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的这个时代的青年,写作或华丽,或自溺,或调侃,风格雷同的居多,作者的成长体验也很相似。但冯霖毅是个异类,他这样的体育生从小在体校里长大,除了严酷而单调的训练场、浑身的伤痛,和大多数人不同的是,他们内心的坎坷,在纯真的少年时光里留下的都是血泪和不堪的回忆。
冯霖毅是因为父亲的一句话“让他锻炼锻炼身体”,而被阴差阳错地送进了体校的。11岁那年,他结识了一位比他小一岁的好兄弟——刘翔。共同生活、训练了四年后,刘翔进入市体校,冯霖毅则作为体育生被特招进了市某重点中学。启蒙教练告诫他不要只做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这也是许多体校少年离开运动场、步入更开阔的人生时最常听到的一句话。
多数体育生在学校里很难进入以成绩为主导的交友圈,冯霖毅也不例外,他的高中生活就是一边训练,一边做重点中学里垫底的差生。他们比我们更早的体会到那种骄傲与自卑混杂的微妙心态——因为能坐在市重点中学的教室里上课,是用自己奔跑的双腿换来的。
冯霖毅的智商有137,是我们常说的高智商,但他却差点遭遇留级。高三那年,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少年已是一副高大壮硕的男子汉模样了,戴着一张痞气、油滑、不羁的面具。然而父亲的离世如一阵不见边际的狂风暴雨,长久地嘲弄着他自以为坚不可摧的心。
幸运的是(如果这还能称为幸运的话),冯霖毅在那年获得了国家一级运动员的称号,也许这只是一股子蛮力的爆发,让人生的低谷暂时平复。他进入了大学。可是,他的身份与价值和在高中时并没有多少区别。我们出生的时候,命运给每个人打了一个烙印,即使反叛抗争着,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但当冯霖毅在赛场上为学校的荣誉披金挂银,同时也努力为自己拼得了大学文凭、终在一家律师事务所里当起了小白领的时候,他做梦也没想到,儿时最好的兄弟成了举国上下的英雄。
无可厚非,在某种程度上,这激发了冯霖毅回首自己成长过程的冲动。有很多事我们外人并不知道,我曾经一度疑惑的是,当最好的朋友步入人生的辉煌殿堂时,你却为何陷在深渊里如此之久?我回想那个时候,我刚认识冯霖毅。
那时,我的高三同桌给冯霖毅打了个电话,让他把他写的小说开头念给我听。一个星期后,我和冯霖毅第一次见面,第一秒觉得眼熟;第二秒发现他的神态跟我们电视上看到的刘翔真像;第三秒,我的同桌告诉我——我们都是高中同学。
于是,这样一个我在高中三年里从来不知道的人物,一个没有自信、被人骂成“差生”、“白痴”的天才,成为了我的作者。这是冯霖毅第一次写小说,他说他在做一件没有人会相信的事。我明白他的意思。真的,全世界会有几个人相信他能写小说?他要付出多少倍的努力才能获得应得的承认和尊重?
我从来没有如此支持和鼓励过一个原创作者。起先我和所有认可这个选题的人,都希望这本书能借着某些亮点轻松赢得它的“畅销”地位,但我每多读一个章节,这样的念头就离我越远。我欣喜又感慨地投入在其中,冯霖毅没有卖弄什么,即使他的语言幽默、搞笑,甚至无厘头,但他自始至终都在真诚地面对着自己和未来有缘成为他读者的人。他笔下的每一个片段都极其真实,他的表达是我所看到的所有同龄人作品中最能还原生活原貌的。我读书很少,就当我井底之蛙目光狭隘,但我得承认,我被这部作品打动了很多次,我偷笑过,我辛酸过,我震惊过,我把整段的文字贴给msn上的每个人过……并且,我也想过——我自己的成长过程、父母对我们这代人的教育方式、我们对于成功的理解,以及我与冯霖毅共处一座高中校园的那三年中我未曾看到的生活图景。
越到后来,我就越发觉得,我对于这本书的感情,早已不是畅销与否的期待。有一天,我和冯霖毅一起出去,路过全上海最高档的百货公司,那时百货公司楼宇上挂着巨幅的凯迪拉克汽车广告,冯霖毅望着巨幅广告上目光尖锐的刘翔喃喃自语。我想:他是英雄,他也同样是。因为你用你的笔、你的经历、你内心的撞击,告诉了很多同年龄人——成功的艰难与平凡。
这本书,并非爆料小说,也不为了某一个人物而存在。我希望它能带给创造它的人一次成功,能给一些人看到他内心——也是我们内心——的一个可能。
今天的冯霖毅,直到写完后记,真的往前迈进了很多步,我目睹了他打破自己一个又一个纪录的过程。我有很多话想说,但比起他字斟句酌的后记,我又害怕我说得太多。这一代的我们,有很多英雄,而他们中的一部分,就活在这个还没有结束的故事里。
(本文作者系本书策划人,现为MiMZii Work Party成员。)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4:40:15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19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