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数字资本主义《从豆瓣改版中的微内容化说起》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4:36:07
  • 70

苏格兰哲学家托马斯卡里曾经发表过“世界史无非是伟人们的自传”这样的理论,在当今这种说法已经完全背离了Web2.0时代的发展方向。数字资本主义浪潮下的新媒体已经打破了被动的观众,听众和读者局面,媒体参与者也从被动的接收者转为互动传播的制作者和设计者。

大众告别了大规模生产专制,豆瓣自然敏锐地察觉到这样一个趋势开始打造一个选择更加丰饶的时代。原来固定的首页和九点变成了四个定位完全不同的广场,豆瓣用户可以凭借个人喜好对广场进行选择。这样做的目的明显是为了适应其作为网络媒体独有的微内容生产竞争力:即由豆瓣用户自己创造内容,通过blog/podcasting方式不断生产新内容,并把这些新内容搬至已经明确划分的四个板块,这样似乎更能避免万众追捧大热门造成的选择稀缺现象。

但是就目前情况看来,豆瓣所寄望的“用户智慧”是存在质疑的。

首先,取消首页和九点、改变原有的首页文章选择机制使得大部分用户感到不解。众所周知,由于传统媒体的专业制作和权威信源,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新闻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即便在Web2.0时代这部分新闻仍具有大量需求。这样就容易造成豆瓣失去原本个性化内容资产的危机。前一段时间,出现在豆瓣各大广场首页的内容和任何一个门户新闻网站乃至校园社区分享大厅的内容基本无异,刘翔的退赛及其后续事件报道一时间铺天盖地,这完全背离了豆瓣去中心化所追求的“我的媒体”的方向。出现此现象是由于,国内虽然看似已经拥有博客、播客、推客、个人门户等各类服务,但是这些应用仍然处在一种孤立的模式里。如果想让微内容发挥其核心竞争力,想要激发长尾活力,豆瓣确实需要放开胸怀让用户自己创造内容(发表评论,参与小组讨论等)和鼓励用户添加内容(网摘、九点、相册等),然后由用户的行为创造或添加内容(点击率、选择、回复)。但是除此之外,这些微内容产生的更多还是豆瓣用户“为我的”个人行为,需要转变成“为他人”的生产。OhmyNews公司在韩国的“公民新闻”就充分完善了这一点,他们约有五十名职业记者和编辑负责筛选、编辑、补充还有数万个业余志愿者撰写需要得到补充的内容,其中有商贩也有学者,同样发挥的是原创的微内容生产方式。

其次,豆瓣与其他同类网络社区相比,内容资产和高端用户是立足长远的根基所在,豆瓣需要这样一种文化氛围,表现出自己与让位于旧媒体中少数智慧的其他网站不同。可是改版之后,我们看到的更多的现象都反映出豆瓣也越来越具有“娱乐至死”的趋势。现在豆瓣上最容易进入广场首页的,是AV女星复出的新闻,或明星各类丑闻以及各类恶搞图片。毫无疑问,媒体个人化加剧了信息传播内容的泛滥。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这样的趋势对于豆瓣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好苗头。众多内容比较空泛,幼稚的文章和图片进入各个广场首页,在没有经过真正意义上的把关和过滤的情况下,将造成信息无序,四个广场的内容并无明显特征和差异、言论无度的局面。而真正谈论社会公共事务的文字,以及豆瓣奉为经典的学术妙文越来越难以见到。一部分高级用户甚至有放弃使用或者已经放弃的行为。在这样的环境下,豆瓣还有多少清醒的空间留给独立的声音和“民众的智慧”呢?只不过完全交付给了大众流行的口味,已经无力顾及是否桃色或者一片片散乱。

另外,豆瓣广场改革中和之前最大的不同莫过于首页中出现的图片推介内容,“读图时代”再次站在了知识学习和文化传承的“科普”高度。但是事实上,我们看到广场上出现的图片集并没有超越单纯的娱乐休闲消费主义的意义。传统媒体中,围绕图像与社会、与传媒资本主义关系的探讨已经犹豫“读图时代的阅读危机”受到指责,被描述为落入了进步主义的陷阱。显然。豆瓣读图时代的开始,同样以一种新的危机形象削弱了豆瓣的学术化氛围,构成了豆瓣用户对新的豆瓣进行理论批判的新场域。图片向导所指涉的读图现象只是当代经济条件下催生的大众文化现象,作为知识与文化传承的精英文化仍然会以读文字为主。以收藏和展示自己喜欢的音乐、书籍和电影为外在形式的豆瓣会引起老用户对视觉文化的不满。对于参与者以新生代为主的网站而言,也会大大改变年轻用户对学术经典的态度以及引发的豆瓣“文化性危机”,豆瓣自然难免受到图像拜物教的诟病。

总的来说,豆瓣的改版无疑是进入了从节目时代到频道时代的到来,由于其中扮演着传播者角色的受众并非全部受过严格的把关人训练,豆瓣的微内容化很容易演变成被过度诠释的娱乐文本。新媒体的技术发展和传播方式的迁徙要求我们的对接。从前人们崇尚个人空间不被打扰的时代已经过去,大多豆瓣用户乐于向世界展示自己。拉斯维加斯曾经流传这样一个说法:“发生在拉斯维加斯的,留在维加斯。对于网络从业人员而言,鼓励用户创造编辑、分享微内容是网络媒体根本生命力所在。但是正如同博客作为新闻传媒,其真实性和客观公正会缺失一样,互动时代由网民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并非易事,被网友喜闻乐见的不一定真的有价值,被一部分网民忽视的哲学、古代汉语也绝非没有价值,如何协调其中的盲目选择和个性指定,是豆瓣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