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理想主义的困惑关于《理想主义的困惑》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4:43:11
  • 74

还是去年韩老师请了彭小莲来放电影的时候,买了她的书《理想主义的困惑》,当时并不知道这本书到底好在哪里,也第一次听说彭小莲这个导演,只知道这本书,是关于日本的一个著名的纪录片导演的,而我对纪录片还有那么些非分之想,于是就买了。后来一直忙,不忙的时候就上网浪费了时间,所以没时间读,直到最近,当我终于意识到,在这个快速度的时代,阅读的时间是得挤出来的,我就开始每天背着这不算薄的一本书去实习。

由于我们剪片子有时会去电视台附近的一个制作公司,所以在那里等机器或者看着上载素材的时候,我就一点一点地读完了这本书。时常是这样,在这种等待的时候,那里的技术员们自己聚在一起聊天,我就一个人坐在机器边上,看得有些忘记一切的感觉。看到一些精彩的段落,我总是很想划出来,但是身边没有彩色笔,于是总是等回到家里,再把当天看过的部分重新翻一遍,找到那些段落。实际上,常常我觉得,整本书我都想划出来,因为实在是太有共鸣了。

我又这样大的口气,说自己与一个那么厉害的导演有共鸣。事实上,这本书的副标题虽然是“寻找纪录片大师小川绅介”,但书里除了介绍了小川导演的生平、思想,还有作者彭小莲自己的很多感受。她最初跟小川接触,本是打算从他那里搞一些钱的,因为他是日本人,又是著名的导演。后来她看到了小川工作室艰苦的、共产主义的生活方式,为之感动,最终在小川去世8年之后,完成了他的遗作《满山红柿》。她把这个过程中她的心理变化全部都写出来了,从开始接触的想法,到关于自己对日本人的认识,甚至到她在完成小川遗作过程中的几次退缩,当然,还包括小川工作室的成员们最终一个一个离去之后,她自己的困惑。这个理想主义的集体,为什么会散了呢?到底哪里出错了?她对小川非常崇敬,而又感到迷茫,这也就是书名《理想主义的困惑》的由来。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时常觉得,文字是多么奇妙。她的语言很平实,没有太多的修饰,就像我们平常写信一样,最简单的句式和最普通的词汇,即便是在说纪录片,也没有那些专业词汇啊、理论啊什么的。当然,实际上纪录片只是她的引子,她在说的是跟深的东西,是理想。她在书中提到小川是“敏感而准确”,说过的话跟她的感觉完全一致,而我读的时候,感觉她自己也是“敏感而准确”的,我本来就成形的想法和还没成形的感觉,她都写出来了,所以我读得简直没有“感想”只有共鸣了,所以我想,还是把我划的句子摘录出来吧……

以下摘录的是彭小莲自己的话:

“因为我们都是胆怯的,行动会让我们心里感觉到踏实很多,特别是有一个勇敢的人走在前面,我们容易被激励。最后,你感觉到你选择错误的时候,已经晚了,也完了。一生,怎么会是这样结束的?为什么,我们要尾随在别人的身后?你在自责的时候,不免会责备那个勇敢的人。其实,那个人没有做错什么,错的时我们自己……可是我们又错在哪里?就是因为尾随着别人在走吗?”

“在生活中我们失去了一种东西,一种非常简单的东西,用两个字眼就可以表达清楚的东西,那就是生活的意义。写下这两个字的时候,我顿时感觉到慌乱,几乎是看见了教科书里的八股文,一种做作,一份落伍!‘意义’这样的字眼,什么时候变得那么难以出口?它一旦出现在纸面上的时候,就像是一种官样文章的措辞,没有诚意,没有内容。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它被人们说烂了,说得一点意义都没有了。”

“人生的道路,很少是‘康庄大道’,大家在泥泞的道路上,在昏暗的光线下面,低着头艰难地往前走去。常常为了站稳脚跟,我们走着走着就偏离了自己的目标。也许,是开始的时候,就被激情搅混了理智,我们还是要多一份冷静来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那些色彩绚丽的情感的东西,后来发现都是最不可靠的。”

“理想,在任何时代也只是一个符号,什么东西都可以套上‘理想’两个字来加以掩饰,我想单独的是‘理想’后面的代价和结果。”

“无衣可穿时,打不补丁,不过是不折不扣的贫困而已。有钱以后,还保持一份朴素,那是一种生活态度,是自由选择的结果,它包涵了特定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观念……只是,只是,对于我们大多数穷人来说,千万不要要求我们朴素了,就像不能要求叫花子朴素一样。在我们这个时代,渴望成名,渴望无知,渴望有钱都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大家刚刚体验到‘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滋味。上帝,宽恕我们吧,就让我们放声地唱出声音来吧。”

“在我们的今天,把自己说成一个物质化的人,倒会显得更加正常,也更顺理成章。”

“希望,永远是迟到的,永远!只有在你彻底放弃希望的时候,它才会出现,而那个时候,你常常把这份实现的希望,当成一个窝囊的负担,不知道该作出什么样的反应。”

