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mySAP ERP财务管理与应用《从后知后觉到预先防范——为ERP数据测试保驾护航》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4:50:11
  • 63

概要:众所周知,ERP系统涵盖面广,业务流程复杂,如何对其庞大的软件进行有效的测试,如何保障ERP各类数据的正确性,这些都是作为测试工作者必须思考试的问题。文章基于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对ERP的了解及在测试过程中遇到困惑时的思索,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做好ERP数据测试。

--------------------------------------------------

在ERP行业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不难看出,数据是ERP的灵魂,往往检验ERP是否能够真正意义的上线应用,多数情况下取决于数据的准确性。领导层关注数据为企业战略做部署、做决策,从“拍脑袋”中解救出来,操作人员依据数据使之生产作业规范化、有序化,同时数据犹如一个信号指示灯,保障着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运作,也映照着企业的健康情况。

联想柳传志称:不上ERP是在等死,上了ERP是在找死。不上ERP我们跟不上时代,落后不再是挨打,而是淘汰,那么上了ERP怎么还会死呢?这不仅仅是它本身融合的先进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使得企业优化改组,更多是它让我们传统的手工操作转变成了电子操作,把文件、文字性的记录转换成数据性存储在数据库中,以系统性、科学性的方法应用数据对企业进行管理。这就使得数据处理上要更加精细化,范围覆盖面宽广化。只有数据准确啦,提供的信息才有价值,企业就会亲近它,反之,就如渐失宠爱的贵妃门庭冷落,甚或被打入冷宫。作为企业、供应商、开发商都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局。

既然数据是如此的重要,那么,一个软件开发商应该如何把系统数据的计算错误率降低,再降低。保障系统正常的运行,也就是尽可能地把俗称的软件bug消灭到零度,尽可能把我们开发的工作责任做到位而不是后期不断地向企业做维护、打补丁。

时至今日,随着软件开发逐渐远离泡沫化、神秘化以后,科技含量的竞争不在是它的唯一性,质量的竞争也在明朗化,尤其是ERP软件,能够提供多少有经济效益的信息是被企业应用的立足之本,成功上线关系着各方的生死存亡。

一、建立具有公司特点、实际意义的测试机制

测试强调地是找出软件的缺陷与错误,如果我们想对软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或将它作为病人一样对其彻底检查,那么我们也应该有中医生似的“望、闻、问、切” ,西医似的检查、化验,而这些换在测试上就是测试机制,测试流程与计划的体现。

各开发公司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因此在测试机制方面也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当下随便翻看一本测试书籍大都为测试定下了条条框框,比如测试与开发人员比例关系,标准化的测试流程,规范的测试文档、严格的测试用例以及测试序列等,所谓书写出来的东西都是完美的,完美在某个时候就是理想化的代名称,仅一味追求这些程序化的流程,而不顾及公司自身的因素,到头来吃亏的除了公司没有任何人陪你牺牲,因此,在某些条件不理想、不存在的时候,或者是在时间紧迫的夹缝中,我们应该尝试着变通,变通并不是让我们投机取巧,也并不是让我们偷工减料,而是让我们去探究在当下的环境中如何保障软件的质量,寻找符合于自身的测试机制与流程计划。实行阶梯状的樊岩,而不是撑杆跳,更不是原地打转,为能够交付让客户信赖的产品而建立一道保护屏。

量体裁衣最主要是找到突破口,抓关键性、根本性问题,而不是把时间精力浪费在细节或边缘的事情上,“擒贼先擒王”,攻破了主要矛盾的堡垒,那么其他事情也就随之冰雪消融。就ERP软件而言,服务对象是企业,其主要目的是要让企业内部或与外部之间的关系有序且高效地进行,如此看来,业务流是整个软件运转起来的核心,现在按这条主线可以把直接关联的单据组合成相应的业务链,然后实行从小到大排查似的流程测试,业务链走通啦,最后再对其进行贯穿似地集成测试。逐级分阶段有针对性地测试机制为质量保证清扫一条平坦大道。当然系统涵盖了多少业务链要根据开发的软件到底触及企业对象有多深而决定。

