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艺术不是惟一的方式》时,大多说到走进艺术的起初因为生命的诉求,是一种救赎。郑钧的访谈中的生活状态是我最不苟同的,但他说到艺术家的状态描述的很对。“艺术家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也是最悲惨的人。这种职业病就是不得不放大你的神经,你不敏感的话,就不会成为艺术家。当别人感到一分痛苦的时候,你要感到十分的痛苦,你才能记住十分的痛苦。你慢慢干着干着就成为一种习惯。你的神经已经很敏感了,不是有意识的体会,你的神经已经敏感到稍微有一个东西一碰就觉得不行。但那件事其实是件很小很小的事情,而你的神经本身处于高度敏感的状态。但是这是艺术家必须具备的天分和素质,没有这么敏感的话,就不会成为一个艺术家。”
所以这是很矛盾的一个东西。生活的真谛是什么,艺术有时也像***,会上瘾。它对于受者是美好的,对于施者却是很危险的,它会让人走向崩溃、灭亡。
郑钧受到的影响更多来自于西方现代思想,他所言述的艺术接近梵高的疯狂。但是一旦上升到“和”或者“佛”的境界,这大概是哲学文化了。艺术势必需要激情的灌注,否则难以迸发火花。
我一直困惑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对人的影响。中国的文化人在年轻时会极易接受西方文化,但是到中老年就殊途同归,回到国学当中。大学时和室友讨论辜鸿铭时就非常不理解。不过台湾的蒋勳回答这个问题时说的很好:“我觉得中国的东西,特别是宋元以后基本上是中年以后的文化,水墨画绝对是中年的文化,年轻一定要色彩,中年以后是沧桑。所唐朝是很年轻的,后来就转了,转到一种比较清淡的文化,宋朝整个都是在追求一种沧桑的东西,尤其元以后更明显,都是隐退的东西。他的青春找不回来了,然后就强调越老越好。所以,水墨画基本上年轻人不容易懂,年轻人画水墨画是做作,水墨画真的是中老年以后的泪痕,他知道怎样去淡,年轻人不会懂,势必要等到某一个年纪。”
这本书里有太多内涵,每一个人都是一本书,丰富的人就是本大部头,值得细细啃咀,何况这里头有16个丰富的人,这本书怎么读的完呢?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4:29:43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19005.html