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我的乡村小学《“我的乡村小学”》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4:51:50
  • 66

这是小说,也是历史,是一段中国特色的奇特的乡村教育史。没有在农村里生活过的人会觉得枯燥、琐碎,可是在农村住过、尤其在那儿长大的人,能在其中咂摸出无穷无尽的况味,会回忆起你曾经的校长、老师、学兄学弟、学姐学妹——尽管你早已把他们挤进了记忆的角落。

去年有报纸披露过贵州、甘肃农村教师的状况,他们月薪三四百元,却肩负着“背篓小学”的重担;引起舆论哗然。中国的民办教师也许是最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了,他们既是要种责任田、赚取工分养家糊口的农民,又是三尺讲坛上的教师;他们穿着四个兜的干部服、口袋插着钢笔、袖口沾着粉笔灰,可伸出的手却像树皮、钢锉。从三年困难时期到2006年国家宣布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先是“耕读小学”,后是“村办小学”,再叫“民办小学”;一会儿“发展”,一会儿“整编”;整整45年,折腾来,折腾去,本该由国家负担的教育的包袱却甩给了农民,据说如此“不讲理”的做法,在全世界除了几个非洲穷国之外是没有的!(二战后的德国、日本就是靠着勒紧裤带抓教育,才迅速从废墟中崛起的)。我想,解放后,欠了农民许多债,这就是最重要的一桩。它不但剥夺了农民的现在,也堵塞了他们的未来,何言公平!而民办教师一会儿拿工分,一会儿领补贴,一会儿有工资却总被拖欠,又何言尊严!但是,乡村小学又是一个村庄的文化与思想的灵魂,它像一棵树上的鸟巢。有鸟巢的树比无巢的树要丰富一千倍,它就是文化与精神的传感器。农民对文化有天然的敬畏,所以,一个好的乡村教师所受到的敬重,成了这些清贫者的精神支柱;,那万里挑一出来的人才,也成了他们精神回报。

小说塑造了一代代乡村教师的形象,他们自然远不完美,迂腐的、自私的、钻营的……应有尽有,但他们毕竟是这“鸟巢”的构成。小说是从一个女老师的视角来写的,她从少女教师干到了白发退休。她命运悲惨;被青梅竹马的丈夫抛弃,生育了一对弱智儿女,而女儿又惨遭一个离休干部的奸污,有冤无处伸。但是整部小说的基调并不是辛酸和哀怨。她没有空喊“青春无悔”一类口号,而是平平实实地叙说着一段乡村教育史。艰苦坎坷也好,风浪跌宕也好,历史已经翻过了那一页。“我的乡村小学”已经衰亡,悲剧之后总是喜剧,至少该是正剧吧。祝愿那些曾经的华尔华拉(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的主人公)都有个美好的晚年!

去年我回恒湖,去了我工作过的“乡村小学”,已是荒草萋萋的一片废墟了。踩在瓦砾上,我徒劳地寻找当年办公室的遗址。很意外,通常喜欢“无病呻吟”的我,那时那刻,我竟然没有激情,也没有柔情,只是淡淡的想:喔,我在这儿待过……是呀,对历史、对命运,有什么好感慨的呢?只有一个字——

认。

(8.2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