他所说的“我的日报(The Daily Me)”吗?

另外,如果说网络在最近几年发生了什么激动人心的变化,那无疑是对个体创造力的释放——如你所见,这也是《数字化生存》曾在最后一章中描绘过的“未来”:

一、永不终结的作品

“毫不奇怪,在音乐和表演艺术中,电脑和艺术表现得最为相得益彰。因为在这两个领域中,艺术作品的表现、传播和体验都能在技术上很容易地融合在一起。作曲家、表演者和观众都可以进行数字控制,如果荷比·汉考克(Herbie Hancock)在互联网络上推出他的下一部作品,那就好比在一个拥有2000万个座位的剧场中演奏,而且每位听众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改变音乐的表现。对有些人而言,只要单纯调节音量就可以了。有些人则可能把音乐转换成卡拉OK。其他人甚至会调整它的配器。

数字化高速公路将使“已经完成、不可更改的艺术作品”的说法成为过去时。给蒙娜·丽莎(Mona Lisa)脸上画胡子只不过是孩童的游戏罢了。在互联网络上,我们将能看到许多人在“据说已经完成”的各种作品上,进行各种数字化操作,将作品改头换面,而且,这不尽然是坏事。”

在“新电子表现主义”中,尼葛洛庞帝认为电脑与网络将深度渗透音乐和表演艺术,并认为“已经完成、不可更改的艺术作品”的说法将成为过去时。

始于二十世纪初期的唱片工业促进了音乐的繁荣、传播、交流,它在具有传播面广、完整度高等优点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它使得听众将唱片音乐作为音乐的最高和最终标准,让越来越多的指挥,演奏家,乐队痴迷于录音,使得音乐被不同诠释的可能性降低了。切利比达凯就曾极力否定录制唱片,他觉得把音乐储藏在唱片里就像“将青豆制成罐头一般,其特殊的芳醇与生命都会失去”,在唱片工业兴起的年代里,他一度哀叹:“他们把乐队训练成机器,音乐死亡了”。

音乐本应具有开放性、无限的可能性,它应该在每一次的演绎中获得新的生命力。令人欣慰的是,正如尼葛洛庞帝所说,在数字化时代里,音乐正显得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未完成”,唱片工业曾经丢掉的生命力,如今似乎有了通过数字化工具与媒介回归的迹象。

二、新世纪的实践者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艺术表现方式得以更生动和更具参与性的新时代,……,互联网络将成为全世界艺术家展示作品的全球最大的美术馆,同时也是直接把艺术作品传播给人们的最佳工具。

当数字化艺术家提供了改编作品的手段时,他们同时也开创了数字化艺术发展的大好契机。尽管这种做法似乎把重要的艺术作品全然世俗化了——就好像把斯泰肯(Edward Steichen)的所有照片都印到明信片上,或是把瓦霍尔(Andy Warhol 1928-1987)的所有作品都变成装饰艺术一样。

关键是,数字化使我们得以传达艺术形成的过程,而不只是展现最后的成品。这一过程可能是单一心灵的迷狂幻想、许多人的集体想象或是革命团体的共同梦想。”

尼葛洛庞帝不能猜到youtube的出现,但是他显然知道youtube将会让什么事成为可能,十年后,许多事情正像他所说的那样发生了。

《Ultimate Canon Rock》by impeto(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U1NTk3MjA=/v.swf)

帕海贝尔(Johann Pachelbel 1653-1706)是德国巴洛克时代后期作曲家兼教堂管风琴师,1680年左右,他创作出了《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for 3 violins and Basso Continuo》(D大调为三把小提琴和巴松管创作的卡农和吉格),被后人称为Canon in D(D大调卡农),这首曲子广为流传,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电影《凡夫俗子》与《我的野蛮女友》都曾采用它作为电影配乐,是当今最为出名的卡农。

在一般的认知中,D大调卡农要么是钢琴版,要么是管弦版,谁想过将它弄成摇滚版?但是youtube出现之后,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2006年,台湾的JerryC为D大调卡农重新编配了一个摇滚版本,并传到youtube上,然后技术精湛的funtwo同志对其做了一次相当巅峰的演绎,流传甚广(目前浏览量已达到49734080,评论218781条),再然后各种版本就层出不穷了,改编版、双胞胎版花样叠出。上面的视频是impeto将各种比较好的版本剪辑在一起制作出来的综合版,可能是受唱片《THE ULTIMATE CANON(卡农绝赞:纪念帕海贝尔诞辰350周年特别版)》的启发,他将其命名为Ultimate Canon Rock(当然,这是名不副实的,没过多久又出现了各种各样更“Ultimate”的版本)。

如今,在youtube上搜索“Canon Rock”,你将会看到21100项结果。

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绘制“蒙娜丽莎” by EclecticAsylumArt(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AwMjYzNg==/v.swf)

要想看到“数字化使我们得以传达艺术形成的过程,而不只是展现最后的成品”,上面这个视频则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

只要花点时间在youtube上逛逛,你还可以看到两个从未谋面的好友如何跨越大西洋一起演绎加州旅馆、如何用windows自带的简单声音remix出一首复杂乐曲。

实际上,无论是各式各样的改编/remix、翻唱/“假唱”、视频剪辑、甚至是cosplay,都是同一种现象的不同表现,它们都代表着数字化对个体创造力的释放,都是尼葛洛庞帝的预言在新世纪的实践。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这话至少在youtube上是真的。

三、“你”时代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invent it)。”

——尼葛洛庞帝

尼葛洛庞帝在结语中总结的数字化生存四大特征是:分散权力、全球化、追求和谐和赋予权力。

分散权力、去中心化本来是Internet的结构性特征,但它在基础资源与相关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前并不明显,直到web2.0时代才通过用户创造内容真正地确立起来。

而在用户参与、创造与表达的同时,网络赋予权力的特性也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体现。

可以说,数字时代最大的主角不是电脑,不是网络,不是任何技术,而是屏幕前面的参与者。

谁也不能凭空制造出一个数字化时代——除非有了 “你” 的存在。

2006年《时代》周刊评选的“年度人物”(http://cimg2.163.com/cnews/2006/12/19/2006121912595815bdc.jpg)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