“实际上,人都害怕改变环境,每到一个新的环境,你就像重新投胎一次。”

“如今的杂志和媒体,喜欢把人描绘得很悠闲超脱,都很‘酷’。任何事情一谈,又全是一些无聊和性有关的东西,或者是个人一些私生活的细节。好像把话题扯到那上面,人就可以甩掉自己身上的苦恼,就可以活得轻松很多。其实,这完全是白费力气,最终是所有的人,都完整无缺地保存着自己身上的痛苦,然后就是故伎重演,再次用各种各样的方法甩掉,复而往返,没有区别……”

“也许快乐,就是能够‘沉浸’进去;也许这份‘沉浸’,就足以让人体验到幸福。”

“为什么就不能从这个状态里走出来?为什么不能去寻找快乐的日子?什么才能让我们真正快乐起来?什么才是有意义的生活?我们都不知道。即使今天给我们选择的时候,我们也不会选择小川的追求。但是,还能有别的目标能让我们快乐起来吗?所有的打算都是那么实际,实际得没有了想象力,实际得苍白无力,我们都知道这也没有错,错的是,我们没有快乐。我们没有在自己的生活里看见意义。为了有一份稳定的生活,我们失去的是什么?”

“当那面引导着大家曾经往前走的大旗,在风中一次一次挣扎以后,旗帜也会被强劲的飓风吹裂的,现实总是比我们的理想和追求严酷得多,如果一个团队是跟着旗帜在行动的话,以后,他们的行动会在残酷的现实里碰壁的;当社会的物质越来越丰富,而他们的理想越来越被质疑的时候,精神境界高度的抵达,可以维持多久?谁都是需要基本的物质做基础的。”

“拆迁,土地征收,城市改建,还有就是迎接世界各种大型活动,高架桥、地铁、高速公路的诞生。如果又开始了网络,我们像在追赶着失去的记忆,大家都在那里奔跑着,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谁都顾不上朝四周多张望一眼,大家把自己的生活内容忘记了一大半,就是那么追赶着,唯恐落伍。但是,跟上了队伍又怎么样呢?”

“拍纪录片和故事片有很多本质的区别,其中有一条是非常难接受和把握的,就是对你拍摄对象的爱护,而这些你爱护的对象,常常有很多好听的故事,那么是先考虑电影的效果,还是先考虑爱护拍摄对象?这种时候一个导演的取舍,就看出你真实的人文关怀,还是功利的追求。因为,这些不愿意面对公众的故事,又常常是一个导演最想表现,在你的片子里最有说服力的,但是,你必须剪掉。这种有意识地破坏,是故事片里绝对不可能出现的。这不是遗憾,这是纪录片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导演的良心。”

“也许,过去我们被穷困压迫得太喘不过气了……回头看去,我们很容易就被欲望和物质重新包裹起来。这是一个灾难。我们的智能似乎越来越低,一切都简单到用金钱就可以来裁决和判断事物。”

“阳光在你自己心里,不要随便就让新黯淡下来。”

“在困惑的时刻,我们心中的太阳会无缘无故地落下去,我们很容易就依附在一个强者身上,人都是有惰性的……”

“在我们推翻自己的精神偶像的时候,我们是要到困苦里面,经受全部的精神煎熬,只有经受得住的人,才有可能真正地独立起来。”

以下是书中摘录的小川说过的话:

“人的失败和付出,是为了让各种声音啦画面啦以及各种各样的故事,全部浸透到身体里去。”

“我们不仅是为了拍电影,而且是为了了解真正的现实,才花了近三十年的时间,想起来不知犯了多少错误,被出卖了多少次,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试验和失败。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声音啦画面啦以及各种各样的故事,全部浸透到我们身体里去了,这就是我们把它称为纪录片的原因。”

“说到底,我们在成为电影导演之前,首先是活在这个世界中的一个人,我不想为了拍片把这些都忘掉。”

“拍纪录片实在没有什么客观成功的可能!我们是自己制造机会,热情地投入,除了继续往下走,几乎别无选择。”

“我拍纪录片最注重的一点,就是人跟人之间的心灵交流,是人际关系。”

“……之所以能受到很深的感动,并不只是因为电影里的人物有厚度;说他有厚度,是因为人物背后的东西有厚度;说他有厚度,是因为电影把他拍出来了,连空气都拍到电影里去了。这才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课题。”

“不论是故事片还是纪录片,你拍摄对方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拍摄你和对方的关系,这里面有无穷的乐趣。这也是根据自己努力的程度,理解的程度所决定的;对方的态度也在相应地发生变化。自己与对方的关系是不停地在发生变化,因此你永远不会厌倦。如果总是拍那些伟大而了不起的人物,那么纪录片不会有生命力,你自己就会厌烦的。不仅自己在变化,对方也在变化。真正的纪录片捕捉的就是这种人与人之间变化无穷的关系。”

本来还想在每段摘录后面写点什么,但是突然不高兴写了,大家各取所需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