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我也想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4:45:21
  • 47

最近在看一本小书,体会到了久已不见得一种感触:爱不释手。

然爱不释手,却总有看完的一天。这就是艺术家黄永玉老在1990年左右所写的一些文字,所画的数十篇画,集合成的小册子。名字雅致,勾勒出的路线令人神往,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翡冷翠者,佛罗伦萨也。书名却和内容有些不一致,黄老并非真的从塞纳河一路行至佛罗伦萨,其是乃两地游记分卷集合而已,一为沿着塞纳河,二为翡冷翠情怀。前项摘文十二篇,略占全书1/4篇幅,后者则有二十九篇文章。

此书用了890x1240的阔32开,正符合文画合一的版式,老先生在异国手绘的长卷一隅,素描写生,都有了舒展的空间,印刷又精良,画上的落款,记文都清晰可辨。纸张克数足量,整本书却并不显得重,托在手里舒服无比。因为文画合一,老先生娓娓道来他在法国和意大利的见闻,配上他在文中所叙之地的绘画作品,两相辉映,使得我们在相隔二十年后,几万里外,仿佛也投射到他的身边,化作树荫下的一个小圆点,陪他一起作画。

我不懂欣赏绘画,只觉在这本半游记,半画册的小书里,黄永玉的画都有一股鲜明亮堂的感觉。他在欧旅居的半年间,所绘画的作品,多是对当地名建筑的临摹,名城气概处,精致处的啜取,还有友人的画像,普通百姓家里院外的写意。他临摹的建筑,细部十分用心,整体取意至极,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用色那么精当,总让人觉得鲜明的光亮照射在建筑上,花园里,原野中。他在大色块的运用上,似乎是某种山水画的技巧,色块之间的空隙,色明的累进,组成了空气,树林,蓝天。在那篇感人的文章《婀娜河上的美丽项链一文》中,婀娜河上的桥,细部的色彩繁重无度,道不尽那条珠宝街的迤逦气氛,桥外的天色水面却浑然一体,仿佛底色般深沉的衬托桥的丰韵。

画里画外都是文章,这也是看这本书为何那么舒服的缘故。黄永玉的文字,多围绕他在欧洲旅居期间,勤奋作画的点滴故事而成。看故事,听他自嘲,复又欣赏他在故事中一路走,一路站定,一笔一划形成的作品,更觉雅趣无垠。不过,若只是雅趣,这本书断不会在某些章节,某些文字间,让我热泪盈眶,积郁良多。

巴黎卷中,有一篇文章追忆雕塑家郑可,书至中节,作者悲痛之声几欲破书而出:“15年在巴黎的学习,一身的绝技,化为泡影。”多年多年之后,当他徜徉在郑可之师,布德尔的作品下时,那种对故知的感怀更是溢于言表。出于惺惺相惜之意,在塞纳河卷中,作者还专门撰文介绍了那里的大艺术家,里维拉,莫迪里阿尼,梵高等人。画家在塞纳河畔,因为走过当年那些艺术家所待过的咖啡馆,联想起他们的逸事。在佛罗伦萨和意大利诸城,他却是实实在在的走进乔托,但丁,簿迦丘,达芬奇这些大师们的故居,走在大师们入画的桥上。后卷论艺术大师的篇幅很多,同时也引发了黄老对我国20世纪艺术史的诸多感慨。这些感慨汇聚了他本人的艺术经历,对故乡的怀念,对无知人们破坏艺术品的刻骨之痛,对师友的追忆,点滴往事,仿佛让作者那颗67岁的心远离了翡冷翠,塞纳河,回到了二十年前,三十年前,四十年前,回到了香江两岸的浅水湾,回到了皇城根儿下的家庭动物园,回到了凤凰古镇的古虹桥边……

作者在提及大雕塑家布德尔时,曾感叹:“在他的作品面前,从艺者如果是个有心人的话,会认真地‘吮吸’,而不是肤浅的感动。会战栗,会心酸。”读黄永玉一辈艺术家的文章,欣赏他们的作品,大概也需如此,感动得默默落泪,泪一甩,什么都忘了,这样也不好。老先生说,“认认真真地做一种事业,然后凭自己的兴趣读世上一切有趣的书。”还是老老实实的干自己的事业,干着自己的事业,才有踏实的心境去流连在别人种下大树底下。大树承担了风雨和雷电,总有一天,我们也要走出树荫,走向荒原。但无论走向何方,走到什么地步: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

@陈灼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