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赵州禅师“吃茶去”的公案,甭管天下大事小事,无论是重如泰山还是轻若鸿毛,到了这里,都是平等无别,一句“吃茶去”道尽玄机,喝喝茶,把急噪的心摊摊凉,体味茶禅一味,或至少打个盹入个梦,虽然不够精进,倒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不失为一件乐趣。
但这个心摆在胸膛,它就顾不得面子地左右而言三四,因此灭念入定是难的了,我则想到一个法子,既然这个念起,那就该把念子移向积极向善的地方。于是,一日泡茶,望着眼前愈发被茶汤养得铮亮的银壶,我想到这么一个关于本我与小我的问题,或曰现象。
但凡生活中,我们都容易将一种情绪刻画成“我”,比如现代都市人最常在工作中找到这个“我”。你的职业生涯里,肯定遇过这么一个领导(又或者就是你自己),他或她有着牢不可破的工作原则,他或她注重工作中的细微之细的细节,喜欢吹毛求疵,完美主义,宁愿玉碎,不肯瓦全,常常将自己的痛苦,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好了,这样一个人见人恶的人,其实他们(或我们)往往有着比因他们而痛苦的人更痛苦的痛苦之处,因为,他们要保持这个“我”,往往比街上的乞丐要保持的那个“我”更难。
这就好比,冲茶的茶壶那样,茶壶的这个材质那个手工,这个年代那个韵味,固然是很加分很影响气场的,但是如果认为茶壶就是茶(“我”),那就该是歧途了,于是道理就浅显了,连不好茶的人都清楚,重要的是茶壶里的茶(“本我”),只有茶壶里的茶的好坏,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没有了茶,就谈不上喝茶了。
现实中,我们容易关注的,就是那个茶壶,我们误以为茶壶就是全部,因此就竭尽全力地去维护它,于是我们却忘了茶本身了,茶不见了,那冲泡出来的自然就是幻像啦,也就是让那些下属或周围人所痛苦的那些个事,而被所紧抱着不放的茶壶,就成为了硬得化不开的障眼术和障心术,能活活把人憋死。
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的惯性是不单止紧抓着茶壶不放,还看不到茶壶里早已备好了最上等的茶,我们只关注茶壶,却忘了品茶壶里的茶。要改变这一切,有两个方法,一是极端地将茶壶打碎,这样至少能看到真相的存在,虽说极端,但茶壶是可以重新换的,本我却不会因为外在的破碎而发生破裂。其二是把注意力从茶壶上转移,重新回到茶身上,怎么个转移,想来怕是只要认知,茶壶是没有错的的,好的茶壶会让好茶发挥出一百二十分的味道。
只要,不我执于茶,不把茶壶误作茶本身,茶味就自然就充溢上来了。
这大概,也是《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误会》吧,灵山居士用了更多生动的事例,以哪壶不开揭哪壶的方式,帮助世俗的有情众生们去拨开挡在心和眼前面的墙壁,当然还有修正了人们对于佛教诸多方面的误解及进行了普及性的传播教育。
既然我们与这个世界有着如此之多的误会,那正好让我们来一一纠正吧。吃茶去!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4:45:17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0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