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本书,我不经惊叹于米兰昆德拉构思的紧凑和严谨。简单的人物背后是复杂的人物关系,特定的背景下产生的,是看似崎岖,实质上是每个人都会犯的错误。
故事发生在1989年,东欧剧变,捷克脱离苏联的统治后,从社会主义社会重新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时期。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情况下,主人公伊莲娜回到了祖国,因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对于自我、对于回忆的思考......
对于伊莲娜而言,曾经的背井离乡是无奈,而今的回归有多少带着点心酸。人生就是这样有着那么多让人无法预料的事情。
不得不说,对于伊莲娜而言,巴黎已经逐渐变成了她的故乡,而布拉格对她而言,真的有着那么点“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意味。原本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家园,对于不曾经历的家园的了解的渴望,逐渐构成了思乡的源动力,就像许多中国人一般,骨子里有着一种安土重迁的想法,血液中激荡着的是对于亲人的依恋。就像许多古代诗歌中描写的一样“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 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当伊莲娜终于和古斯塔夫回到自己的故乡时,面对的是在伊莲娜记忆中似乎根本不存在的母亲和一群在记忆中将她抛弃的朋友,对于他们来说,伊莲娜和她在巴黎经历的一切时与他们无关的记忆,正如布拉格被伊莲娜记忆遗弃后的无关。记忆,对许多人来说,真的只是自己的,是无法与别人共享的。
可是有不得不说,记忆往往又是离不开他人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由记忆来构成的,不停有别人出现在你的生活中,你的周围也不停在发生着变化,你的经历、所见所闻也会在不经意间慢慢融入你的身体,这样,你每天活在当下,却又活在过去之中。
对于自己的过去,人们往往会进行一系列的软处理,或是扩大某一事件的重要性,或是故意不提另一事件。这样的软处理是公正的(它们不可能不公正),否则就是对人的记忆本身的批评。人的记忆是不能被怀疑的,否则还有什么是重要的那。人的记忆,可怜的记忆,真的能做些什么呢?
到底是在无知中沉沦还是在绝处逢生,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不管记忆本身怎么告诉我,也不管我所经历的一切经验怎么告诉我的,最重要的不是在生活中找到自我吗。就像尤利西斯(奥德修斯)在二十年的流浪中,一心期盼着可以回到故乡。可是当他踏上故土的那一刻,他突然明白,他的生命、他的生命之精华、重心、财富乃至一切,其实并不是他所以为的故乡伊塔克,而恰恰是那些确确实实存在于他二十几年漂泊中的东西,一些他也讲不明白却影响着他的东西。
如果说无知是冒险的话,那么有知就一定是回归。有人选择舍弃对无知的激情的探索,有人选择了对已知的赞颂嗤之以鼻。无论是怎样的选择,最重要的就是在自己的选择中找到自我......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4:59:38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0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