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红拂夜奔《我不理解,我看不懂》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4:39:43
  • 96

在很久以前,我就打心底里愿意给王小波牵马坠镫了。

中国人表达热爱的方式总是很贫乏,那就是崇拜,崇拜,再崇拜。这属于王小波的批判范围,所以我即使面对他的遗像,也不敢上前就拜。这种痛苦,和他的痛苦正是两种极端。

我从知道这本书起,就没指望他能把它写成严肃的历史小说。直到看完,才知道自己想象力的贫乏,这根本就不叫作历史小说。整篇都是大寓言,两个时空的倒错和交融,人的尴尬和无解。以前从没发现小波的绝望,这里却发现了——太多的惨痛只能轻飘飘地调侃,人要强忍着绝望活着。头顶的灰发变成白发,白发又落光,自由这种东西还是一声叹息。

这本书名字是艳丽的,内容是五颜六色的,气息是灰暗无望的。稍懂事的人看完了以后,连笑都笑不出来,虽然里面的笑料并不少。如果我们生活的时代和那个大唐朝一样,我们还能笑得出来么?

我们天生就是盗贼,告密者,菜人——领导上根本就没出现过,可是我们永远战战兢兢。我们的骨头永远是酥软的,我们的膝盖永远准备着跪下,我们的手永远准备着抱头。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还有对这个体验不刻骨铭心的么?

虬髯公大概就是大学党委书记或文革时期的军代表一类的人物吧。他不理解杨府这么好,红拂为什么还要跑,这让他觉得痛苦。他无力穿透到这层痛苦的外面去,因为他已经被这个体制吸进了整个身体,他的心脏被砌进了砖墙,只剩下脑袋还在外头挂着,吹吹风,看看景。当他彻底体制化的一天,连头也被吞没,他觉得看的已经够了,再清新的景致也不如永恒的黑夜好看。

偏偏这个时候整个墙塌掉,他只好跑到扶桑去了。

如果说虬髯公在扶桑的作为让我读了恶心的话,红拂上吊的情节则让我心里发堵。

我很久心里没发过堵了。还有什么比美和自由的毁灭更让人触目惊心的?而且,她本来应该在一个开满鲜花的地方好好的活着。只要这个制度还有一丝一毫的人性的话。即使她最后去当了娼妓,也好过被这个制度活活绞死——不,应该是晾死。

我不得不承认我看得莫明其妙。有些我是懂得的,比如自杀会影响到别人的情绪,是对他们的苟活的辛辣讽刺,所以他们会让你死得不痛快,死得百爪挠心。上个吊还得给刽子手贡献雪花银这是说的当年五分钱子弹费吧?但有的我不懂,寡妇申请殉节还得排队?这影射的是什么?也许本不该如此穿凿附会。

自始至终那个神秘的"领导上"也没出现过.唐太宗一个人代表不了在杨素的石头花园时代领导上就存在而且一直存在永远存在。因为总在阴影里让人看不分明所以越来越成为一种放大的恐惧谁都喜欢偷偷摸摸地谈论但谁也没见过——于是统治得到了稳固。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自己给吓出心脏病来的。

而且如果你的身心过于健康,没有心脏病,反而会感到无比自责——这是对领导上的藐视,对群众的挑衅。所以必须像红拂去贵妇俱乐部一样,把自己打扮成诚惶诚恐未老先衰状,才能符合组织需要,被无处不在的眼睛放过。

仿佛只有老弱病残是这个国度理所当然的主人。

但这是骗傻子和小人物的。***说卑贱者最聪明,但是他们的聪明也带着与生俱来的卑贱。

领导上会放过大部分心悦诚服状的老弱病残,但也要培养另一群人来接班,那就是虬髯公这样儿的。他们得精力充沛到烦死人,并表现出一种六亲不认的老黄牛的神气,才能入围。这种米诺司式怪物怎么生出来的,真令人费解。

但是除了未曾露面的领导上,还有洛阳时代的李靖们,没有几个人是真正自由的。或者说,没有几个真的“人”。人是政治化的人, 着了魔似的,争先恐后把灵魂交付出去,换来轻蔑和侮辱。多么精明的国人,在这件事上却完全忘记了计算。

人人都在害人,人人都在被害。这就是这个制度最神奇的地方。

几千年来,一直没有什么长进。

马龙白兰度在《现代启示录》的最后喊出“horror!horror!” 那种极其绝望的恐惧,对一个垂死的人很合适。可是对于一个民族呢?

我抬头看见遍地夕阳,但世上已无王小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