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冷血《平凡的故事》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5:04:18
  • 63

“再见,苏珊,祝你好运。”他说。望着她急匆匆消失在小路之中。她那柔软的头发随风飘扬、闪闪发光,南希本来也可以长成这样一位年轻的女士。他转身回家,朝树丛走去,身后是广阔的蓝天,沉甸甸的麦子随风起伏,发出阵阵私语。

以上是《冷血》这部小说结尾的文字。美丽的少女,柔软的头发,广阔的蓝天,麦浪的私语,卡波特用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为这样一部有关一场灭门惨案的小说画上了句点。

在这部小说的前五十四页里,卡波特同样是用这样安静平淡的笔触来描写霍尔科姆村的景象,来介绍克拉特先生的一家,来记录一九五九年十一月十四日那一天克拉特先生一家的生活。若不是卡波特在行文中有意识的提到那将是他们生命中最后的一天,若不是他在期间穿插着迪克和佩里的行程,几乎可以认定这将是一个简奥斯丁式的田园故事。那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村庄,二百七十名村民安于平静的生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同样是一个很平凡的家庭,男主人克拉特先生事业有成,妻子则久病缠身,两人膝下有三女一子,最小的一对子女凯尼恩和南希跟他们住在一起,姐姐南希那一年十六岁,才貌双全,是村里的宠儿,比姐姐小一岁的凯尼恩有一双灵巧的手,是个不爱吱声的天才。那也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除了克拉特先生起的比往日稍微晚了一点之外,一切如旧。然而,在十一月十五日凌晨的四声枪响之后,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我不认为这是什么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因为在全书二十七万余字中,卡波特始终是坚持着一种冷静而简练的文风,不加雕饰,又细致入微。他在叙述这一切时,似乎带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也许这与他留给世人的印象并不相同,但这的确是我在这本书中读到的卡波特。他没有去直接描写那血淋淋的凶杀现场,其实这本该是犯罪小说最大的噱头。他也没有去批判那两名残忍的凶手,尽管这能迎合大多数人的情绪和愿望。他带着温情来复述南希最后的日记:“乔利尼来过了,我教她如何做樱桃馅饼。和洛克希一起练习。博比过来了,我们一起看电视。”在复述枪杀南希的凶手佩里的自传时,他也没有去展示嘲讽与冷酷:“在朱诺,我父亲开始贩卖私酒。我想就是在那个时候,妈妈迷上了酒。妈妈和爸爸开始吵架。”卡波特告诉了我们南希的期待:“要是听到他叫‘南希阿姨’或者‘凯尼恩舅舅’,我会高兴死的。”他也没有遗漏掉佩里的梦想:“我们可以在墨西哥买条船,一条便宜但很结实的船。我们可以去日本。横渡太平洋。”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卡波特在这本书中用大量的篇幅讲述了两名凶手佩里和迪克的故事。他们的父母,他们的童年,他们的爱好,他们的职业,他们的从前。佩里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父亲没有正当工作,母亲酗酒且私生活混乱不堪。父母激烈的吵架给佩里留下了很大的阴影。父母离异后,佩里与母亲生活,而酗酒成性的母亲已经不能尽到抚养他的责任,他开始混黑帮,做小偷,进拘留所。之后他被父亲接走,在西部淘金捕兽打零工,直到二十岁那年,参军入伍。在朝鲜战场上服役十五个月后,回到美国。退伍后,他在车祸中摔断了腿,又因盗窃和越狱被判处数年监禁。彼时,他的哥哥和妹妹先后自杀身亡,他的母亲也于八年前死去。在世上他仅有两个亲人,他的父亲音讯全无,他的姐姐并不太希望见到他。迪克同样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但是父母工作勤勉,至少他能穿上干净的衣服。他有过不错的求学经历,参加各项体育活动,还有一次甜美的初恋。高中毕业后在公司找了份工作,不幸遭遇车祸,头部严重受损并因此失业。他有一次失败的婚姻,是他背叛了他的妻子,当时他觉得无所谓,事后追悔莫及。从此他开始酗酒,再没心思去工作,开始盗窃,开假支票直至入狱。卡波特不厌其烦的告诉我们这些,是因为他希望我们能够知道,佩里和迪克是凶手没错,但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普通的人,有童年,有梦想,有恋爱,有婚姻,他们不是青面獠牙的怪兽,更不是什么天生杀人狂。假如他们有如同南希一样幸福的童年,一样优秀的父母,一样温暖的家庭,他们可能也会成为一名诗人,一个吉他手,一个熟练的工人,一个尽职的白领。反过来说,如果克拉特先生贩卖私酒,克拉特夫人酗酒成性,生活糜烂,美丽的南希恐怕也不见得会有多么美好的未来。卡波特希望我们不把目光单单只是集中在那场凶杀案上,他希望我们能够透过猎枪的硝烟看到更多的东西,甚至看到我们自己。

小的时候我只喜欢离奇的故事,诡秘的情节,奇幻的场景。如今,我已明白,那些平凡日子里的平凡故事,是最值得回味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