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法律人,你为什么不争气?《乡愿的法律人如何获得救赎?!》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4:36:42
  • 78

读完台湾大律师陈长文及其助手罗智强的近著《法律人,你为什么不争气?》之后,大体上可以用“酣畅淋漓、意犹未尽”来概括自己的读后之感。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题为“角色•自省”,主要对包括法律政治人、律师、检察官、法官在内的诸多类型法律人进行系统的批判和反思;下编题为“针砭•期待”,主要是对台湾法治的宏大背景进行反思并对法律人的未来选择进行展望。从整体上看,书中内容涵盖了法律人境遇之方方面面,不啻于是对各类台湾法律人的一次全面审视。限于篇幅,本文仅仅从作者本身的立场和关怀出发,取其一点进行一个简单的评论。

一、批判

作为一本台湾作者撰写的著作,本书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闽南乡土气息,就连书名本身其实也是很典型的闽南式表达,让从小在闽南语境中长大的我辈读起来倍感亲切。需要交代的是,在闽南语境中,“你为什么不争气”这样一句诘问常常出现在父辈对后辈的质问之中,其中所包含的是恨铁不成钢的期待和愤懑,而这恰恰是作者对台湾当前部分法律人的态度和立场。诚如作者本身所言:“这并不是本讨论法律伦理的学术书”,书中关于律师职业伦理理论的探讨的确还没有全面展开。但我想这也许跟作者的立场和意图有相当大的关系。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陈长文、罗智强两位先生手舞律师职业伦理之剑,其意恐怕还在于批判当前台湾的法律人当局。这种立场常常会使我在阅读过程中感觉一种批判的酣畅淋漓。因此,尽管并无太深的理论分析,但作者本身所发出的“法律人,你为什么不争气?”这样带有极强的道德批判意味的质问本身就足以让每一位法律人坐立不安。这至少说明作者在前面三章的批判是大体上成功的。

台湾社会就像一片试验田一样,正在向我们演示着法律人治国的实践情况。正如大陆法律人对法律人治国热切期盼一样,台湾社会民众也曾对法律人治国寄予了无限的期望。但是,反讽的是,现实却是“法律人的光明,法律的黑暗”。这无疑也对我们这些热切期待法律人治国的大陆法律人提了个醒——至少让我们知道,其实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除此之外,这个法律人治理的社会还将律师伦理的种种问题提前凸显出来放在我们的面前,诸如像律师利益关系冲突,律师保密与律师诚实的冲突,律师参政等等问题在这个社会中开始得到了放大。最近在台湾五南出版公司所出版《法律伦理的50堂课-美国律师职业行为规范与实务》(王进喜著),也许恰恰是对这一现状的回应。

二、救赎

在本书中,“乡愿”一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作者甚至认为:“造成法律人不争气的最关键原因则是:乡愿。反过来说,若想重建社会大众对法律人的信心,法律人刻不容缓要做的事就是:不再乡愿”。可见,在作者看来,乡愿与否实在是区分法律人是否争气的重要标准。那么,什么是乡愿呢?关于乡愿的较早记载出现于《论语》(“乡愿德之贼也”《论语•子路》),孔夫子将乡愿看做道德的敌人,而现代人则将乡愿解释为“貌似忠厚、实与恶俗同流合污的人”。但依个人揣测,陈先生将乡愿提升到如此高度所想表达的无非是对法律人的两点期望:其一、固然是表达出对法律人中那些破坏法治之人的伪君子的强烈愤慨;但更重要的,也许在于鼓动法律人在面对台湾当下社会情境中应当有所作为,而不是消极保守。这两层也许就代表着本书(特别是上编)的两层追求。

于我而言,我最关心的还是作者所陈述的:不仅仅要去批判所谓“不争气的法律人”更重要的是去探讨“法律人要如何争气”,尽管我认为但就前一方面来说,本书也具有相当的价值,但是,倘若在批判的同时有所建构,为当前法律人困境(这种困境不仅仅在台湾存在,尽管表现形式可能不同)指点迷津,那么本书就更为完美。但是,直到读完全书,我的这个关心并未完全得到释怀。诚如书中引言,“我们在人生中会遇到无数的十字路口,每一次,我们都知道哪条道路是正确的,但我们从不选它,因为我们知道,正确的路有多难走”,既然对于法律人来说,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所存在的不是认知的问题,那么,下一步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让他们去走正确的道路或者说让他们在选择走正确的道路的时候不至于那么的难。作者当然也提出了如何指引法律人们去选择正确的道路的策略,那就是正义理念和崇高的道德诉求。但是,这是否太苍白了些?!

读这本书常常会让人不自觉地想起克隆曼的《迷失的律师》,因为他们都一样充满了浓烈的道德意味,也常常会唤起法律人的光荣与梦想。但是,我想这还不够,我们固然不能没有梦想,但是我们不能仅仅靠梦想活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