最后,真正要建立符合自身实际且有效的测试机制,这不但需要公司领导者的支持,同时能够担当此任务的人员也需要立足于实践、探索之上。

二、别让三类数据死在上线前

静态数据:指生产活动开始之前要准备的数据,即系统启动的源头,如物料清单、工作中心的能力和成本参数、工艺路线、仓库和货位代码、会计科目的设定等。

动态数据:生产活动中必须发生的交互数据,不断产生、经常变动, 企业赖以生存的数据,如客户合同、库存记录、生产报告等。

中间数据:中间数据是根据用户对管理工作的需要,由系统按照一定的逻辑程序,综合上述静态和动态两类数据,经过运算形成各种报表。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处理的信息,供管理人员掌握经营生产状况、进行分析和决策。如主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

管理软件功能的强弱,往往体现在能提供多少有用的中间信息。换句话说,对ERP有效的利用,也就是指对这些中间数据有效的发挥。

现代工作的分工越来越细,且越来越趋于专业化,在某些公司里面,开发的系统功能之庞大,模块之多,相应的测试人员分工上也较细化,有可能某一位员工也许从头到尾就只担任一个角色,测试某一个单据,这样严重导致了测试人员比较侧重技术、策略,又加上对跨行业的不熟悉,无形之中数据的有效运行受到了忽略,特别是那些不属于定制性开发的软件,甚或许最终产品出现功能之多,之强大,却仍然不符合企业需求被束之高阁的现象。

对类似ERP软件的测试,熟悉、理解所测试的系统,尽可能多地了解软件使用的领域知识,对测试的整个系统业务分析以及业务流有清晰的脉络,这是做好测试的关键步骤。在功能操作流程上不熟悉相互数据的关联,就会出现断层,业务保持不到连续性,继而导致测试的孤立,最后根本无法判断中间数据的正确与否。ERP系统每一个模块功能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明白相联系的业务流程之间的关系以及数据的准确程度,弄清系统各种报表的数据来源、计算方式及作用。唯有如此在进行测试时才能模拟出比较真实的工厂作业,测试分析的意义价值才可有保障,有说服力。

总之,ERP测试不是关起门来自己做,让测试人员有机会走进工厂,直接体悟到现实的工厂操作,这看似给本来有限的测试时间又加了层紧迫感,但测试人员直接从工厂中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会最终反映在测试效率上,老板是可以拍着胸脯说自己赢在见识上。

三、虚实之间 模拟、演示是关键

很多企业在上ERP之前踌躇满志、热切盼望就此可以换发生机,为此总是配备过硬的武器装备、派遣实力强大的管理队伍,而系统开发者、供应商们、咨客们也都是团团围着他们转,孰不知这武器最后是要由工厂中千百个一线工人操作的。是的,出钱买软件者是由管理层决定的,和一线工人交流有何用?他们又不会掏钱出来?其实不然,任何系统只有实际应用者才有发言权。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角色本末倒置,以为ERP是个巨人,是它在运算,吐出有价值的信息,一线工人只是类似于输入数据的工具,是这样的吗?ERP是一座山,信息是它对你吼出的回声,一线工人是否能够准确地把数据录入直接关系到回声是嘹亮、浑厚的,还是孱弱、无力的游离在死亡边缘。

ERP软件业务流程之间的转换、衔接关键是体现在单的状态上,处于不同状态的单严格地被分配给具有相应权限的人员进行浏览、处理,且单的数据是否可以被下一个环节所引用、统计、分析,这也是与状态密不可分的,因此,无论测试机制与数据如何部署的严谨,测试人员如何的一丝不苟,我们还是会忽略到终端用户使用时的细节和业务流程中理解的偏差,以及测试人员所使用虚拟数据的设计化。为了更好使系统顺利上线,可以邀请企业的一线员工代表与测试人员,从定单着手,把一个完整的“采购――入仓――付款”,“定单――生产――发货”流程,定单、运输,加工,回仓,发货,结算以及库存管理等业务操作流贯穿整个系统,使工厂作业流程与系统作业流程做一次亲密接触,试探关键业务流程的匹配性,数据状态与实际业务状态的吻合性,这不仅对系统本身加固了可靠、安全性的防火墙,也为上线的应用,数据运算起了成功铺垫,大大降低了培训、维护、数据管理所耗费的成本与时间。

通过有效的测试体系,再接合讲解、实践、演示等交互形式真正调动测试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工作技能和行业经验,使ERP立足于技术与业务之上,在测试上也许这仅是一些措施,然而,站在公司的长足发展上,这也不失为一种战略,有远见、负有责任的ERP系统供应商们是非常懂得成功上线不仅为企业带来效益,节约资源,缩减开支,也为自身的拓展、壮大添砖加瓦,在经济世界里共赢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